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史上最贵新股”——万润新能吗?
2022年9月,万润新能(688275.SH)登陆科创板,发行价299.88元,属于当年最贵新股,且放眼A股历史也仅次于禾迈股份。
除此之外,万润新能还有众多“头衔”。
就市盈率来说,万润新能发行市盈率为75倍,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就募资金额来说,万润新能IPO募资63.89亿元,超募近50亿元。
然后,噩梦就开始了。
上市首日,股价大跌近30%,让很多投资者惊呼原来打新也能亏钱,中签股民人均亏4万,成为当年“最惨新股”。
没想到的是,这仅仅是开始。
截至2024年8月,万润新能收报25.8元/股,较发行价跌幅超90%;尽管随着市场回暖,万润新能股价一度大幅回暖,但截至目前,2025年年内跌幅-26.77%,市值仅剩下不到50亿元。

注意,万润新能如今的市值甚至比IPO募资金额还要少!
为什么跌得这么惨?
除了高估值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业绩变脸。
2022年,万润新能营业收入123.5亿元,同比增长454.03%;净利润9.59亿元,同比增长171.9%,且连续三位数高增长,成长性非常出色。
但没想到是,上市即变脸。
2023年,万润新能净亏损15.04亿元;2024年,再次亏损8.7亿元。
根据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万润新能营业收入22.78亿元,同比增长97.3%,但是,净利润-1.56亿元,同比下滑19.83%。
考虑到公司毛利率仅为2.66%,公司基本面处境依旧艰难,想要扭亏为盈绝非易事。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当年深受资本市场追捧,为何上市后业绩立马变脸,如今依旧深陷亏损泥潭?
有人归结于锂电行业的周期性,从供不应求瞬间转变为供过于求,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打了资本市场一个措手不及。
但其实,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这里面有两个非常大的“蹊跷”。
第一,“财务美化”痕迹明显。
2019年和2020年,万润新能营业收入连续两年下滑,与此同时,公司处于亏损状态。但是,在公司递交招股说明后,业绩立马呈“火箭般”增长。
2021年,净利润3.5亿元,同比增长890.36%;2022年,净利润9.59亿元,同比增长171.9%
退一步说,如果当时IPO跟现在一样,长达2年甚至三年,或许公司业绩就已经暴露,投资者或许能够避免蒙受巨大损失。
第二,经营现金流并未如净利润出色。
2020年-2022年,万润新能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9314万元、-3.66亿元和-25.51亿元,连续为负且呈扩大趋势,远没有净利润好看。
也就是说,公司尽管赚钱了,但主要赚的是应收账款和存货。即便不质疑业绩的真实性,但至少业绩的含金量需要大打折扣。
事实上,当年公司IPO的时候,债务压力就已经非常严重。
截至2021年底,万润新能货币资金3.1亿元,同期短期借款却高达8.23亿元;而再往前一年,公司账面货币资金更是只有8380万元。
大家不妨试想,如果公司晚一年上市,情况又会怎样?
如今三年时间过去,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万润新能账面货币资金36.5亿元。表面上看似乎不差钱,但是,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合计超过了60亿元,流动性风险再次显现。
别忘了,公司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了70%。
所以,如今回过头再看,还是觉得存在太多的“诡异”和不可思议。
一周市场回顾 A股 过去一周,上证指数突破3500点创下年内新高。综合一周情况来看,上证指数上涨1.6%,深证成指上涨2.6%,创业板指上涨3.8%。板块方面,生物科技、券商、基本金属等涨幅靠前,银...
故事的“性感”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股价的高度,进而决定了创始人身家财富的多少,这在资本市场可以说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在“崇尚”概念题材的A股更是如此。 旧的故事没什么想象力,换个思路、...
毛利率排行榜:医药股实力霸榜 毛利率是巴菲特眼中另一个“商业护城河”的关键指标。 毛利率反映了企业在扣除直接生产成本后的剩余利润空间,是评估“卖货效率”的核心指标。 若企业毛利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往往...
李迅雷系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9月10日,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一场演讲中围绕中国经济,A股,港股目前所处位置、未来走向,新高后的黄金是否还有机会等阐述了他最新的观...
2025上半年A股整体盈利微增,四大行稳居前四但仅农行增速为正,贵州茅台、宁德时代等非银龙头继续霸榜,牧原股份业绩暴增9倍,而房地产与光伏成亏损重灾区。 "券商一哥"易主,“猪王”大赚百亿 上半年,有...
A股掀起“反内卷”浪潮!近期,国家政策导向开始点名整改恶性竞争、价格战、产能过剩等现象频现的行业,钢铁、建材、光伏等领域被重点关注。与此同时,A股市场中,不少受益于“反内卷”政策的上市公司股价开始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