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宁波人,很多人立马会想起当年在上海滩扬名立万的“红帮裁缝”(其实上海话就是以宁波话为基础发展而来)。
他们夹着尺子、剪刀,剪裁出了中国第一套中山装、第一套西装,开出了第一家西服店…
宁波裁缝从个体户到服装厂,已经发展到今天雅戈尔、杉杉、罗蒙、太平鸟等多家上百亿市值的上市公司。
这些服装厂的厂长,有一个统称:宁波老厂长。
中国民营企业第一个春天是上世纪90年代的企业体制改革,现在绝大部分上市的民营企业均起源于这个阶段。
1985年,时年27岁的郑永刚接任了鄞县棉纺织厂的厂长职位。1989年,郑永刚接掌宁波甬港服装总厂,出任厂长一职。
企业体制改革后,郑永刚创立了杉杉品牌。
杉杉发展迅猛,杉杉西装一度是国内最知名的西装品牌之一,几乎每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都曾以拥有一件杉杉西装为荣。
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饰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服装品牌层出不穷,给西装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在传统西装企业守着不断萎缩的市场的时候,杉杉开始了大踏步转型。
杉杉的第一个转型方向是锂电池材料,第二个转型方向是LCD偏光片。
正当郑永刚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2023年2月,不幸心脏病突发去世,年仅65岁。
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说,这是一个“年富力强”的年纪,A股上市公司董事长60岁以上超千位。
可惜的是,杉杉股份随即陷入了家族内斗的境地,好消息是,在各方的努力下,这一切终于结束了。
9月30日,杉杉股份公告称,其控股股东杉杉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宁波朋泽贸易有限公司、杉杉集团管理人与江苏新扬子商贸有限公司、江苏新扬船投资有限公司、TCL科技全资子公司厦门TCL科技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等重整投资人组成的联合体签署《重整投资协议》。
一、从服装转型锂电池材料和LCD偏光片
杉杉第一个转型的路线匪夷所思:锂电池材料。
杉杉早在1998年就开始攻关负极材料。
坚持的过程中非常痛苦,杉杉曾经试图卖掉锂电池负极材料业务,但无人接手。用郑永刚先生的话说,是卖不掉又烂在手里。
原来,转型成功都是表面,背后是辛勤的汉水和投入。这个大手笔的转型投入,差不多20年之后才开始有收获。
如今,杉杉是全球最大的正负极材料企业之一,掌握着核心技术。
第二个转型路线是LCD偏光片。
众所周知,在京东方、深天马的穷追猛打下,三星和LG的中低端业务已经没什么利润。二者心无旁骛的专心在OLED领域耕耘,当然这个领域中国企业也成功挤了进来,甚至拿到了iPhone的大单。
与此同时,在手机行业陷入停滞的时候,智能汽车突然就发展起来了。
和传统汽车相比,新的智能汽车,多的最多的东西,就是大屏。
因为汽车的环境相对较为恶劣,对屏幕的稳定性要求比较高,LCD反而成了最佳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杉杉又开始大手笔转型。
如果说动力电池是公司第一次转型,那么通过收购LG的偏光片业务就是第二次转型。
LG化学为了专心搞动力电池,剥离了一些不必要的业务,但并不代表这个业务就不赚钱了。
LCD 偏光片是液晶显示面板的重要组件,主要作用是使光线通过显示屏或阻挡不必要的光线通过,从而使屏幕显示出图像。
虽说面板行业正在向高端化发展,但在电视、笔记本以及pad等领域,LCD的市场还比较广阔,尤其是在大面积面板领域,LCD几乎是唯一选择,很长一段时间不会被淘汰。
偏光片方面的客户包括京东方、 LG Display、华星光电、 夏普、 咸阳彩虹光电、群创光电等主流液晶面板企业。
在杉杉接手LG的偏光片业务之前,偏光片国产化率不足10%。到了2022年,杉杉LCD偏光片业务就突破百亿,2023、2024年均维持在百亿规模以上。
二、半年报表现
杉杉股份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可概括为"双高一低":高营收增长、高利润增长与低盈利质量。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8.58亿元,同比增长11.78%;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1079.59%;扣非净利润1.69亿元,同比增长605.24% 。
7月15日晚间,*ST威尔(002058.SZ)披露收购上海紫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江新材”)51.00%股权的草案,交易作价5.46亿元。 公告发出后,7月16日,*ST威尔开盘即涨...
近期固态电池相关上市公司受到二级市场追捧,不少公司股价涨幅较高,6月以来,光华科技(002741.SZ)股价涨幅约35%。 硫化锂已逐渐成为固态电池电解质的主流路线,而光华科技是国内少数有能力量产固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