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远
海归到底能不能用?
没想到70年后的今天,这还会成为我们讨论的问题。
然而,当格力董明珠用一句“绝不用海归派”、“里面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让全网舆论沸腾的同时:
中国,却在疯狂“抄底”海归科学家。
仅在关税战爆发前夕的3月份,媒体报道就有6位,分别是:剑桥大学物理学家、可穿戴技术专家贠国霖,核物理学家刘畅,美国俄勒冈大学数学教授林华新,美国康宁公司光学研究员占涵宇,屡获殊荣的人工智能(AI)专家和计算机科学家齐国君等。
在太平洋彼岸,特朗普挥刀裁撤教育部、削减哈佛大学研究经费,不少科研人员尤其是华裔科学家人心惶惶,又一轮归国潮流正在悄然出现。
顶尖人才的争夺,是一场真正的国运之战。
当一批批科学家怀着赤子之心归来,怎能让无端猜忌寒了人心?
2024年底以来,一大批海归科学家正在加速回国。
根据香港文汇报统计,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归国的知名科学家便超过10位。既有声名卓著的耆宿,也有锋芒初露的青年。
核物理学家刘畅离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重新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
在国际数学领域久负盛名的数学家林华新,结束近40年的美国生涯,入职新成立的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的先驱者和主要贡献者陈沪东,全职加入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
美国苹果公司总部首席工程师孔龙回国,入职复旦大学;
物理学家、可穿戴技术专家贠国霖从英回国任教,任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图源:香港文汇报
4月,北京大学官网又更新显示,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的王江涛,已担任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更早些,据《联合早报》报道,从2024年初开始至今,则至少有18名顶尖科学家从海外回到中国。
他们原本是全球TOP10高校的前沿科学研究者,手握核物理、力学、数学、人工智能的顶尖成果,例如:
被誉为“纳米发电机之父”的物理学家王中林;
被视为华人中最可能获得“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数学家孙崧;
迄今为止国际力学领域唯一同时获得国际固体力学最高荣誉希尔奖(Hill Prize)、国际应用力学最高奖铁木辛柯奖(Timoshenko Medal)、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奖章(ASME Medal)三大荣誉的顶级专家高华健
如今,他们却放下海外的一切,奔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传统顶尖学府。
一些近年来刚刚成立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研究机构,也成为不少海归科学家的去处。
比如,2018年设立的浙江杭州民办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去年就接连吸引三名海外顶尖科学家任职,包括法国巴黎西岱大学原数学系教授陈华一,曾任美国贝勒医学院解剖教学中心主任的张晓明,以及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任教20年的数学家汪徐家。
3月返华的数学家林华新,则加入了2023年11月刚成立的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SIMIS)。
这家新型研究机构由上海市政府、杨浦区和复旦大学共同支持设立,由著名美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担任理事长,目标是打造集基础研究、人才集聚与培养为一体的基础科学与交叉学科研究平台。
SIMIS成立还不到一年半,已吸引多名顶尖数学家加盟,包括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执教20多年的刘克峰。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曾经历过三次归国潮:建国初期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改革开放深入时期的上世纪九十年代,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
此时此刻,第四次归国浪潮似乎已经席卷而来。
大洋彼岸那个疯狂金发老人的张牙舞爪,成为了科学家加速回归的“神助攻”。
就在4月,世界上最富有的大学哈佛大学起诉了特朗普政府,对其威胁削减该校数十亿美元研究经费的行为予以回击。
《纽约时报》认为,这起诉讼标志着美国高等教育界与特朗普之间持续斗争的重大升级。
受特朗普影响的不仅是美国高校,还有一众科学家、学者,尤其是华裔。
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就曾推出“中国行动计划”,以“打击经济间谍”和“打击窃取知识产权”为由,针对华人科学家和与中国有合作关系的科研人员进行系统性调查。
与此同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也对大量亚裔科学家展开类似调查。美国《科学》期刊2023年发表的调查报道显示,NIH要求协助调查的246名科学家中,81%是亚裔,有103人因此失去工作。
如今,懂王第二任期到来,历史再次上演相似的一幕。
据新华社,约1900名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学院成员当地时间3月31日发布公开信,呼吁特朗普政府“停止对美国科学事业的全面攻击”。
公开信说,“特朗普政府正通过削减研究资金、解雇数千名科学家、取消公众获取科学数据的权限以及迫使研究人员出于意识形态原因改变或放弃工作”,“重创美国的科学事业”,为此,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学院的成员们不得不联合起来,向公众发出“求救信号”。多达1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信中签名。
