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宏斌:制造业,不止是“工厂”,更是发展的“硬脊梁”

客服微9964384319小时前财经知识1

屈宏斌系汇丰银行大中华区前首席经济学家、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屈宏斌:制造业,不止是“工厂”,更是发展的“硬脊梁”_屈宏斌:制造业,不止是“工厂”,更是发展的“硬脊梁”_

在全球大变局下,制造业早已超越“生产商品”的单一属性,成为产业链韧性的“压舱石”、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动机”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这一导向绝非简单的产业规模维系,而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应对全球变局、突破发展瓶颈的战略抉择。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制造业早已超越“生产商品”的单一属性,成为产业链韧性的“压舱石”、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动机”,其重要性在当前发展阶段尤为凸显。

从产业链安全维度看,制造业是守护经济主权的“生命线”。近年来,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部分国家试图通过“脱钩断链”遏制我国发展。典型如2020年以来,全球芯片短缺危机持续发酵,汽车、电子等行业首当其冲——我国汽车产业曾因车载芯片供应不足,单月减产超30万辆,不少车企被迫暂停部分生产线;高端光刻机领域,荷兰ASML公司受外部限制无法向我国出口最先进设备,直接制约我国半导体制造产业向7纳米以下先进制程突破。这些案例深刻印证:没有坚实的制造业体系,产业链的“韧性”便无从谈起。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意味着我们能在芯片、基础零部件、高端材料等关键领域持续攻坚,逐步掌握自主可控能力,避免因外部波动陷入“供应链休克”,为经济稳定运行筑牢防线。

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维度看,制造业是激活创新动能的“主阵地”。不同于房地产传统金融等服务业行业的低效率扩张,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是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的集大成者。以家电行业为例,美的集团通过建设“灯塔工厂”,引入工业机器人、数字孪生等技术,将生产线的生产效率提升52%,不良率降低64%,单位产值能耗下降40%,不仅实现自身全要素生产率的飞跃,其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还向上下游企业开放,带动近千家配套厂商优化生产流程,间接推动整个产业链效率提升。再看新能源领域,宁德时代通过研发钠离子电池、麒麟电池等新技术,不断突破能量密度、充电速度等关键指标,其技术创新不仅让我国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占据60%以上的份额,还反向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成本下降——近五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均价下降超30%,销量却增长超10倍,形成“技术突破—效率提升—规模扩张”的良性循环。这些实践恰印证了笔者这些年来一直坚持的判断:提升制造业产值和就业比重的过程,本质上是将更多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导入高效领域,实现全要素生产率跃迁的过程。

回望过去,我国曾出现过早“去工业化”苗头,一些城市将制造业视为“脏乱差”的代名词,过度侧重房地产开发等服务业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失衡。如今“十五五”规划建议的明确导向,正是对这一偏差的及时纠偏,彰显了“无工不富、无工不现代化”的清醒认知。未来推动制造业发展,不能再走“重规模轻质量”的老路,而应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既要通过政策优化为制造业松绑,比如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工业企业放贷,为实体企业减税降费、避免环保“一刀切”;也要引导内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像河南郑州依托中欧班列和航空港优势,吸引富士康等企业布局智能终端制造,带动超50万人就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正是利用基建优势打造新增长极的典型范例。

制造业的价值,从来不止于GDP中的一个数字,更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载体、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锚定“十五五”规划目标,守住制造业合理比重,就是守住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就是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注入最坚实的动力。

相关文章

A股五大上市险企寿险代理人数量降至133万人

A股五大上市险企寿险代理人数量降至133万人

备受市场关注的上市险企寿险个险渠道保险代理人(以下简称为“代理人”)数量出炉。据记者梳理,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的代理人数量和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旗下寿险公司的代理人数量...

业绩预喜,中国人寿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或同比涨50%到70%

业绩预喜,中国人寿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或同比涨50%到70%

10月19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股票代码:601628.SH,2628.HK)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以下简称“公告”)。 经初步测算,2025年前三季度,中...

“十五五”规划事关你我,未来五年发展这三个都是关键

“十五五”规划事关你我,未来五年发展这三个都是关键

事关所有普通人的未来五年,“十五五”规划的消息传来了。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

海洋经济第一省如何继续领先?上海交大陈宪:强化深港穗联动发展

海洋经济第一省如何继续领先?上海交大陈宪:强化深港穗联动发展

海洋经济能产生多大的规模? 答案是:超过10万亿。 根据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破10万亿大关,达10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0.9个百分点。...

浙商银行三季报出炉:规模适度、质量优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浙商银行三季报出炉:规模适度、质量优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银行业普遍面临息差收窄与低增长挑战的当下,一份银行财报的出炉往往能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浙商银行2025年三季报的发布,便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以追求“质量优先、规模适度”的打法向市场展示了其经营哲学与...

民营经济促进法,创下多个“第一次”!

民营经济促进法,创下多个“第一次”!

文/汪俐辰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 5月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全国人大常...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