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岚昇

在动荡与修复交织的经济周期中,中国平安交出了一份“确定性答卷”。
10月28日,中国平安(601318.SH)发布了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平安归母净资产为9864.06亿元,分红后较年初仍增长6.2%,营收8329.40亿元,同比增长7.4%。
在核心业务营运利润增长的情况下,其主营的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价值同比增长了46.2%,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也实现了45.4%的强劲增长。
亮眼的数据也让机构重新聚焦这家金融巨头的长期潜力,包括中金、方正、华泰等多家机构一致给予平安“推荐”或“买入”评级。财报公布次日,中国平安股价也应声而涨。
这份成绩单也传递出一个信号——中国平安已经走上一条“量质齐升”的新增长轨道。多年的寿险改革,已经进入红利兑现期,平安“综合金融+养老医疗”生态战略,也逐渐展现出长期增长潜力。
盈利数据全面开花
中国平安今年三季报堪称“史上最强”,盈利数据全面开花,既体现增长力度,更显盈利质量。
核心财务数据,个个都很亮眼。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28.56亿元,同比增长11.5%,第三季度同比大幅增长45.4%。归母净利润已经超过了2019年同期的1295.67亿元,成为中国平安的同期历史最佳业绩。
营运利润也稳步增长,前三季度达到1162.64亿元,同比增长7.2%。单看第三季度,营运利润增速进一步提升至15.2%。营运利润更能反映保险公司的真实经营能力,该指标的稳步增长,说明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质量在持续夯实。

中国平安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亮点,图片来自财报。
平安的寿险业务继续发挥着“压舱石”作用。前三季度,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大幅增长46.2%,较上半年39.8%的增速,又增长了6.4个百分点;标准保费口径下的新业务价值率同步提升9个百分点至30.6%。
新业务价值体现的是寿险公司的增长潜力,是衡量其增长能力的重要指标。经历过寿险改革的中国平安,在新业务价值上已经连续4个季度增长超过30%。
量变的背后是质变,这表明了中国平安已经彻底走出了三年防控阶段的影响,寿险改革的成果也开始全面展现,公司已经进入新增长轨道,正迎来一个全新的高质量增长阶段。
寿险业务之外,中国平安的财产险业务,同样保持稳健增长。
前三季度,平安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562.47亿元,同比增长7.1%;通过成本管控与规模增长的平衡,整体综合成本率97.0%,同比优化0.8个百分点,持续释放盈利空间。
银行业务方面,在维持稳健的同时,更强调风险管控,保持良好的风险抵补能力。前三季度,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006.68亿元,实现净利润383.39亿元。不良贷款率1.05%,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29.60%。
投资收益无疑也是本次财报的亮点之一。前三季度,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5.4%,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非年化净投资收益率2.8%。截至2025年9月30日,该集团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6.4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9%。投资收益的增长,有资本市场大环境向好的因素。
总体而言,平安的三季报可以总结成八个字——“存量做优,增量做好”。
如何做到“量质齐升”?
中国平安作为中国的金融保险巨头,目前市值1.05万亿,净利润常年保持在千亿左右,要实现如此强劲且高质量的增长,难度不亚于让大象起舞。
那么,中国平安是如何做到的?
走过37年征程,中国平安始终与中国经济同频共振,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平安也始终朝着这个方向不断调整与自我进化。
自2019年启动的寿险改革,可以说是中国平安自我进化的典范,不仅展现出这家企业对风险的前瞻判断和系统应对能力,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平安长期增长的真正韧性所在。
目前来看,这场由创始人马明哲亲自挂帅的寿险改革,效果显著。
数据是最有力地证明,今年前三季度,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3.3%,与此同时,代理人产能持续提升,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9.9%。
代理人的数量也趋于稳定,截至2025年9月末,平安寿险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为35.4万,比6月末增加了1.4万人,企稳回升,意味着调整已经完毕。

