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ESG进步观察#系列第141篇文章
7月24日,上海警方通报破获一起互联网企业高管受贿案,抓获7名嫌疑人,涉案金额超4000万元。
据媒体报道,涉案人员为饿了么前CEO韩鎏(花名昊宸),其于2023年7月起伙同他人,利用物流配送业务管理权收受供应商贿赂。
调查显示,韩鎏等人通过宴请收受财物,并将赃款分散藏匿。2025年6月,饿了么内部调查发现其涉嫌职务犯罪后主动报案,警方随后在浙江等地实施抓捕。
公开资料显示,韩鎏201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物流工程与供应链管理专业,2019年加入阿里巴巴;2022年开始担任蜂鸟即配(饿了么物流)总裁,2024年3月被任命为饿了么CEO。
据警方调查,从2023年7月开始,韩某(指韩鎏,下同)等三人开始利用管理物流配送业务以及确定供应商准入、清退、考评、补贴发放等职权,为供应商谋取不正当利益。
警方发现向韩某行贿或被其索贿的供应商情况各异。有些供应商因考核不达标,希望通过行贿保留供应商资格;有些则为改善经营状况,期望通过贿赂获取更多业务关照。韩某等人则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将业务资源向行贿者倾斜,提供超出平台运营规则的生意便利,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输送链条。
我们有必要从制度层面去考察,为何饿了么会出此贪腐大案?
供应链管理失能:权力集中,且筛选标准不透明
从警方披露的信息来看,韩鎏负责的是即时物流板块的运营体系,其下属团队掌握着供应商的准入与淘汰权、城市派单资源的分配权、配送补贴的发放权,以及考核指标的设定权。
这些权力原本应该属于平台运营规则或制度设定的范畴。但从实际表现来看,它们却被高度集中于个人手中,且看上去无人交叉制衡。换句话说,制度并未形成“免疫系统”,也未建立有效的内部监察结构。这就给了那些心怀不轨的供应商可乘之机,只要揣着现金上门“给好处”,就能保住资格,甚至还能得到更多“关照”。
由于内部失察,整个腐败过程持续了近两年,饿了么直到2025年初才“内部调查发现线索并移交公安”。
这在ESG上引发的启示是:一是饿了么内部反舞弊系统的触发机制存在严重延迟;二是高管职位的“绝对权力”依然是ESG治理中被忽略的一块灰区。
查看饿了么官网,目前仅公示出商家入驻指南,而关于供应商筛选、平台内部分配权的使用等,则未露出,这意味着平台可能缺乏透明的合规准入体系,最终给了腐败以可乘之机。
在笔者的认知中,阿里巴巴近几年的ESG工作可以说领先同行,但这次却“踩了雷”。据阿里巴巴2025年ESG报告披露,集团高度重视反贪腐工作,董事会合规及风险委员会负责监督反贪腐。在细项上,设立了独立举报渠道,且每财年都会为高风险岗位员工提供培训。
这次饿了么的贪腐案,给这份ESG报告蒙了羞。
图源:2025阿里巴巴ESG报告
内部高管贪腐丑闻削弱员工对公司“廉洁文化”的认同,可能导致士气低落与人才流失。而更重要的影响是,供应商体系遭污染,商家将对饿了么平台的公平性与诚信度产生质疑,不仅影响已入驻商家持续运营的信心,还为后续招商埋下隐患。
供应链既是ESG的披露对象,也是ESG治理能力的落脚点。越是看不见的地方,越应该用制度“照亮”。
更“扁平化”的互联网,更易滋生腐败吗?
