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比亚迪A股、H股双双走强,5月23日收于465港元/股,总市值突破1.3万亿元人民币。
近期,公司也即将被纳入恒生科技指数。
当前资本看好的比亚迪,正以强大的智驾攻势继续狂奔。
销售数据显示,比亚迪4月销售国内乘用车300210辆,其中213325辆搭载智驾系统,占比达71%。
换句话说,每卖出10台车,就有7台搭载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启动“全民智驾”战略以来,比亚迪旗下车型逐步标配“天神之眼”智驾,动了真格。
其“全民智驾”实践,加速提升了自身产品竞争力,还推动行业向智能化方向迈进。
断层领先
过去,“智驾”是高端车型的代名词。一辆拥有智驾功能的新能源车,售价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
比亚迪梳理了多年技术积累,在2月发布“天神之眼”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三个版本,并全面搭载于旗下21款7万至20万价位的车型。
公司表态,2025年,“智驾”将成为比亚迪的全系标配。其目标明确,要让高端技术从少数人的“科技玩具”变为多数人的“出行标配”。
据统计,4月份,比亚迪的智驾车型销量居首位,断层领先。
销量一骑绝尘,在于比亚迪拥有坚实研发基础。
其一,截至4月底,比亚迪全品牌所有搭载天神之眼和乾崑智驾的车型,累计销售超48万辆,每天生成智驾数据超3000万公里。
这意味着,其拥有庞大的车云数据源,支持智驾系统的持续优化,不断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二,公司拥有超过12万名研发人员,包括5000多名智驾工程师,组成了全球领先的研发团队。
这种强大的研发能力,确保软硬件的全栈自研,实现技术迭代的自主性和高效性。
其三,依托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体系,比亚迪能够带动产业链协同,降低智驾技术的普及成本。
通过技术普惠、数据驱动、研发创新和制造协同,比亚迪的全民智驾之路,实际上是向消费者释放技术红利。
领跑智驾
比亚迪吹响“全民智驾”号角,将推动全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方面,比亚迪智驾车型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将带动智驾的渗透率大幅增长。
另一方面,其技术平权策略打破了“安全配置分级”的行业惯例。
当自动驾驶技术从溢价工具转变为标配服务,更多车企同行也将跟进技术普惠,推动行业向智能化、普惠化方向发展。
当前,比亚迪整车智驾渗透率加速,无疑优化了其产品配置,进一步提升其市场份额。
比亚迪的市场优势不仅体现在国内,其全球市场战略布局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据最新公布数据,比亚迪4月在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359%,而特斯拉销量下降49%,两家企业的排名首次发生逆转。
凭借规模化的“全民智驾”策略,推动行业智能化渗透率提升,比亚迪的实践有望成为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标杆。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题图来自CFP;文中部分图片来自比亚迪
另一家头部自动驾驶公司文远知行进入Robotaxi产业较早,已在北京、深圳等国内多地落地商业化场景,是百度之后运营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在国内市场,其商业模式是与车企合作量产Robotaxi车型,投放至...
中国商报(记者 赵熠如 雷珂馨)近日,小马智行、哈啰等企业纷纷在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赛道展开动作。事实上,此前已有众多车企、出行平台、自动驾驶企业入局Robotaxi赛道,并在市场拓展、...
然而在之前的硬件竞赛逻辑里,车企们普遍认为“传感器数量决定感知能力”,但这种思路很快陷入了高成本与低效率的双重困境。以激光雷达为例,2020年一颗高性能激光雷达的成本超过1万美元,搭载3颗激光雷达的车...
网约车的“硝烟”又弥漫起来。 中国网约车第二的曹操出行,IPO申请已被批准,将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手下的第十家上市公司。 网约车行业,赚的是积少成多的辛苦钱,曹操出行在过去四年...
富凯摘要:凭借全链条光学影像实力,弘景光电实现业绩股价双增长。 作者|川扇假 近期,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影石”)旗下品牌Insta360重磅推出全新一代旗舰级8K全景相机X5,这款划时代产...
一方面作为基本盘,滴滴在出行业务上一直在纵向夯实;另一方面,滴滴也在横向拓展很多新的业务,做很多新的尝试,保持自己的商业节奏。 6月5日,滴滴在其官网发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 报告期内,滴滴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