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那个春天,A股的庄家批量完犊子,第一个崩掉的是庄家老炮儿德隆系,接着就是鸿仪系、飞天系等一批庄家。他们的套路非常草莽,吸筹、对倒、拉升,出货,中间为了骗股民,搞点虚假申报。20多年过去了,看看证监会重拳打击的庄家们,没啥长进,技术依然是那么潦草,粗鲁,他们却能大把地割韭菜。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提到一个叫杨波的江西上饶人,控制了很多证券账户,以连续交易、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交易、拉抬、虚假申报、封涨停板等手段操纵“安奈儿”等多只股票,赚了1.4亿。杨波本以为自己能从此走上人生巅峰,没想到被证监会抓了现行,哥们儿直接玩儿消失,不陈述,也不申辩,更不申请听证,反正就是想咋滴就咋滴。
杨波的案子早在2024年3月就被监管给盯上了。当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算力概念很火,安奈儿说要掏4.4亿收购一家大数据公司22%的股权,股价就跟吃了兴奋剂一样,连拉7个涨停。一个连续4年业绩亏损的上市公司,要收购一个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一直都是负数,还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的所谓大数据公司。交易所问询,股价暴涨有没有内幕交易啊?
安奈儿自然是没有承认内幕交易的问题。证监会一看,事出反常必有妖啊,那就立案调查一下呗。安奈儿股价应声暴跌,之前那些追涨停板的,被死死地按在跌停板上。到底谁在背后坐庄呢?证监会进场一查,发现是杨波。套路非常的原始,搞一堆账户,买入,对倒、通过虚假申报来吸引散户跟风,借助利好封涨停板,制造繁荣假象,割散户韭菜。
杨波是个失败的坐庄者,安奈儿一个做童装品牌的,想收购大数据公司,开玩笑啊。因为安奈儿一直都在开玩笑。2022年1月,短视频和IP火爆,安奈儿说我们要收购短视频公司股权,搞直播销售。耍了7天,说算了,不搞了。过了几个月,安奈儿又说要搞抗病毒抗菌功能的纺织品,那会儿什么人都想搞抗病毒产品。好家伙,股价从9块炒到29块。
安奈儿当初一直说,抗病毒产品在2023年初就要量产了。到了2023年1月说,那个产品存在专利、量产和效果风险啊。深圳证监局给发了警示函,主要是因为公司在信息披露的时候瞎说。看明白了么?安奈儿的老板对于重组、概念、股价是很执着的。杨波在2024年被监管抓现行就在意料之中了。坐庄一家经常搞事的公司,暴露的概率是百分之百的。
证监会处罚杨波的同时,还公布了两个人,一个叫谢勇,一个叫何坤儒。谢勇跟杨波一样,都是连续交易、拉抬、虚假申报、封涨停,操纵渝三峡A,赚了8100多万。面对证监会的调查,谢勇跟杨波一样,不予理睬,爱咋滴咋滴。何坤儒就更粗暴了,通过多个账户,集中资金优势封涨停板,赚了1.47亿。证监会调查时,何坤儒站出来陈述和辩解了。
挺搞笑的是,杨波、谢勇、何坤儒三人操纵股价的手法极其原始潦草,竟然还在江湖上享有“自买自卖左右手”、“虚假申报影帝”、“涨停板打板侠”等称号,现在坐庄都这么没有技术含量和水平了么?20多年了,德隆系等老炮儿早就灰飞烟灭了,新生代的操纵者,想成就江湖,是不是稍微有点技术含量呢?现在大数据时代了,你们这么潦草,爹妈知道吗?
证监会给杨波、谢勇、何坤儒3人开出了没收加罚款一倍的处罚,其中谢勇亏损的票也罚了500万。3个人总共罚没7.5亿。既然他们喜欢以最简单最原始的方法操纵股价割韭菜,证监会也就来个你想走上人生巅峰,我就给你罚个倾家荡产。没毛病。不过,苍蝇不叮无缝蛋的蛋,从杨波的坐庄案看,相关的上市公司也应该查查,比如安奈儿、渝三峡A,他们的故事勾引着庄家。面对庄家被罚,也许,老百姓会说,他们都是腰杆上别二胡,弄起来扯。
原创 刘晓博 对于中国股民来说,今天最大的消息是:证监会换标识了! 下图左侧是新标识,右侧是老标识。 右侧的老标识,老股民都比较熟悉,而且大多吐槽过,认为这个标志很像一个解不开的绳结——预示着“被套...
据人民财讯,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5月19日在深交所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上表示,接下来,中国证监会将持续引导上市公司积极通过现金分红、回购增持、并购重组等方式提升投资价值,不断打造高质量、有活力的上市...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7月12日通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纪检监察组、江苏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纪检监察组与江苏省苏...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部署要求,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增强科创板制度包容性、...
造假原本只是修饰财务数据的手段,造假比例超过30%就已经非常夸张了,然而,对于上市公司广道数字来说,谈比例已经没有意义,已经把造假干成主营业务了。 近日,广道数字收到了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这是...
一个现象很有趣,明明每年都有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进行审计,但还是有很多问题是靠证监会到现场抽查才发现的。 其实,现场抽查的比例并不高,以省为单位,每年大概只抽查本省上市公司数量的2%左右,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