出现贪腐问题的大厂不在少数,虎嗅ESG曾在《为何腐败找上了网易?》一文中指出,互联网行业贪腐多发因其独有特性决定。
互联网企业因其商业模式的创新性和多样性、数字技术的专业性和前沿性、平台经济的商业性和公共性,面临的廉洁风险更加突出。但涉及供应商筛选相关工作,互联网公司其实与其他公司没有区别,本质都是掌握权力或资源的某些员工或者领导,利用职务之便收取贿赂。
中国政法大学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向虎嗅ESG组指出:“互联网扁平的管理模式能够为企业带来强大的创新能力与效率,但其漏洞就在于普通员工获得的权力较大,导致贪腐机会增多。其中的难点在于企业如何在兼顾效率的同时避免腐败的产生。”
此外,数字平台的流量资源、虚拟券、补贴名额具备匿名性和高流转性,中基层员工通过“暗标价”“甩补贴”等方式获取巨额非法收益,传统监管模式难以察觉。
例如此案中的韩鎏受贿手法就极为隐蔽。根据警方通报,韩鎏通过堂弟、配偶等亲属在境外设立的账户收受供应商贿赂,包括房产、现金等多种形式。这种通过亲属账户进行的“间接受贿”,使得资金流向更加复杂,难以被企业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管及时发现。
在评论企业贪腐等管理问题时,“坏苹果理论”和“坏桶理论”经常被提出。“坏苹果理论”认为白领阶层犯罪作出的道德败坏或违法的行为都是为了个人私利,并将罪责归咎于冷漠鲁莽道德败坏的领导者、高管。
而坏桶理论则将罪责归咎于企业环境。如果文化、制度激发的是员工内心的阴暗面,比如自私、贪婪、竞争(比如用不好末尾淘汰),那么将人人自危,欺诈之风更将盛行。
互联网大厂频现贪腐背后,个体因素固然存在,但组织结构与文化对腐败行为具备放大或抑制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并且需要重视。
赵占领认为,治理腐败的关键在两个方面,一是预防,公司自身尽可能去完善自己的内部的监督机制,一个典型的解决方案是权力分离,但要做到什么程度,需要企业自己去找到效率和反腐之间的平衡点。
二是打击,互联网企业内部员工腐败行为的发生除了跟个人的贪欲有关外,也跟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有一定关系。事后打击反腐,以至于形成震慑效应非常关键,其中还包括对员工经常开展反腐教育、员工培训等等。
笔者认为,同时还需将ESG合规目标与绩效挂钩,设立廉洁KPI与举报奖励基金,激励员工内部监督。如此一来,监督权率先实现了“分权”,企业内部反腐氛围也就容易建立。否则,当权者的侥幸心理终会占据上风。
饿了么贪腐案给中国互联网平台企业敲响了警钟,一是ESG的“G”不是写进董事会就完事,而要落实在运营风险最容易出问题的场景。比如供应商管理、人事决策、财务审批、补贴分发这些“执行末梢”。
二是企业必须真正建立“治理责任闭环”——发现问题、报告问题、处理问题、披露问题。否则,反舞弊永远只是危机公关的尾声。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620489.html?f=wyxwapp
对于零售连锁品牌而言,供应链的强弱直接决定其长期竞争力。在咖啡行业从“规模竞速”向“质量竞争”转型的关键阶段,瑞幸咖啡交出了一份备受关注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瑞幸第二季度增长加速,总净收...
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浪潮下,大众和丰田总负债合计超6万亿元,国内车企负债率普遍超60%,这些数字引发市场担忧。但细究财报会发现,高负债背后是汽车制造业的特性使然,更是不同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 一、高负债...
存安全隐患,又一品牌召回充电宝。6月20日,安克创新发布公告,因部分批次基础款移动电源存在安全风险,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即日起主动召回型号为A1642/A1647/A1652/A1680/A1...
7月16日-2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举办。时代周报记者在链博会健康生活链展区获悉,美敦力、诺和诺德、GE医疗、赛诺菲、阿斯利康、华大集团、华润集团等国内外生物...
据长安汽车(000625.SZ)所发布公告,其 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已新鲜出炉。这份财报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企业在该阶段的经营状况,其中既有令人欣喜的亮点,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从整体财务数...
6月10日起,#比亚迪、#吉利、#长城等多家车企集体宣布,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 正解局注意到,从央国企到民企,国内产销规模排名行业前列的中国车企均在其列。 比亚迪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