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交上半年“考卷”:业绩分化,转型突围按下加速键

客服微996438431天前财经知识2

又到每年一度各大信托公司密集披露半年业绩数据的关键当口,目前也已有不少信托公司打先锋,通过不同渠道对外公布了2025年半年度“成绩单”。

据《每日财报》统计,与去年同期一样,目前也是已有53家信托公司通过银行间市场或上市平台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其余14家信托公司仍未公布。那么,这53家信托公司成绩到底如何?经营状况背后又会给整个信托市场带来哪些新启发?

首先从整体来看,53家信托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为行业贡献了总计315.91亿元的营业收入,相较于上年同期的322.28亿元同比下降了1.98%;实现净利润163.74亿元,同比下降2.83%。反映出行业整体业绩微幅下行的特征。

而具体到核心经营业务方面,整体业务结构分化显著。今年上半年,53家信托公司主营的信托业务收入总计达181.31亿元,同比下降11.38%,反映出传统高收益信托业务持续承压。但另一方面,其固有业务却表现格外抢眼,增势喜人,总计录得120.93亿元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了16.72%,很大程度上抵补了信托业务收入的不足,为盈利提供了显著支撑。

_信托转型_信托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再从行业集中度来看,今年上半年营收排名前十大信托公司的市场占有率(CR10)为47.99%,CR20达71.50%,相当于头部20家信托公司占据市场七成以上份额,头部效应明显但未形成垄断。净利润CR10、CR20分别达56.42%、82.40%,说明市场绝大部分利润都是由头部公司所贡献的,集中度较高,头部信托公司占据利润主导地位,强者恒强局面未被打破,而中小信托公司对行业利润贡献度较低,转型进程还需进一步加档提速。

信托转型_信托转型的机遇与挑战_

接下来,我们重点分析各家信托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情况,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行业营收微降1.98%:

中信信托居榜首,尾部公司承压

营业收入方面,排名前十的信托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均超过了10亿大关,其中,中信信托和英大信托继续稳住一二名宝座。第一名中信信托营收达29.16亿元,同比增长4.31%;第二名英大信托实现营收19.41亿元,增速非常高,达到了19.18%,颇有缩小与赶超中信信托之势。

我们还发现,营收排名前十的信托公司中,华鑫信托、华润信托及上海信托表现也非常亮眼,不仅营收增速均超过了10%,而且排名也较上一年度有所上升。其中,华润信托营收增速达24.4%,排名由去年同期的第10名前进4位至第6名;上海信托则更快马加鞭,营收同比增幅高达39.77%,在前十名中领跑,排名上升5位至第8名。

值得一提的是,排名第22位的财信信托,其营收增速是所有信托公司中最高的,达到了214.65%,总营收为6.07亿元。此外,排名第37位的昆仑信托(增速98.99%)、排名第26位的中海信托(增速69.92%)、排名第21位国通信托(增速36.53%)以及排名第19位的厦门信托(增速36.76%),他们的营收增速也较为显著。

信托转型的机遇与挑战_信托转型_

不过,与以上信托公司营收表现较为亮眼所形成对立面的却是,仍有不少排名靠前的公司收入出现了大撤退。其中典型的代表有光大信托(增速-34.82%)、华能信托(增速-30.71%)、中诚信托(增速-23.49%)、建信信托(增速-19.59%)及交银信托(增速-14.25%)。

营收降幅较大的光大信托,最主要是受到信托业务收入大幅下滑所影响。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光大信托实现信托业务收入仅为8.09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的13.66亿元大幅缩减了40.81%。

与光大信托不同的是,华能信托营收下滑主要是因为固有业务收入降幅太大。今年上半年,虽然华能信托的信托业务收入实现了同比14.58%的较好增长,达4.95亿元,但是固有业务收入却大幅滑坡,仅有5.8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1.32亿元暴跌了近50%,拖累了营收增长。

中诚信托也是同样的情况,其上半年固有业务收入降至4.0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6.88%,对营收增长空间形成较大掣肘。

如果说以上信托公司起码有一项核心业务还能保持正增长,那么交银信托的情况就不是很乐观了,两项核心业务均出现大幅下滑。其信托业务收入达3.27亿元,同比下降16.86%;固有业务收入为3.28亿元,同比下滑11.48%。

