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这门生意,并没有想象中美好。
以2024年为例,国际医学、光正眼科、创新医疗、皓宸医疗、何氏眼科、普瑞眼科等上市公司均处于亏损状态,仅爱尔眼科、通策医疗增速勉强为正。
在港股市场,也有一家医疗集团,而且主营业务是以肿瘤科为核心的医疗集团,相比于眼科、牙科门槛更高。不过,股价却一跌再跌。

这家公司叫海吉亚医疗(06078.HK)。
2020年6月,海吉亚医疗在香港主板上市,发行价18.5港元/股。按后复权计算,截至2021年6月,涨至110港元/股,一年时间涨幅500%。
不过,在那之后,股价遭遇重挫,不到一年时间跌幅达到85%。截至目前,在经历了反弹又下跌后,海吉亚医疗收报15.3港元,依旧低于发行价。
巅峰时期,海吉亚医疗市值接近680亿港元;但如今,不到100亿港元,差不多仅是巅峰时期的零头。
可能有人要说了,想必公司经营业绩非常糟糕?
事实是,并不算糟糕,而且相当不错。
2020年至2024年,海吉亚医疗营业收入分别为14.02亿元、23.15亿元、31.96亿元、40.77亿元和44.46亿元。跟刚登陆资本市场比,营收翻了整整三倍。
净利润方面。2021年至2024年,分别为1.7亿元、4.4亿元、4.77亿元、6.83亿元和5.98亿元。尽管2024年有所下滑,但是,跟2021年比,也增长了250%。
补充一句,如果看经营现金流净额的话,会发现大幅高于同期净利润,说明了出色的盈利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业绩如此出色,为何不受资本市场待见?
咱们从公司的商业模式说起。
2009年,海吉亚医疗通过收购伽玛星科技95%股权,进入立体定向放疗设备领域,并在2年后,也就是2011年,切入民营医疗赛道。2020年6月,海吉亚医疗拥有10家以肿瘤科为核心的医院,顶着“中国最大肿瘤医疗集团”的头衔登陆资本市场。
由于兴建医院投资金额巨大,且盈利周期较长,因此,海吉亚医疗走的是“收购为主、自建为辅”的发展道路。
截至2024年底,海吉亚医疗拥有16家以肿瘤科为核心的医院,其中,4家三级医院、12家二级医院,遍布全国八个省份13个城市。
当然,并购必然涉及到商誉。
2020年,海吉亚医疗商誉为3亿元,到2024年,增长至37.24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达到了34%。
这就带来一个后果,抛开商誉是否恶化暂且不说,单就说,在如此之高的背景下,导致公司并购的速度势必放缓,从而使得业绩增速放缓。
另外,需要补充的是,海吉亚医疗避开了一线城市,主要瞄准的是三线甚至更下沉的城市,满足当地未被满足的肿瘤医疗需求,走“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不过,我认为瑕不掩瑜。
从行业角度来说,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我国癌症新发病例不断增长,2025年预计超过480万人,其中,三线及其他城市占中国癌症并发宗数的比例最大,同时医疗资源又最为稀缺。
往后,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以及早筛、放疗等渗透率的提升,使得相关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
一句话,只要海吉亚医疗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服务质量,以及更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医疗专业人员,通过声誉和口碑的提升,那么就能够获得持续盈利能力的增长。
更何况,当下市盈率不到15倍,为近五年来最低水平区间,对成长性的要求也没有以前那么高。
不得不说,资本市场有时候就是充满偏见。
成功跻身“徽酒老二”的迎驾贡酒,却在资本市场“遇冷”。 进入6月份以来,迎驾贡酒的股价一度跌破40元大关,最低报收37.12元/股,创下3年以来的股价新低;直到6月20日,迎驾贡酒股价才终于迎来久违的...
今日早盘,港股市场低开高走,截至午盘,恒生指数收报24627.25点,涨119.44点,涨幅0.49%;恒生科技指数收报5447.62点,涨50.22点,涨幅0.93%。 伦敦金现货上周五收涨超2%报...
7月1日晚间,百川股份(002455.SZ)公告,公司实控人、董事长郑铁江被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 公告后,7月2日,百川股份股价应声下跌,收于7.06元/股,下跌5.74%,市值降至42亿元左右。 7...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Chong Lei 当杨卫国的辞职报告送达洋河股份董事会时,这家曾跻身白酒前三的巨头,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战略阵痛。 作为市场眼中的董事...
“业绩雷”有点多! 周三,在美股市场上,阿斯麦(ASML)股价一度大跌10%。这家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发出警告称,受关税等因素影响,公司2026年可能无法实现增长。有知名投行指出,阿斯麦的悲观...
上半年“宁王”宁德时代业绩再度爆发。 根据此前披露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实现营收1789亿元,同比增长7.27%;实现净利润304.9亿元,同比增长33.33%。按照半年182天来计算,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