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获批!险企争相布局这一领域

客服微996438432个月前财经知识57

_子公司获批!险企争相布局这一领域_子公司获批!险企争相布局这一领域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公布批文,批复同意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人保健康”)运用自有资金2亿元,投资设立人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

据悉,这是金融监管总局成立以来同意批复设立的第一家非金融子公司。

险企积极布局健康管理

据了解,2021年起,人保健康筹划布局建设健康管理公司。2025年,人保健康申请独资发起设立人保健康管理公司,并于8月20日获得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近日批文予以公开。

人保健康党委书记、总裁邵利铎表示,此次人保健康获批设立健康管理子公司具有里程碑意义,该公司将积极建设覆盖全国的自有医疗健康服务网络,升级优化集团统一健康管理平台,逐步打造人保自有特色医疗、康复护理、慢病管理、药品供给等服务供应能力,完善客户健康干预、体检就医等全流程服务。

保险公司涉足健康管理服务领域已有多年,相关动作包括入股医疗健康公司,与其他医疗健康机构合作,自建医疗健康管理机构等形式。

据券商中国记者查询公开信息,太保寿险旗下有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太保健康管理(三亚)有限公司;阳光人寿间接投资设立海南纵横欣和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海南阳光融和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并100%控股。

其他险企方面,医疗养老已成为中国平安的一大核心战略,其整合供应方,打造医疗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覆盖医生、医院、健康管理机构、药店等的广泛合作网络,并为个人客户及企业员工提供主动式医疗健康管理服务;泰康保险投资设立多家医院和医疗中心、入主拜博口腔;阳光保险投资设立医院;新华保险建立连锁化的健康管理中心。2015年中国人寿集团投资入股康健国际医疗,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彼时其表示要发展从传统的健康保险扩延到健康管理、健康服务的“大健康”。

风险减量的重要手段

事实上,健康保险+健康管理,构建大健康服务生态,早已成为保险业的共识。

早在2014年保险业第二份“国十条”《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即提到,鼓励保险公司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健康服务业产业链整合。

2024年保险业第三份“国十条”《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到,提升健康保险服务保障水平,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

什么是“健康管理”?为什么要做健康管理?多份高层和监管部门文件中曾有阐述。

2020年9月原银保监会《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的通知》,将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分为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慢病管理、就医服务、康复护理等七大类型。并指出,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是通过对客户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预防疾病发生、控制疾病发展、促进疾病康复,通过降低疾病发生率、提升健康水平,进而降低医疗费用支出。

天职国际金融保险业咨询主管合伙人周瑾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通过预防性的健康管理服务,有利于做好客户健康状况的筛选和定价,也可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疾病发生概率或降低治疗费用,从而更好控制后端的赔付成本,这是寿险领域做风险减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据了解,在国际成熟市场,健康管理是保险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已证明能降低投保者的健康风险,降低医疗开支,减少保险理赔。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一份第三方独立研究报告证明,由于健康管理公司的出现,健康保险公司的直接医疗开支降低了30%。

与此同时,健康管理也使得保险公司服务有形化,有效强化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提升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周瑾表示,从保险公司的健康险差异化竞争来看,产品的同质化很难避免,毕竟产品条款容易被模仿复制,而服务则是更加可以特色化和差异化的部分。但服务体系的打造则更需要下功夫,链接医保、医院、药企等多方,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从而可以提高客户黏性。

人保健康提到,该公司正在构建“保险+健康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其把健康管理服务作为风险减量的重要手段,构建覆盖全流程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降低客户疾病和失能风险发生率,助力人民群众从“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转变。

利于更专业地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保险公司设立专门的健康管理公司,会有何不同?

周瑾表示,大健康“产品+服务”的生态下,配套的服务范围,需要从原来防御性的理赔服务,到提供诊疗预约和支付便利等服务,还需要逐步向前端转移,覆盖预防性的健康监测、体检早诊、疾病预防等日常性质的健康管理服务。“设立健康管理子公司,就是为了更专业化地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

人保健康对外表示,下一步,将以专业健康管理公司为抓手,加强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融合发展的生态布局,进一步推动实现健康险商业模式由“传统费用报销型”向“管理式医疗”转型,持续提升健康管理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医+药+康+护+健+险”闭环式健康医疗保障服务体系,降低疾病理赔支出成本。

在健康管理服务能力构建方面,该公司表示,全系统健康管理队伍人数超400人,在全国建设63个企业联合医务室和31个健康管理中心,上线标准化健康管理产品760款,与体检、齿科、眼科、康复护理机构、医院药店等机构广泛合作。健康管理服务累计服务超1亿人次,2024年健康管理服务收入超5亿元。

相关文章

财税新政下险资青睐高股息资产

财税新政下险资青睐高股息资产

定量测算下,国债、地方政府债和金融债恢复征收增值税在短期内对保险公司的净利润影响程度在1%之内,且保险公司可通过资产配置转向高股息资产、购买老债等方式进行对冲。总体来看,此次财税新政策对保险公司实际营...

鼎诚人寿亏空23亿,探寻其未来出路

鼎诚人寿亏空23亿,探寻其未来出路

“一言九鼎,诚信天下”。当这句话作为鼎诚人寿的经营理念时,或许不曾想到,自己会面临一场关乎生存的信任危机。 截至2024年底,鼎诚人寿净资产已由正转负,累计亏损超23亿元,资本缺口持续扩大,正式步入“...

专访复旦大学许闲:四支柱支撑保险业进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专访复旦大学许闲:四支柱支撑保险业进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新媒体运营 | 张舒惠 近日,中国平安人寿联合复旦大学发布《新纪元·新价值:迎接黄金发展期》寿险行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或“报告”)。《白皮书》指出,中国保险业已迎来黄金发展期,为保险代理人迈向...

破局新周期 蓄势稳增长——银行系险企的稳中求进之路

破局新周期 蓄势稳增长——银行系险企的稳中求进之路

当前人身险行业正处于深度转型期,监管政策持续完善、利率环境波动加剧、客户需求更加多元化,推动着行业经营模式加速向精细化与专业化转变。在此背景下,“银行系”保险公司依托集团综合金融及渠道优势,积极探索...

“明天系”险企清算加速,天安财险、天安人寿“落幕”

“明天系”险企清算加速,天安财险、天安人寿“落幕”

吊销业务许可、被罚、被禁业,此轮重罚再次让昔日“明天系”险企站在聚光灯下。 6月1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示行政处罚信息,天安财险和天安人寿被吊销保险业务许可证,合计35名人员被处以警告、罚款、撤...

永诚财险:上半年1亿盈利难抵台风重创,"电力系"险企的突围困局

永诚财险:上半年1亿盈利难抵台风重创,"电力系"险企的突围困局

诞生于2004年,自带中国华能等电力巨头“基因”,永诚财险凭借电力能源保险领域的技术优势,成为首家登陆新三板的险企。然而,这份光鲜似乎在暗淡褪色。2024年,海外大案冲击、极端灾害赔付、保证险业务调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