在美国的推力之下,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准备迁出美国。
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对1600多名科研人员和科学家进行的调查显示,超过1200名受访者正考虑离开美国,占比达75%。
只是忙着战斗的特朗普似乎忘了,今日美国科技全面崛起的根基,恰恰依赖于二战时对欧洲科学家的争夺。
二战前,美国科技界就开始搜集登记科技人员资料,以备战时动员。大战爆发前28天,1939年8月2日,爱因斯坦向罗斯福总统发出制造原子弹的著名信件,随后,罗斯福总统接受爱因斯坦建议并下令研究。
同时,万尼瓦尔·布什等科技界人士根据一战的经验筹建国家科技领导机构。
随后是战时科技经费超大规模快速投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吴必康统计,联邦研究与开发经费在1940年为7000万美元,1945年高达15.9亿美元。短短5年增加20多倍,实为罕见,可以说美国到了对科研规模不加限制的地步。
海量资金砸下去,成就极为显著。如原子弹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等,造就了美国科技跃居世界之首的“黄金时代”,长期奠定美国科技、教育和工业基础的强大实力。
如今,懂王却开始强烈打压高校、缩减经费、压制科学家,自毁科研根基。
这无疑是天赐良机。
中国正在抓住机会,疯狂抢人,“抄底”全球顶尖科学家。
与美国的粗鲁态度相反,中国持续以启明计划、海外优青、火炬计划等国家级海外高层次引才计划,与欧洲、加拿大等国家地区争抢人才。
一些科创之城也动作频频,深圳推出“鹏城优才卡”,香港特区推出的“杰出创科学人计划(Global STEM Professorship Scheme)”等等。
比如早在30岁就成为清华最年轻的博导,后又受聘为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颜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归去来兮”成为一名深圳人,协助深圳创建一所集科研、转化、经费资助、学生培养等若干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深圳医学科学院。
历史总是无比相似。
七十多年前,在中国一穷二白的时候,也正是一批批海归知识分子、科学家们,不顾阻挠一心回国,才让新中国有了立足世界的“两弹一星”,有了半导体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有了中国科学的发展。
当时,钱学森被关在单间,囚禁在孤岛,不允许任何人与其交流,房间里的灯到晚上每三分钟就亮一次,软禁时间长达五年。
核物理学家赵忠尧则被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强行拘禁于东京巢鸭监狱,狱中他被强行剃掉头发,换上有P字标识的囚衣,据说浑身还被撒上刺鼻的农药粉末防止臭虫……
他们原本都有着富裕的生活、优渥的薪资、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科研条件,坐拥上流社会的地位,却抛下所有,毅然选择了同一条路——回国。
如果说上一代人的长征是“从无到有”,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从有到强”。
在这样的情形下,难道还要争论“海归能不能用”,这像不像端着金碗讨饭?如果因为这几句“间谍论”,让归国潮在舆论场上变了质,那董明珠就是时代的罪人。
颜宁在谈到为什么选择深圳时,说:“在深圳,一切皆有可能”。
这种自由探索的环境,以及充分信任、全力支持、委以重任的姿态,显然比高薪更能吸引顶尖人才。
千万别让猜忌,寒了赤子心。
参考资料
联合早报:特稿:华人科学家再掀“海归潮”
香港文汇报:突擊回流!大批頂尖科學家離美歸國
中国社会科学报:世界史所吴必康:二战与美国科技“黄金时代”
2025年风高浪急,世界格局巨变,面对关税、脱钩,普通人如何守护自己的钱袋子?
若你有这个困惑,一定要看 智谷趋势内部研判 ,每周为您解读 国际、宏观、政策、楼市、商业等 重要动向。全年48期,助你看清趋势,直达财富的本质信号。
原价299/年,通过本文订阅,智谷老读者福利价 199元/年 ,还 加赠一年12场闭门直播 !
限时开放30个名额
299元立减100元
三天后窗口关闭
关税战玩不下去了,特朗普多次主动找中国谈,中方回应了四个字。 今天早上8点多,商务部就发出了一份答记者问。有记者问近期美方多次表示正在与中方谈判,并会达成协议,商务部有什么消息和评论。 商务部回应了...
中西部,迎来一场惊天巨变。 为什么四川能够击败湖南、河北等省份,晋身为国家“战略腹地”? 为什么曾经沙漠戈壁连天的新疆,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了西部粮仓? 两大信号同时出现,背后绝不寻常。 在关税战打响...
闹内讧!马斯克和美国财长在白宫吵起来了。 就在上周,当着特朗普和白宫一众官员的面,马斯克与财政部长贝森特展开骂战,一度上升到人身攻击。 据当时在场的消息人士爆料,贝森特一度对马斯克骂脏话,马斯克则回...
当前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关税战之下,自由贸易的历史进程,将会如何演绎?关税战,能让美国制造业回流吗,能否让美国“再次伟大”、“摆脱衰退风险”?先进、更有效率、更有性价比的生产力,能否继续淘汰看起来先进但却...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 2017年4月29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Ames True Temper独轮车工厂。特朗普在那里庆祝了自己执政百日。 八年后,特朗普再迎百日节点。只是当初那座寄托了他复兴“美...
特朗普关税战掀起的风暴,依然余波未了。 特朗普反复调整的关税政策,对国际贸易和地缘政治带来的冲击,各方尚在观察。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4月14日表示,近年来,我国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