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IPO|云汉芯城削减超4亿元补流项目拿到批文,期后业绩成长性考验疑云未散

客服微996438437小时前财经知识3

苦战IPO超三年半,云汉芯城(上海)互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汉芯城”)终于等来了一纸批文。

深交所官网显示,2025年7月31日,云汉芯城获注册批文,拟登陆创业板,此次募资将用于大数据中心及元器件交易平台升级、电子产业协同制造服务平台及智能共享仓储建设等方面。

时代商业研究院注意到,云汉芯城早在2023年11月便成功过会,但直到今年3月才提交注册。相较申报和上会时,云汉芯城在其提交的招股书注册稿中删除补流项目,募资额缩减超四成。

需要注意的是,2022—2024年(下称“报告期”),云汉芯城业绩出现明显下滑,营业收入从43.33亿元降至25.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88%,或并不符合创业板对于IPO企业营收复合增长率的要求。

8月28日、9月4日,就补流项目删除、期后业绩情况等相关问题,时代商业研究院向云汉芯城发送邮件并尝试致电询问。但截至发稿,该公司尚未回复相关问题。

苦战IPO三年半,删除4.2亿元补流项目

云汉芯城的IPO之路,可谓漫长且曲折。

深交所官网显示,2021年12月,云汉芯城正式向创业板提交上市申请获受理,在历经两轮问询后于2023年11月成功过会,但却迟迟未提交注册。

16个月后,云汉芯城才在今年3月提交注册,并在7月获得证监会的注册批文。至此,距离云汉芯城创业板递表已过去超过43个月的时间。

云汉芯城最终若能成功上市,其43个月的时间将打破无线传媒(301551.SZ)创业板IPO的耗时纪录。

值得关注的是,云汉芯城大幅缩减了IPO募集资金的金额。

在多达6份的招股书申报稿以及1份上会稿中,云汉芯城均拟募资9.42亿元,其中4.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然而,在招股书注册稿中,上述4.2亿元的补流项目被删除,募资总额也由9.42亿元大幅缩水至5.22亿元,缩减幅度达44.59%。

在云汉芯城删除补流项目之前,市场曾存在对其募资补流必要性和合理性的质疑。

首先,如图表1所示,报告期各期,云汉芯城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5.69%、30.52%、30.81%,整体呈下降趋势,且2023—2024年,其资产负债率低于同行可比企业均值,同期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也保持在良好区间。

读懂IPO|云汉芯城削减超4亿元补流项目拿到批文,期后业绩成长性考验疑云未散__读懂IPO|云汉芯城削减超4亿元补流项目拿到批文,期后业绩成长性考验疑云未散

截至2024年末,云汉芯城货币资金为1.30亿元,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0.92亿元,账面资金足以覆盖上述负债。

其次,云汉芯城两名创始人在IPO前曾大额套现。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云汉芯城的董事长兼实控人曾烨、总经理刘云锋先后两次通过股权转让套现,累计套现金额超1亿元;2021年初,云汉芯城就开启了上市辅导备案。

此外,云汉芯城此前的募资补流比例偏高。云汉芯城原募资计划中4.2亿元的补流项目,占原总募资额的比例为44.59%。

而《第四十条有关规定的适用意见——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18号》明确规定,通过配股、发行优先股或者董事会确定发行对象的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式募集资金的,可以将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通过其他方式募集资金的,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的比例不得超过募集资金总额的百分之三十。

对于取消补流项目的情况,云汉芯城在招股书中表示,调减募资额系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及经营安排,同时综合考虑现金储备情况所作的决定。

不过,亦有市场观点认为,云汉芯城此番大砍补流募资额,或是为了加速推进上市进程。

营收两连降或不符创业板成长性要求,同行企业批文失效仍未上市

时代商业研究院认为,云汉芯城之所以注册进程缓慢,或还与其报告期内业绩成长性不足有关。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云汉芯城的营收分别为43.33亿元、26.37亿元、25.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88%;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4亿元、0.70亿元、0.8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76%。

从报告期内的营收情况来看,对于首重成长性的创业板而言,云汉芯城2023—2024年连续两年营收下滑实在是难言具有成长性。

《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2024年修订)》要求,申报企业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5%,云汉芯城显然并不符合这一指标。

即使从旧版暂行规定来看(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云汉芯城也同样不符合要求。不过,虽成长性不达标,但云汉芯城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达到3亿元,可不适用上述营收复合增长率要求。

从报告期内的盈利情况来看,虽然云汉芯城2024年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但近两年其实际现金净流入远低于净利润。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云汉芯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88亿元、0.75亿元、0.20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呈断崖式下跌。同期,云汉芯城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及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为负数。

这也导致2023—2024年云汉芯城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分别为-7813.24万元、-277.35万元,呈现净流出状态。

