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改”一年多,投资者没等来永辉超市业绩逆袭,却等来公司“伸手要钱”。
7月30日晚,永辉超市披露定增预案,拟募资39.92亿元,其中大部分用于“门店升级改造项目”。
永辉超市按照胖东来模式调改,始于2024年5月初。当时,公司高管亲赴许昌,拜访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会面之后,永辉超市“胖改”拉开序幕。
2024年6月19日,永辉全国首家胖东来模式调改店开业。2025年6月13日,永辉全国6店同开,“胖改”开业门店达到100家。6月15日单日,6家开业门店合计客流76000人次,商品交易总额(GMV)近1000万元。
与“胖改”门店火热鲜明对比的是,永辉超市业绩数据显得冰冷。7月中旬,永辉超市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40亿元,相比2024年上半年盈利2.75亿元,业绩出现明显下滑。
值得关注的是,永辉“胖改”之路迈入规模化、系统化的“百店时代”,为何越改越亏,还需要通过定增向市场伸手要钱?
“胖改”一年多,越改越亏,越改越贵?
永辉超市,国内超市行业的巨头,2010年在上交所上市,被称为“生鲜第一股”。巅峰时期,永辉超市门店数量超1000家,年营收超900亿元,还是国内第一个市值超千亿的商超企业,风光无两。
然而自2021年起,永辉超市的业绩遭遇困境,营收从当年的 910.62 亿元逐步回落,到 2024 年已降至 675.74 亿元;归母净利润连续4年亏损,累计亏损金额95亿元。
业绩重压之下,永辉超市这位昔日巨头选择放下身段,走上了向胖东来拜师取经的道路。
2024年5月,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时任CEO李松峰携团队前往河南许昌拜访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随后,于东来决定帮扶调改永辉超市。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截至2025年6月30日,永辉超市调改门店总数达124家,开业门店达到100家。长江证券研报显示,截至3月底,永辉超市41家开业满3个月的“稳态调改店”3月单月实现利润1470万元、一季度累计实现利润7472万元。
无论是调改门店数量还是“稳态调改店”的业绩数据,都说明永辉超市转型成果初显。但从整体业绩数据来看,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亏损2.4 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高达8.3亿元,均由盈转亏。
为什么越改越亏?
业绩预告中,永辉超市提到几大原因:门店调改需经歇业装修、设备投入、资产报废、重开支出、人员技能提升等过程;报告期内关闭227家亏损门店,产生租赁及人员赔偿、商品出清、资产报废等成本;同时对供应链进行改革,完成大量供应商和商品的升级汰换。
在这些成本当中,门店调改无疑是“烧钱”的重头戏。
方正证券1月份发布的研报认为,永辉超市2024年调改门店单店调改费用800万,同时调改店还需10-20天左右的闭店改造。东吴证券研究员去年11月根据实地调研情况测算,永辉调改门店“改造投入800-900万”。
根据券商分析,永辉超市单店调改费用在800万以上。2025年以来,永辉超市的单店调改从早期试点进入规模化复制阶段,调改成本或已出现下降。
7月下旬,河南广播电视台旗下媒体报道,永辉超市副总裁、全国调改项目负责人王守诚曾表示,目前,永辉单家门店的调改投入从500万至800万元不等。
永辉超市最新定增公告显示,公司投资55.97亿元的门店升级改造项目,具体为拟对298家门店进行“胖东来模式”调改升级,包括建筑工程投资、设备购置及安装、铺货及其他费用。
平均计算下来,298 家门店单店调改需耗费1878万元,这一数据远远超过了券商和永辉超市高管此前所说的调改投入。
那么,永辉超市疑似“越改越贵”,究竟是什么原因?是与券商和公司高管所言的改造范围、改造标准不同,比如券商测算可能不含铺货、人员培训等长期投入,而定增包含全链条费用,还是永辉在规模化调改过程中出现了成本飙升的问题呢?有待观察。若真是成本飙升,无疑会吞噬一部分利润。
无论何种原因,若按照55.97亿元的调改预算,永辉超市的资金已经很紧张。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为49.95亿元,仅调改门店就将大幅消耗货币资金。此外,募投项目的物流仓储升级改造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银行贷款,还预计投资7.79亿元。
根据多家券商分析师预测,永辉超市2025年将继续亏损,盈利或在2026年实现。在永辉超市调改加速的背景下,结合公司财务现状,此次定增堪称“救火”式融资。
“救火”式定增,浮盈显著的叶国富会加码吗?
