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股债轮动加速,热点切换频繁,叠加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投资者对稳健收益的渴望未减,对适度增值期待犹存。
于是,“既要又要”的经典投资难题重现,以资产配置见长的“固收+”产品,开始重归舞台中央。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规模净增约2500亿元,二季度环比回升6.1%。(数据来源:Wind)
从热潮到反思:“固收+”怎么“+”?
从历史来看,这一轮回暖并非偶然,既有低利率时代下居民理财升级的需求,也有资本市场结构优化以及资产管理能力进化的助推。
回顾过去数年,“固收+”的发展轨迹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8年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宣告了“保本理财”时代的终结。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行,净值波动显现,大量原本追求稳健回报的资金亟需新的出路。
恰逢2019年起,A股开启三年慢牛行情,权益资产的亮眼表现让“固收+”产品凭借稳中有进的风险收益特征迅速吸纳资金。数据显示,该类产品规模从2018年的5190亿元飙升至2021年的2.6万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风光背后也暗藏隐忧。当时不少“固收+”产品的收益来源高度依赖权益市场的单边上涨,仍是股债“1+1拼盘式”的被动配置,缺乏真正的资产配置逻辑与风险对冲机制,一旦市场风向逆转,组合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2022年起,权益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叠加利率波动与信用风险释放,出现了罕见的“股债双杀”局面。此后,大量“固收+”产品净值回撤显著,部分产品最大回撤甚至超过传统偏股型基金,严重冲击了投资者的心理防线。
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赎回潮,行业规模由高点回落,至2024年底缩水至约1.9万亿元。
这场深度调整,成为“固收+”发展史上的重要分水岭,迫使整个行业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稳健”?“+”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固收+”:不止于加法,更在于协同
过去三年的市场波动,如同一场压力测试,让不少传统“固收+”策略受到了市场的洗礼。
此后,市场逐渐形成了共识,优秀的“固收+”产品,不该只是80%的债券与20%的股票的机械组合,而应是一个具备动态适应能力,能够根据宏观周期、市场情绪和风险环境调整的有机体,这样才能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保持韧性与平衡。
在东方红固收基金经理孔令超看来,“固收+”的核心是全局资产协同,单一策略的最优配置,并不一定是“固收+”的最优配置。
举个例子,在“固收+”产品的组合管理中,如果股票仓位过度集中于红利资产或者高估值成长股,而债券部分久期较长,则当利率快速上行时,出现股债同跌的极端情形,忽视了不同资产背后共同的风险因子暴露及其潜在的共振效应。
反之,若能在配置时审慎管理共同的风险因子,并积极引入与核心资产低相关甚至负相关的资产或策略,如适度配置受益于通胀的周期类资产,则能更有效地分散风险,助力提升组合的稳定性。
这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收+”需要超越简单的资产叠加,要基于各类资产之间的相关性、风险因子暴露,进行前瞻性的配置优化。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自行构建这样一个多元组合难度极高,市场判断、资产选择、仓位调整、风险监控……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能力与时间精力的投入。
就以常见的股债对冲策略为例,大家通常会从战略资产配置和战术资产配置的角度出发,在一个股债比例的中枢上,根据对大类资产的判断做仓位择时。东方红固收基金经理余剑峰则会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从资产之间的相关性角度做对冲,不仅在大类资产之间进行对冲,也在细分的板块之间做对冲。
从这个层面来看,由专业团队管理、具备完善方法论支撑、能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优质“固收+”产品,才显得尤为珍贵。
体系化管理 东方红的“固收+”解法
面对行业痛点,东方红资产管理提出了自己的解法,由固定收益团队统一管理“固收+”产品中的股票与债券仓位,从组合整体出发,更好把握产品的波动率、风险控制、产品收益特征,实现真正的多资产协同。
在这种模式下,“固收+”的权益部分,不再是权益团队“顺便管一下”的副产品,也不是固收团队“勉强加一点”的尝试,而是由专业独立团队主导、贯穿宏观研判、资产配置、个券选择与风险控制全流程的系统工程。
组合管理思路是“固收+”投资的重中之重,既强调组合的风险调整收益,又强调更好发挥每类资产的优势。在内部,东方红固收团队构建了覆盖宏观与资产配置、债券策略、可转债、信用分析、衍生品及风控评估等多个维度的研究体系,形成了强大的研究支撑平台。这种体系化的投研架构,为“固收+”产品的稳健运作提供了坚实后盾。
通过严谨的评价体系、风险控制机制以及投资逻辑,团队建立了三个维度的立体化投资策略:一是以宏观研究为指导的债券交易策略;二是以风险控制为基础的多元资产配置策略,将可转债、国债期货、股票等纳入投资范围,结合东方红的权益研究优势,优化大类资产配置,力求增厚组合收益;三是以个券研究为基础的信用债投资策略。
在债券投资方面,东方红固收团队长期坚持自下而上的信用风险评估,深度钻研产业逻辑与企业基本面,旨在控制信用风险的前提下力求获取超额收益。而在可转债领域,依托对正股价值与转债条款的双重深入理解,积极捕捉“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机会。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东方红旗下“固收+”产品近一年全部实现正收益,其中超8成产品近一年收益率突破5%,更有3只产品近一年收益率超10%。(注1)根据国泰海通证券基金评价排名,东方红偏债类基金最近1年收益率达7.13%,在158家基金管理人中位列第17名。(注2)
尤为可贵的是,东方红部分“固收+”代表产品近三年展现出持续领先优势,其中3只产品进入同类产品前十,穿越了债券市场与权益市场的周期波动。(注3)
首批26只创新浮动费率基金将于5月27日起陆续开启发行,并将于6月份结束募集,多家基金公司派出长期业绩稳健的基金经理出战。 本文聚焦工银瑞信基金正在发行的工银瑞信泓裕回报混合型基金(以下简称"工银泓裕...
近年来,资本市场的波涛未曾停歇,过山车般的行情起伏,让主动投资面临着严峻考验,也使投资决策的复杂性显著增加。据Wind数据显示,8月18日盘中,沪指创近10年新高,北证50创历史新高,深成指、创业板指...
昨天有读者给基毛哥留言,发一份优秀的固收+名单,本着宠粉的原则今天就分享一下。 大家知道,基毛哥对于固收+这个配种的感情一直比较拧巴,可以读一下此前文章《从基金经理的角度来谈为何不看好固收+》。...
权益类银行理财收益大增,最高达31.72% 今年以来,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表现十分亮眼。Wind显示,截至7月24日,银行理财子公司存续的46只权益类理财产品中,有18只今年以来收益率超过10%。...
刘郁、谢瑞鸿、洪青青(刘郁系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摘 要 2025上半年,纯债基金规模增长近千亿 上半年大风大浪之中,信用中长债基收益表现突出。综合上半年整体表现来看,...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激进的券种配置,金鹰元丰A近3年最大回撤高达41.7%,幅度甚至远超同期沪深300指数,完全偏离“固收+”产品的风险定位。 激进的权益资产配置 金鹰元丰A的股票仓位长期维持在15%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