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再次大降薪

客服微996438432个月前财经知识45

(ID:yuanfangguanchaju)

曾被视为“金饭碗”的银行业,又一次传出大降薪的消息。

2023年,A股42家上市银行中有14家出现人均薪酬下滑,最大降幅为13.59%。而2024年,降薪银行增至18家,最大降幅扩大至15%。

可以看出无论是从降薪银行的数量,还是从降幅的深度来看,银行业的降薪趋势都在进一步加剧。

到底发生了什么?

01

降薪潮,表现在银行高管身上特别明显。

《财经》统计上市银行2024年财报和Choice数据发现,2024年42家A股上市的银行中,有33家银行的管理层薪酬出现同比下降,占比78.5%。

管理层的薪酬总额,从2023年的8.7亿元下降至7亿元,足足下降了19.5%。

与此同时,上市银行的人均薪酬则是从2023年的46.23万元下降到2024年的44.49万元,下降了2.68%。

两相对比不难看出,管理层的薪酬降幅远高于银行整体员工薪酬的降幅。

可以说,在本轮银行降薪中,高管无疑是主要的“目标”。不妨看看部分上市银行的具体降薪数据:

银行业屡传降薪潮__银行降薪

银行降薪__银行业屡传降薪潮

对比人均薪酬与高管薪酬的变化数据可以发现,在14家人均薪酬上涨的银行中,包括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在内的9家银行的高管薪酬反而出现下降。

部分上市银行中,则出现了“高管降薪、员工涨薪”的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02

背后的一大影响因素,是浮动薪酬。

依据银监会《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银行薪酬主要由基本薪酬与绩效奖金构成,其中基本薪酬上限被严格控制在薪酬总额的 35%以内,这意味着浮动薪酬占比高达65%,成为驱动银行薪酬波动的核心变量。

而这部分浮动薪酬的增减,又紧密关联两大关键因素 ——银行营收盈利状况与业务结构调整动向。

首当其冲的是营收盈利压力。

2024年银行业经营面临严峻考验:42家上市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全年平均净息差降至1.52%,较2023年骤降17个基点,且已连续五年呈下行趋势,近三年始终低于2%的关键阈值。

作为银行收入的 “生命线”,净息差的持续收窄直接导致净利息收入同比下滑2.20%,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

更令人担忧的是,非利息收入同样陷入困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基金、理财等代销业务承压明显,成为非息收入的 “重灾区”。

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降幅高达20.8%,对公业务亦下滑7.8%;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的该项收入降幅分别达 23.72%、20.6%、10.67%、10.51%。

股份制银行同样未能幸免,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代销业务收入分别下降 14.93%、29.4%、29.57%。

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的 “双杀”,直接传导至营业收入层面。

2024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十家头部上市银行营收纷纷下滑;进入2025年一季度,行业颓势仍未扭转,42家上市银行整体营收同比下降 1.72%。在这种收入承压的大背景下,作为薪酬体系中 “弹性缓冲带” 的浮动薪酬,无疑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其次,是银行的结构性调整压力。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美国波士顿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郑子龙指出: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在全球金融监管和银行治理中,更为关注决策层风险承担行为与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关系,更为关注治理工具对风险的内在影响机制,在此背景下薪酬制度的设计也就更受重视。

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对银行薪酬体系实施系列干预措施,其中最具标志性的当属2015年落地的 “限薪令”。

”限薪令“全称《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明确对中央金融企业高管薪酬总额实施刚性约束,直接影响了国有大行高管薪酬结构。

2014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高管薪酬的平均水平约为110万元,限薪令实施后,2015年高管平均薪酬下降至60万元左右。近年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高管平均薪酬有所上升,达到80万元左右,仍明显低于限薪令实施之前的水平。

2022年8月,《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出台,要求国有金融企业严格控制岗位薪酬级差,重点向一线及基层员工倾斜。

这一政策直接导致2023-2024年银行高管薪酬进一步承压:

在净息差收窄、同业竞争加剧的经营压力下,“降本增效” 成为行业共性选择。多家银行在2024年的财报中明确“价值创造”,薪酬分配要向价值创造的岗位倾斜。

建设银行在财报中称,坚持薪酬资源向经营机构、前台部门、直接价值创造岗位倾斜;

中信银行在财报中称,不断优化和完善内部收入分配结构,将薪酬资源向一线员工、基层员工倾斜;

郑州银行在2023年业绩会上提出“倾斜一线,优化资源配置”和“降本增效”的工作要求,明确高管薪酬在与经营业绩挂钩的基础上,自2024年起分两年每年压降10%;

