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疗美容与创面护理产品:收入占比最大但下滑明显。
医疗美容与创面护理产品是公司收入占比最大的业务板块,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5.75亿元,占比44.12%,但同比下降9.31%。其中:
玻尿酸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4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6.80%,主要受到消费需求变化的影响。
高端产品"海魅月白":虽表现良好,但未能完全抵消整体下滑。
人表皮生长因子:实现营业收入约1.89亿元,同比增长约10.69%。
2.眼科产品:收入大幅下滑
眼科产品实现收入3.68亿元,占比28.18%,同比下降18.61%。
其中:
白内障手术产品线:实现营业收入1.6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8.76%。
人工晶体产品虽销量增长(中端产品增长137%,高端产品增长40%),但价格大幅下降导致收入同比下降14.06%。
眼科粘弹剂产品:收入同比下降19.53%。
近视防控与屈光矫正产品线:收入约4.02亿元,同比增长0.31%。
3.骨科产品:收入略有下降
骨科产品实现收入约2.22亿元,占比16.92%,同比略有下降6。主要产品玻璃酸钠注射液在浙江等地的省级带量采购进入执行阶段,导致产品销售价格有所下降,该产品收入同比下降约7.14%。
4.防粘连及止血产品:收入大幅增长
防粘连及止血产品实现收入约1.10亿元,占比5.40%,同比增长59.61%。
公司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集采。
人工晶体和眼科粘弹剂产品已全面纳入国家集采,中标价格较大幅度下降。以人工晶体为例,虽然销量增长,但价格降幅超50%,导致收入同比下降14.06%。
玻璃酸钠注射液在浙江等地的省级带量采购进入执行阶段,导致产品销售价格下降,该产品收入同比下降约7.14%。
三、科创板技术含量不高
作为一家以高科技为本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昊海生科研发支出却相对较低。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仅有9800万元。
公司引以为傲的共有四项技术:
一是人工晶状体。低端靠自产,中高端主要靠外购;
二是玻尿酸(透明质酸钠)提取技术。公司同时掌握了“鸡冠提取法”和“细菌发酵法”两种透明质酸钠的生产工艺,但实际上这个行业的龙头是华熙生物等,全球超过80%的玻尿酸来自山东境内的几家玻尿酸企业。这方面的技术领先压力和竞争压力都比较大;
三是医用几丁糖技术和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很多科创板企业凭一个进步奖产品就能上市,但昊海生科这两款产品属于药品,尤其是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虽然有望广泛应用于医美,但药品的使用范围严格受控,目前的市场空间并不大,尚未形成稳定的规模。
总体来看,公司的含“科”量不是很足,驱动公司近年来业绩的,并非技术创新,主要还是受益于老龄化和医美的普及。
四、医美赛道的放缓
公司面临四个方面的风险。
一是玻尿酸市场从2023年的95.54%放缓至2024年的23.23%,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下滑至-16.80%。
二是胶原蛋白、羟基磷灰石等新材料在医美领域加速渗透,玻尿酸一家独大的时代面临终结。
三是医美行业整体增速放缓,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高端产品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
四是2025年5月,公司实控人蒋伟因涉嫌内幕交易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存在着较大的经营风险。
8月4日,A股上午窄幅震荡,午后拉升,军工领涨,3877只个股收涨。但是,两市成交总额收缩至1.52万亿元。 受访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周末悲观情绪利空消息催化下,A股市场开盘小幅低开,午后拉升...
基金经理取得良好业绩的持续性,是衡量其投资能力、风险控制水平以及投资体系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尺度。如果基金经理能够连续多年正收益,证明他不仅仅是在牛市中“水涨船高”的受益者,更是在过往熊市或震荡市中,通过...
罗志恒 晁云霞(罗志恒 系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自2008年以来,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实行了长达17年之久,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和特点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及时总结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
自去年“9.24行情”以来,A股走出结构性慢牛行情,以股票策略为核心的私募产品业绩大反攻,今年上半年和近1年的收益表现最强的策略皆是股票策略;但若将时间拉长到从近3年甚至近5年来看,期货及衍生品策略似...
斑马消费 陈晓京 宗庆后百亿遗产案在司法层面的交锋,已经正式拉开了序幕。 上周五,香港高等法院作出裁定,宗馥莉不得动用建浩创投在香港汇丰银行账户内任何资产,且须披露该账户最新余额及完整账目等。 至于这...
顶端新闻记者 熊玉伟 肖风伟 近日,信阳和商丘两地市场监管部门接到投诉称,刚“杀入”外卖市场的京东外卖存在低价倾销、不正当竞争,甚至有强制骑手进行平台二选一等问题,顶端新闻记者对两地采访获悉,两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