事实上,在成长性不足的情况下,即使云汉芯城顺利拿到批文,或也存在最终无法上市的风险。

例如,与云汉芯城同样以中小客户为主的电子元器件线上分销商华强电子网(全称“深圳华强电子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曾拿到批文,但最终未能发行上市。

深交所官网显示,华强电子网与云汉芯城在同年(2021年)申报创业板,于2022年12月过会,2023年9月提交注册并获批文,但在批文有效期(一年)内迟迟未顺利发行上市。

与云汉芯城类似,华强电子网同样存在“业绩变脸”的情况,2023年该公司的营收同比下滑48.96%,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6.65%,未来业绩成长性存疑。

事实上,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市场高度分散,市场竞争激烈。招股书显示,2022年,国内第一大分销商中电港(线下平台为主)营收超过400亿元,市占率为2.34%,是国内唯一市占率超过2%的企业。

同期,云汉芯城、华强电子网等线上平台分销商的营收在40亿元左右,若以市占率计,云汉芯城市占率仅为0.23%,位列行业第15位。

读懂IPO|云汉芯城削减超4亿元补流项目拿到批文,期后业绩成长性考验疑云未散_读懂IPO|云汉芯城削减超4亿元补流项目拿到批文,期后业绩成长性考验疑云未散_

电子元器件流通行业属于全球化产业,与半导体行业周期性强相关,而半导体行业受国际贸易形势、宏观经济景气度、下游终端需求变化、上游原厂技术发展规律及产能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周期性波动较为明显。

云汉芯城在招股书中称,2023年业绩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受行业周期性影响。由此可见,在下游行业进入调整周期时,云汉芯城等中小分销平台的业绩更易受到打击。

不过,招股书显示,2025年1-3月,云汉芯城预计实现营业收入6.2亿~6.4亿元,同比增长9.58%~13.12%,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450万~1700万元,同比增长22.54%~43.66%。关于云汉芯城期后业绩的情况,时代商业研究院将保持关注。

此外,云汉芯城并不从事电子元器件的研发和生产等业务,而更像是电子元器件线上贸易平台,其核心技术竞争力同样有待观察。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云汉芯城的研发费用分别为6169.79万元、4898.57万元、4561.9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42%、1.86%、1.77%。

不难发现,报告期内云汉芯城研发费用逐年下降的同时,研发费用率均不足2%。

(全文2753字)

相关文章

居然智家董事长汪林朋坠楼身亡?公司:已向交易所报备,会尽快公告

居然智家董事长汪林朋坠楼身亡?公司:已向交易所报备,会尽快公告

7月27日,有消息称,居然智家新零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居然智家,000785.SZ)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CEO,现年57岁的汪林朋坠楼身亡。 澎湃新闻从多名业内相关人士处证实该消息属实。截至发稿时,...

比音勒芬,中国服装界茅台,彻底跌懵了!

比音勒芬,中国服装界茅台,彻底跌懵了!

大消费领域,诞生过无数大牛股。 无论是卖酱油的、卖白酒的、卖服装的,还是卖保健品的、卖免税品、卖药的,通通出现过大牛股。 暴涨之后,服装界茅台“崩了” 而传统的服装行业,过去几年也跑出了一只明星股、大...

业绩亮眼背后,霸王茶姬的加盟商还好吗?

业绩亮眼背后,霸王茶姬的加盟商还好吗?

每一杯奶茶背后,实则都是资本盛宴与加盟商困局之间的立体写照。这一点,在一些头部茶饮品牌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2025年5月30日,霸王茶姬发布2025年一季报,营业收入达到33.927亿元,同比增长35...

蒸发超1500亿,长春高新也去港股IPO了

蒸发超1500亿,长春高新也去港股IPO了

近期,长春高新公告称将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上市,同时其研发的创新药1类新药伏欣奇拜单抗已获批上市,受此影响长春高新股价还出现了单日涨停。 然而,长春高新短期的股价表现难掩业绩持续下滑的窘境,不论是拓展创...

“温州鞋王”的跨界生意走向终局?康华生物控制权或生变!公司一季度净利下滑超80%

“温州鞋王”的跨界生意走向终局?康华生物控制权或生变!公司一季度净利下滑超80%

7月13日晚间,康华生物(300841.SZ)发布《关于筹划控制权变更暨停牌的公告》。公告显示,7月11日,康华生物收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振滔通知,其正在筹划公司控制权变更相关事宜,该事项可能导...

老将“离职潮”叠加合并传闻,华安基金深陷战略迷局​

老将“离职潮”叠加合并传闻,华安基金深陷战略迷局​

出品|拾盐士 作者|多面金融工作组 近日,华安基金掌舵近十年的权益投资老将李欣因“个人原因”卸任全部在管基金,其管理的7只产品交由7名不同基金经理接手。 回首李欣在华安基金的近十年岁月,他堪称公司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