除以上有些中腰部信托公司营收下滑较严峻外,另有不少尾部信托公司的收入情况更惨淡,比如排至末尾的五矿信托、长城信托,分别仅为0.4亿元、0.1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下滑达94.39%、40.17%,而华澳信托营收则是出现了罕见的由正转负,为-0.26亿元,压力显然较大。

行业盈利分化,

四家信托公司亏损

净利润方面,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过10亿的有三家信托公司,分别是中信信托、江苏信托、英大信托,位列前三名,净利润分别达15.67亿元、13.98亿元、13.62亿元。

只不过,江苏信托是三者中唯一出现净利润下滑的公司,同比下降了10.37%。而英大信托除了营收增速亮眼外,其净利润增幅为三者中最高的,达24.42%,同时也是53家信托公司中为数不多的营收净利双双突破了15%,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

此外,华润信托凭借净利润56.16%的同比增长至9.4亿元,一举跃居行业第4位。而处于行业中腰部的信托公司,则是通过转型的有效赋能,促使排名不断跃迁。

其中最具典型的代表当属昆仑信托,过去几年,昆仑信托经历了艰难转型,2022年和2023年净利润连续告负,直到2024年才重回增长,而进入到今年上半年,其净利润迎来爆发式增长,增速高达421.10%,领跑行业,凭借着1.77亿元净利润排名大幅跃升。

对此,昆仑信托发布的经营活动分析会曾总结到,2025年上半年,公司各项经营指标完成情况良好,能源信托差异化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并计划下半年继续提高产融业务规模和收入占比,加大“油品融”“化销融”两个模型的深化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部分中小型信托净利润同比增速也较快。杭州工商信托、陆家嘴信托、渤海信托等公司净利润均实现翻倍,分别达到291.15%、247.79%和102.10%。

以渤海信托为例,其通过业务重构实现净利润翻倍增长,从去年同期的2.14亿元大涨至4.33亿元,排名跃升12个位次至第15名。据悉,渤海信托确立了“3+1”业务布局,做精传统业务并发力证券投资、普惠金融和财富管理业务。

当然,财信信托同样不甘示弱,净利润增速高达96.86%,凭借3.77亿元的净利润促使自身排名提升10个位次至19名。

除上述公司外,今年上半年盈利实现较好增长的信托公司还有上海信托(增速27.64%)、金谷信托(增速49%)、国元信托(增速13.88%)、国通信托(增速58.45%)等。

信托转型的机遇与挑战_信托转型_

但硬币另一面,今年上半年仍有不少信托公司处于亏损的局面,而导致的原因则是各不相同。

具体来看,百瑞信托、兴业信托、五矿信托及华澳信托这4家均处于亏损状态。其中,百瑞信托今年上半年录得净亏损0.25亿元,为近年来的首次出现亏损。这在当前信托行业整体面临转型压力的大背景下,百瑞信托此次出现亏损引发了市场的关注,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信托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百瑞信托传统业务模式受到挑战,如在绿色能源信托、普惠金融等新业务上虽有布局,但步伐相对缓慢,增长点尚未完全成熟,盈利空间有限。二是,相关数据显示,百瑞信托手续费佣金收入水平较为稳定,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2022-2024连续三个完整年度告负,今年上半年亏损则是进一步扩大,对利润造成很大影响。

有业内人士解释道,尽管公允价值也视作信托固有业务的一个会计科目,但相比于利息收入和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较难反映一家信托机构对的长期核心固有业务价值。“科目能够装的内容比较杂,无法反映金融机构真实的金融资产投资水平。往往该科目项下不少亏损都是因为接了一些信托项目的不良资产所导致。”

再来看“银行系”信托机构兴业信托,今年上半年亏损1.46亿元。而据此前其控股股东兴业银行公布的2024年年报信息,去年兴业信托实现营业收入49.21亿元,净利润0.92亿元,这说明该公司将去年全年好不容易赚来的利润仅有半年时间就亏空殆尽。

我们分析认为,兴业信托净利润下滑的原因可能有三点:首先便是地产风险敞口持续加大,底层资产持续恶化,信托项目收益大幅度下滑。再者,其非标业务不断压缩,且转型较晚。最后,股东支持有限,暂时无法开展产融资源结合,难以背靠股东资源实现新的盈利增长点。