综合来看不难看出,银行高管以往的高薪主要与其业绩表现挂钩,降本增效也就先从高管开刀了。

03

2025年4月,多家银行2024年年报相继披露 “追索扣回绩效薪酬” 情况,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数据显示,至少两家银行的追索金额突破3000万元大关,目前已公开披露的 “讨薪” 总额累计近9900万元,逼近亿元规模。

这并非孤立事件 —— 近年来,“反向讨薪” 已成为银行业常态化的风险管控手段。所谓 “反向讨薪”,即银行对已发放的绩效薪酬进行追索扣回,旨在将薪酬激励与风险控制深度绑定,通过经济手段约束高管及关键岗位人员的经营行为,避免因过度追求短期业绩而忽视潜在风险,从而筑牢银行稳健经营的防线。

简单来说,就是过去,银行高管们因为业绩与薪酬挂钩,为了追求高收入,他们往往会追求短期的风险投资。短时间来看能够为自己带来更高的收入,但长期来看却为银行留下了不少隐患。

所以,要通过“反向讨薪”追回那些造成了风险损失的高管的奖金。

“反向讨薪”其实折射出了我国金融行业薪酬机制的深刻变革。从金融领域持续深化反腐,到出台政策限制高管薪酬,再到如今 “反向讨薪” 成为监管利器,整个行业正逐步告别单纯依赖高薪吸引人才的传统模式,转而构建更科学、更注重长期效益的激励体系。

写在最后:安利一个宝藏读书博主

你今年37岁,跟朋友一起开了一家中古服装店,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个交往多年但已并无多少激情的男友,他突然跟朋友说要结婚,却从来没问过你,还一副救世祖的样子,让人火大。于是和男友分手,本以为有朋友作伴,没想到一直同频的朋友却突然要做女强人,打算重新开新店,而你只想待在原地。就在这时,你突然开始重新考虑结婚……

今天分享的是角田光代的小说《三十七》。角田光代非常擅长描写当代女性的处境,《第八日的蝉》《坡道上的家》都是她的作品。

《三十七》这本书讲的是一个三十七岁的女人一年的生活,在这一年她做出了不结婚的决定,看似在说一个大龄的单身女性,到底要不要结婚,不结婚能否获得更快乐更自由的人生,但作者想要讲述的不止于此,她想要探讨的其实是作为人这个主体,要如何去寻找自我……

夏不绿,不著名作家,出版书籍十余本,售出多部影视版权,用写作丈量生活的尘埃。

去视频号、B站、小红书搜索「夏不绿读书」,关注我,让我们一起用阅读凿开心中的冰海,在阅读这座避难所里,一起做忠于自己的普通读者。

相关文章

银行业谁在顶风作案?2.86亿罚没背后的监管围猎

银行业谁在顶风作案?2.86亿罚没背后的监管围猎

作者|杆姐 来源|杠杆游戏(ID:zhangyinyin0903) 2025年的日历撕到7月,银行业迎来了一份“滚烫”的监管成绩单——央行、金融监管局等机构二季度挥出1239张罚单,罚没款共计2.86...

江苏4家银行同日被罚720万、两人禁业,南京银行收年内第4张罚单

江苏4家银行同日被罚720万、两人禁业,南京银行收年内第4张罚单

江苏金融监管局官网显示,4家银行同日收到监管罚单,罚款金额合计720万元,其中南京银行系总行被罚,其他三家均为分支机构,广发银行无锡分行及其下辖支行合计被罚款达到300万元。 南京银行收到监管罚单。...

2759张罚单,合计罚没7.89亿元

2759张罚单,合计罚没7.89亿元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公布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示表显示,烟台银行因涉及多项违规,合计被罚没319万余元,两名时任高管也被处罚款。 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银行业今年上半年共收到罚单2...

银行业持续表现亮眼 金融板块或迎来资金增配潮

银行业持续表现亮眼 金融板块或迎来资金增配潮

近期,多只银行股股价不断创出上市以来新高,大资金“含银量”持续提升。在金融政策陆续出台稳市场、稳预期的背景下,金融板块年初以来走势强劲,除了银行股涨势如潮,非银板块也表现出较好的向上弹性。 对于银行...

房贷利率,又变了?

房贷利率,又变了?

原创 刘晓博 5月17日,从广州传来一个重磅消息,房贷利率上调了10个基点! 这个消息得到了多家媒体的证实: 关注财经的朋友都知道,下周的5月20日,央行有极大概率降息10个基点。 在什么在这个关口...

招商银行原副行长丁伟被公诉

招商银行原副行长丁伟被公诉

“ 丁伟在银行业任职超30年。1986年加入工商银行,从事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工作。1996年12月加入招商银行,并于2006年5月起任总行行长助理,自此进入招商银行高层领导岗位。2008年4月,出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