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伪装成国货的外资品牌,在国内畅销了三十多年,现在一年还能卖2000多个亿。
这个品牌就是金龙鱼,国内昔日的粮油霸主。
你信吗?一个伪装成国货的外资品牌,在国内畅销了三十多年,现在还能一年卖2000多个亿。
这个品牌就是金龙鱼,国内昔日的粮油霸主。
而如今这个昔日的霸主“鱼”,似乎“游”起来也有些费力了。
金龙鱼市值从上市高峰期一路下跌,至今累计蒸发,已经超了6000亿元。
食用油行业,向来是餐桌上的必争刚需,金龙鱼在中国市场的开拓之初,可谓占尽了先机优势。
上世纪末,一场关于食用油的资本舆论开始涌动。
先是充斥西方研究宣称猪油里的饱和脂肪酸,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消息,再是跨国农业巨头和海外油脂企业为推广产油率高、成本低的大豆油,宣传植物油的“健康优势”,联手造势,给猪油扣上了“健康杀手”的帽子。
1990年,金龙鱼小包装食用油顺势推出市场,凭借事先铺垫好的健康定位迅速打开局面。
和彼时尚为国货的大宝,广告策略一样,凭借着“金龙鱼,天天见”的广告语和一系列明星代言,金龙鱼牢牢占据住了国人餐桌。
然而,即便金龙鱼的品牌包装上再怎么强调“中国制造”,资本结构上,其始终是外资企业,背后的控股方是马来西亚的郭氏家族。
然而纵有40%的市占率,金龙鱼三十多年的稳固,也抵不过行业总量的萎缩。行业总量连续三年的负增长下,昔日“油茅”的光环也挂不住了。
纵观去年,金龙鱼的业绩单实在有点凉凉:
全年营收同比下滑5.03%;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2.14%;扣非净利润降幅也高达26.42%。自2020年上市以来,其净利润已连续四年下滑,累计缩水将近六成。
盈利能力一直滑坡,毛利率也被对半砍。其主营的米面粮油业务毛利率不足5%。且成本端压力尤为突出,营业成本占营收比重高达99.9%,直接材料成本占比超90%,形成了“量增利减”的窘境。
产能过剩也是痛点。
金龙鱼去年的灌装产能实际利用率不足设计值的1/3。近五年新增15个基地带来的固定资产折旧同比激增18%,拖累净利润1.2亿元。
一整个结构性失衡。
去年年底,金龙鱼以55.69亿元增资鲁花集团,获得鲁花26.64%的股份,成为其第六大股东。
从市场份额来看,增资鲁花后,金龙鱼、鲁花、中粮三大巨头已经可以一举拿下中国60%的粮油市场,而金龙鱼的市场份额更是直接提升至45%以上。
鲁花在北方市场拥有花生油产品的高信任度与原料成本的优势,能够补足金龙鱼在品类和区域上的空缺;而金龙鱼铺满全国的渠道网,能为鲁花进军南方市场提供支持,按理说,这场增资和扩张,应该能让双方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但此举之下,不匹配的物流成本,使得双方也难以在短期内产生协同效应。且换股交易所涉及的高达45%的市场份额,所会触发的反垄断审查风险,同样不可忽视。除此之外,这场交易的税务成本高昂,也将反蚀利润。
这场粮油行业的增长停滞,或将重塑中国粮油行业的竞争格局。
上交所持续推动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力度。 6月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召开高分红重回报暨上市公司价值提升座谈会,就进一步提升高分红、高股息率上市公司估值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充分听取意见建议。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大学生人数第一城 生活中我们总会发现:很多时候现实世界,跟自己的感觉的很不一样。就拿在校大学生人数来说,很多人的第一印象,肯定是北京、上海、南京、武汉、成都、西安等城市领跑,毕竟它们拥有的著名高校...
在中国的手机市场上,相比于其他科技产业都是上市公司遍地,手机的上市企业并不多,除了小米、传音之外,很多知名手机企业都没有上市,不过最近荣耀要上市的消息再度传来,荣耀的上市路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呢? 一、...
北京楼市再迎重磅政策。8月8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本市房地产相关政策的通知》(下称“通知”)。 根据通知,购房人在满足北京市购房资格的基础...
图源:橡鹿科技 透明厨房内,一台炒菜机器人正在工作,厨师把炒饭原材料放入锅中,机器自动翻炒。 8月1日,《21CBR》记者来到北京长保大厦七鲜小厨,见到这一幕。该厨房共配备4个炒菜机器人,控制16个锅...
格子间的“打工人”,只有吃着当季的水果才觉得换季了。 恒温空调和标准化照明的封闭空间,切断了“打工人”对四季更迭的直接感知,当季水果的独特风味成为强烈的季节符号记忆。 写字楼下的水果摊和超市的货架也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