再来看五矿信托,今年上半年其净利润相较于去年同期盈利1.88亿元转为亏损至-2.68亿元。针对该情况,五矿信托曾公开表示称,一是信托业务转型,业务结构的改变导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有所减少;二是公司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本期内公允价值出现下降。

华澳信托在53家信托公司中的利润表现最差,其上半年净亏损高达6.23亿元,较去年同期-0.94亿元亏损额度进一步扩大。据未经审计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负值,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也均为负值,由此导致了此次巨额亏损。

高管接连换防,为转型保驾护航

在信托业转型持续深化的背景下,信托机构正面临新旧业务模式转换的关键阶段。如何通过战略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在下一阶段行业格局中抢占发展先机,已成为各信托公司必须破解的核心命题。

而在这一转型进程中,不仅涉及业务体系的重构,更考验着机构对市场趋势的研判能力与资源整合效率,唯有实现从传统模式向创新业态的平稳过渡,方能在变革浪潮中确立长期优势地位。

正如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研究员帅国让所展望的那样:“头部信托公司可以依靠自身强大的资源、品牌、运营管理能力实现做大做强差异化业务,随后逐步形成自身的专业优势。比如,实体经济产业背景优厚的机构可探索“信托+产业”模式;商业银行等金融背景的信托机构可开展同业协同模式;保险背景的信托公司可聚焦养老服务信托等。全国化展业信托公司可重点服务国家重要领域建设,区域型信托公司则可重点挖掘区域资源。”

于是在此契机下,我们也不难发现,随着转型对经营稳步发展提振效果愈发明显,越来越多信托公司意识到,回归本源才是长期发展之本。而这之中,人才,毫无疑问成为最大的变量和胜负手,已有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希望通过借助核心高管人员换防来更加敏锐地认识和把握行业发展态势,并推动公司转型发展。

据统计,近一年来,发生高管变更的信托公司超25家,涉及多个核心管理岗位,且“一二把手”大多具备银行、券商等金融行业的长期从业经验。

相关文章

谋局“大型险企注资”

谋局“大型险企注资”

金妹妹了解到,关于“大型险企注资”的讨论,最近在业内出现了诸多热议与分析。 一个多月前,5月7日国新办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完善资本补充机制,“大型保险集团资本补充已经提上日程”。 更...

盈亏共担,双向奔赴!浮动费率基金南方瑞享重磅推出!

盈亏共担,双向奔赴!浮动费率基金南方瑞享重磅推出!

浮动费率基金不仅降费这么简单! 5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着重提出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方案发布后,公募基金行业迅速响应,多家公司上报浮动费率...

突发!又一个家居老板坠楼身亡,曾5年套现40亿

突发!又一个家居老板坠楼身亡,曾5年套现40亿

7 月 27 日,家居行业传来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居然智家(原居然之家)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汪林朋坠楼身亡,享年 57 岁。这一消息经居然智家内部人士证实,瞬间在行业内外掀起轩然大波,资本市场也为之震动...

iPhone,又行了?

iPhone,又行了?

时常被指在国内卖不动的iPhone,最近又行了。 有市场数据显示,今年第20周(5月12日—5月18日),苹果凭借21.5%的份额,压过小米、vivo、华为等名列榜首;iPhone 16 Pro、iP...

巴菲特将卸任CEO叠加业绩不及预期,伯克希尔盘中跌超6%

巴菲特将卸任CEO叠加业绩不及预期,伯克希尔盘中跌超6%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价在周一承压,投资者正在消化股神巴菲特突然宣布卸任CEO的消息,并设想这家企业在他传奇的60年管理生涯后将走向何方。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94岁的巴菲特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举行的伯...

爆卖11亿,靠“三无模式”征服中国市场:泰国人卖的椰子水,要赴港IPO了

爆卖11亿,靠“三无模式”征服中国市场:泰国人卖的椰子水,要赴港IPO了

来源:快刀财经(ID:kuaidaocaijing) 在不卷不休的夏日饮品江湖里,一瓶来自泰国的椰子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了后来居上的强劲“黑马”。 4月9日,泰国椰子水公司IFBH Limite...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