平安寿险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无冕财经制图。
如今平安的代理人规模只有改革前的四分之一左右,但业绩却保持增长态势。原因在于,如今的寿险营销,早就从依赖“人海战术”,升级到通过AI、线上医疗服务、养老设施、银保渠道等多元化运行,大幅提升了经营效率和增强了客户黏性。
更令人惊讶的,是银保渠道的爆发式增长。前三季度,平安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暴涨170.9%,半年报中,平安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59.72亿元,同比大增168.6%。
这是平安精准把握行业政策窗口与客户需求变化的结果。在监管放开银行网点代销保险产品数量限制后,平安迅速加强了与国有大行、头部股份行的合作,并筛选扩充优质网点,围绕银行优质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产品服务。
除了上述两大主力渠道外,社区金融服务渠道也在发力,存续客户的缴费继续率提升 0.6 个百分点。银保渠道、社区金融服务及其他等渠道,贡献了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的35.1%。
渠道改革只是让平安更接近客户,真正打动客户的,是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以健康险为例,今年9月,平安创新推出e生保系列医疗险产品,以百万保额解决就医费用问题,同时匹配稀缺责任设计,深度融合海内外创新药械及处方协助等优质资源,让各层级客户就医 “省时、省心、省钱”。
平安的产品创新,把保险做得更“厚”了,原来只是作为产品价值延伸的服务,如今被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以医疗养老为例,平安已构建起覆盖健康管理、居家养老、高品质康养的全周期服务体系,能够一站式解决碎片化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传统养老要分别找医生、护工、保洁,而平安通过一个APP整合150家供应商,从日常保洁到癌症转诊全包了。
平安还推出了更具温度和场景化的产品。例如,平安产险推出的旅游险“平安行·出行安全守护计划”,以“防、救、赔、用”四大功能为核心,构建全周期保障体系;平安产品还为境外出行人员专门打造了一款意外险产品“平安24全球守护计划”,并首次提出了“先救后赔”的服务理念,开行业先河,为出海人群提供24小时医疗与应急援助服务。
这种“产品+服务”的模式,让保险从单一交易走向了全周期的客户关系经营。平安提供给客户的,不再是一张冰冷冷的保单,而是一套细致全面且有温度的服务。
“保险+服务”生态的赋能,尤其是医疗养老,已经成为平安的“独门武器”。2025年前三季度,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近七成,显示出生态赋能主业的显著效果。
长期增长潜力正逐步释放
中国平安通过“综合金融+养老医疗”生态战略,构建了属于自己的“护城河”。未来,医疗养老生态的长期潜力将逐步释放。
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1031亿,占总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2023亿,占比达15.6%。
人口结构的剧变催生了巨大的保障需求。2024年,中国寿险和健康险保费达到584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5%。未来十年,这一比例有望增长至17%。
财富格局也将重塑。前几日发布的“十五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意味着人均GDP要达到2.5万美元左右。2024年,我国人均GDP为1.35万美元。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和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增长,银发经济正从传统的养老保障,向涵盖健康、文化、旅游、金融等领域的综合服务体系拓展,寿险行业将进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
中国平安早已为此做出了庞大的布局,并将医疗养老作为公司乃至整个集团最高的战略。

平安在持续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图片来自三季报。
在医疗养老生态建设方面,截至2025年9月末,在国内,平安内外部医生团队约5万人,合作医院数超3.7万家,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合作健康管理机构数超10.7万家;合作药店数近24.1万家,全国药店覆盖率超35%。
平安的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国85个城市,近24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高质量康养社区项目已在5个城市启动,共计6个项目,均陆续进入运营或建设阶段,其中上海项目“静安8号”已正式运营,深圳项目拟于年底前试运营。
如今,平安构建的医疗养老生态圈,已展现出强大的协同效应。
在平安近2.5亿的个人客户中,有近63%的客户同时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权益,其客均合同数约3.38个、客均AUM达6.34万元,分别为不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个人客户的1.6倍、4.0倍。医疗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显著提升了客户黏性与集团整体价值。
医疗养老生态圈,将会是中国平安未来不断做宽、做深的“护城河”。
可以说,中国平安早已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保险公司,而是率先在“健康中国”“积极应老”大趋势中完成了战略转型的先行者。
如今平安所展现的业绩增长,只是这一宏大生态布局的起点。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中国平安在医疗养老领域的系统化服务能力,将为其打开更大的增长空间。
11月1日,最近的卖方,孙潇雅选择了沉默;而中信建投电新首席朱玥则频频发声,俨然储能、电池的吹哨者。 就在10月31日上午,朱玥再度发声:凡是在纠结电芯电池材料公司Q3业绩多一两个亿,miss or...
8月29日晚间,上市银行2025年半年报披露完毕。42家A股上市银行共实现营业收入超2.9万亿元,同比增长逾1%;实现归母净利润1.1万亿元,同比增长0.8%。 整体来看,在让利实体经济的前提下,银...
“时装第一股”江南布衣交出2025财年成绩单。 9月10日,江南布衣(03306.HK)举行2025财年业绩会。过去一个财年,江南布衣实现营收55.48亿元,同比增长4.6%;净利润8.98亿元,同比...
斑马消费 陈晓京 没有任何意外,上半年,香飘飘依旧亏损,但投资者可能没有想到,亏损会如此严重。 7月12日,公司披露预亏公告,预计半年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21%;归母净利润亏损9739万元左右,亏...
8月份A股行情如火如荼,但结构性分化较为严重,期间沪深300指数单月涨幅高达10.33%,科技方向成为领涨方向。从板块角度来看,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仅电子、计算机、通信、有色四大方向大幅跑赢沪深3...
“男人的衣柜”海澜之家(600398.SH),一边被吐槽越来越“土”,一边在资本市场大手笔分红,究竟该怎么看这家男装龙头? 9月23日,海澜之家召开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会上,海澜之家董事长、总经理周立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