文丨泰罗
近期,云迹科技瞄准港股18C规则对未盈利科技企业的“宽容”,在今年3月科创板上市辅导终止后,投向港股市场的怀抱。
开年后,人形机器人在二级市场上火热,吸引了投资者超强的关注,云迹科技作为机器人智能体服务企业,在业内也深耕多年,只不过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未见盈亏拐点;整体技术薄弱,护城河浅;产品整体适配性不足,场景依赖风险高,这些问题不仅让公司的上市冲刺变得不确定,也深刻影响着公司未来的发展。
云迹科技2014年在北京成立,公司的掌舵人是著名的70后理工女科学家支涛。在传感器头部企业英维思科技担任CEO十余年后,支涛创办了云迹科技,公司致力于为市场提供尖端机器人和智能体服务。目前云迹科技生产的机器人已经在不少场景中获得应用。不过最让市场熟知的还是酒店的送餐、送水机器人。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以2023年来自酒店场景的收入计算,云迹科技在酒店场景的智能体市场排名全球第一,市场份额9.0%。云迹科技已经拥有了超过34000多名企业客户,同时在线的机器人数量最高曾达到36000多台。
不过,云迹科技虽然市场排名靠前,但是公司目前却依旧深陷在亏损泥淖中,盈利拐点尚未出现。招股材料显示,2022至2024年(简称:报告期)这三年里,公司的营收分别为1.61亿元、1.45亿元和2.45亿元,而对应的净亏损分别为3.65亿元、2.65亿元和1.85亿元。也就是说三年时间里合计收入5.51亿元,而亏损却达到了8.15亿元,而且从成立至今公司更是已经累计亏损了13.5亿元。
而且2024年云迹科技亏损收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对研发开支的缩减。2024年云迹科技研发开支0.57亿元,较2023年降低17.39%,而同期公司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却同比增长2.46%。
在市场都在加大研发,以增强自身实力的时候,云迹科技却选择了逆向而行,未来能否持续保住市场份额让市场忧虑。
云迹科技目前拥有的技术主要涵盖机器人硬件与自主移动、AI与大数据驱动系统以及多模态感知与交互这三大块。
其中在硬件这块,云迹科技自主研发了“UP”系列复合多态机器人,支持工具仓模块化切换(如送物仓、清洁仓)及多机协作;在软件这块云迹科技也基于垂类大模型HotelGPT,构建HDOS智能平台,可以在酒店场景中可预测VIP客户需求并优先调度机器人服务。
云迹科技想要通过硬件铺路的方式,最终实现软件赚钱,从一家卖硬件的公司向卖服务转变,因为卖服务确实更挣钱。2024年,云迹科技硬件业务的毛利率仅为38.1%,而软件部分的毛利率高达61.5%,高出硬件业务20多个百分点。
然而深究发现,公司的技术特长主要集中在硬件这块。在979项专利中,核心专利都集中在硬件结构,但是在AI决策系统、多模态感知等底层算法方面缺乏差异化竞争力,多是依赖腾讯云计算优化调度算法以及阿里IoT设备接入能力等,目前尚未在软件层面构建出自身独立的技术生态。
相对而言,其竞争对手擎朗智能、高仙机器人等或是通过与英伟达合作边缘计算方案,亦或是通过清洁数据自主研发SLAM算法等方式,在软件层面构建了更加垂直也更为牢固的技术壁垒。
云迹科技在软件部分的技术多依赖外部整合,护城河薄弱,现如今又遇上削减研发支出,以至于云迹科技的软件在工业场景和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学习效率尚未能达到市面上专业厂商的水平,这些都使得除酒店场景外,其他场景难以快速成长为公司的营收增长极。
而像腾讯、阿里这样的巨头,依托自身强大的生态和在算法、模型上的超强能力,亲自下场自研机器人,对业内很多企业来说都是降维打击。
截至2024年底,云迹科技拥有超30000家酒店客户,但是却只有100家左右的医院客户,公司的营收中有83%来自于酒店这一单一场景。
前面笔者说到,云迹科技的技术在工业场景和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学习效率低于市面上的其他优秀厂商,因此在酒店这样标准化程度比较高且服务内容简单的场景中适用,但是难以满足需要精细化控制、服务内容多,需要机器人更多随机应变的场景。
而在云迹科技擅长的简单领域,擎朗智能、高仙机器人、普渡科技等早已长成其强劲的对手,更有家电龙头海尔以低成本优势快速进入抢占市场,其售价较云迹科技低30%的送物机器人受到市场的青睐。
现如今,机器人行业涌入的玩家越来越多,竞争愈发激烈,以致于机器人的终端售价也是一路走低。报告期内,云迹科技早期的“润”系列送物机器人售价从2022年的2.32万元/台,下降至2024年的1.31万元/台,降幅达到43.82%;同期“格格”系列多功能机器人售价降幅为22%;而2023年推出的UP系列复合多态机器人更是一年内售价降幅超过60%。未来随着竞争的加剧,售价进一步下探也在预期之内。
如若场景依赖风险不减,那么云迹科技想要在即将到来的红海中突围怕是很难。
而公司当下想要上市,一方面可能是为早期进入的机构投资者找到一个合适的退出通道,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为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准备一些粮草。毕竟截至2024年底,公司的现金及等价物余额仅有1.05亿元,按照2024年的三项费用支出总额来看,这点现金只能支撑7个月左右的支出。
而如果上市申请被拒绝或者18个月后依旧未能成功上市,将会触发赎回权,而最新的赎回负债高达18.7亿元。所以不论是来自市场的竞争压力还是来自股东协议中的赎回压力,留给云迹科技喘息与变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三年累积下来,奥康亏损额高达6.79亿元。奥康亏损背后既反映出,消费者喜好的变化,也折射出奥康自己战略的溃败。 奥康的光辉岁月 奥康曾是国内男鞋品牌的中坚力量。1998年,王振滔以3万元起家,创办了奥...
60家上市物业服务企业近期披露了财报,其中13家亏损,物企盈利能力大幅下滑。 已经发展了40多年的物业服务行业,经历了规模扩张和上市热潮后,又一次走到了瓶颈期。 中物研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
网易财经4月24日讯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提出,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应用。支持相关单位建立医药大模型创新平台,协同开展医药大模型技术产品研发、监管科学研究...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角爷 在美国对华关税壁垒持续加码的背景下,第137届广交会以创纪录的数据强势回应全球疑虑: 出口展企业首次突破3万家,215个国家和地...
“资本家又做局了,这次做的奶茶局。” 2025年都快过去一半了,没想到不停卷卷卷卷到厌倦的茶饮界又出了新故事。 自打京东年初开始做外卖,一场商战就拉开了帷幕。京东、美团、淘宝(按首字母顺序排列)三个巨...
作者 |范亮 编辑|郑怀舟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市场极致缩量,银行再创新高 在经历4月上旬的风险释放和情绪释放后,本周市场进入观望状态。 首先从交易活跃度来看,2025年以来,万得全A日均成交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