自 2010 年上市以来,永辉超市曾在 2012年9月、2014年8月、2015 年8月三次发布定增预案。
回顾这三年的财务表现,永辉超市营收均保持双位数增长,且均实现5亿元以上的盈利。从负债率来看,这三年各报告期的负债率在39%至60% 的区间,财务状况相对稳健。
如今,永辉超市时隔十年再启定增,财务状况不可同日而语。当前,公司不仅面临营收下滑、利润亏损的困境,负债率也处在历史高位。2024 年,公司负债率达到 89.87%,为历史最高;2025 年一季度,负债率高达88.73%,为历史同期最高。
同花顺显示,2025年一季度末,在A股41家零售百货公司中,永辉超市349亿元负债金额排在行业第一,资产负债率排在行业第三位。
综合来看,此次定增并非基于业务扩张需求,而是在财务压力下为维持生存、延续转型进程的必要举措,堪称一笔“救火”式定增。
目前,永辉超市此次定增对象还未确定,外界关心的是,叶国富会加码吗?
此次定增,是永辉超市自去年 9 月名创优品入股后的首次融资动作。时间拉回2024年9月,名创优品子公司以62.7亿元收购永辉29.4%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当时,名创优品子公司入股价格为每股2.35 元,持股总数为26.68亿股。2025年8月1日收盘,永辉超市股价4.74元,名创优品子公司持股市值126.46亿元,浮盈约64亿元。叶国富可谓赚麻了。
除了股权层面上的浮盈,叶国富还成了管理层面上的赢家。今年3月,由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挂帅的改革领导小组正式成立,董事会授权改革领导小组代行CEO职责,叶国富直接主导永辉超市的调改进程。
叶国富是胖东来模式的铁粉,他认为,胖东来模式比山姆、costco等美国模式更优秀:“永辉超市必须要调改,胖东来模式是中国超市唯一的出路,不调改‘必死无疑’”。
按照叶国富的规划,永辉超市2025年调改门店达200家左右,并关店250至350家,计划至2026年完成所有存量门店的调整。
从调改和关店的规模来看,永辉超市的调改节奏明显加快,这也成为公司盈利承压并拟定增融资的重要因素。
在叶国富主导永辉调改的过程中,其对企业的转型节奏对应的资金规划理应早有预判。永辉超市此次定增融资将主要投向“胖改”战略,名创优品与叶国富如果加码,不仅是真金白银押注企业前景的直接体现,更彰显出对自身经营策略的信心。
反之,在永辉超市推进转型却面临资金困局的关键时期,若连叶国富这位主导者都不愿再下场投资,转而将融资希望寄托于外部机构,反而会暴露对自身策略的底气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定增也将直接影响永辉超市股权结构。目前,永辉超市处于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的状态,若叶国富选择加码,其话语权无疑将进一步提升,但同时也需承担更高的资金成本。
这场关乎永辉超市未来走向的定增,叶国富会否选择继续增持?永辉能否借此融资契机,顺利完成调改并实现逆袭重生?我们将保持关注。
近日,贵州省贵阳市一家永辉超市门店闭店清仓期间丢失购物车500余辆,此事引发关注。 4月16日,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据大皖新闻报道,4月14日,一份永辉超市发给贵州宏立城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沟通...
每经记者 黄 海每经编辑 马子卿 永辉超市再度“割席”上蔬永辉。4月14日晚间,上海永辉超市服务号再发“关于上蔬永辉与永辉超市并无关联的郑重声明”,重申永辉超市与上蔬永辉生鲜食品有限公司(此处表意存在...
图源:21财经客户端 叶国富,对永辉超市又下一剂猛药。 7月7日,永辉通过公开信向供应商喊话,称“向腐败和潜规则宣战”,成为叶氏供应链改革的新落点。 叶国富履职永辉代理CEO、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已有...
“我超市闭店清仓期间丢失购物车500余辆,在查监控期间发现为附近居民每日购物推出超市未归还。” 近日,永辉超市发给贵州宏立城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沟通函”引发关注。 九派新闻注意到,沟通函显示,由于数量...
导语:“胖改”一年后,永辉超市仍未走出业绩亏损的周期。 7月14日晚间,永辉超市(601933.SH)发布公告,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亏损约2.4亿元,扣非后亏损约8.3亿元。永辉超市称,公司...
从2024年5月到2025年6月,永辉超市(601933.SH)对胖东来的学习已超过一年。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近日,永辉超市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在今年上半年,其营业收入约为299.48亿元,同比下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