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跟风炒作、又悄悄删稿,大概率又是因为报道假消息引起的。
前段时间,这样一部根本不存在的短剧,被国内主流媒体纷纷报道转发,后被证实为子虚乌有。现在,“香港浸会大学撤销杨某博士录取资格”的传闻,看起来也是同一个剧本。
先说说杨某是谁。她是武汉大学图书馆“性骚扰”事件中的当事人,因实名举报校内一名男生肖某某,引发全国关注。
8月7日晚间,一则“重磅消息”在社交平台广泛流传:香港浸会大学已于前一日(8月6日)将杨某媛从拟录取博士生名单中移除。不少网友拍手称快,有媒体甚至以“实锤”姿态跟进报道,包括《都市现场》《天津日报》《海峡导报》《大河报》《郑州晚报》等权威账号。
但事实很快露出马脚。
该消息的源头,被发现来自几个微博营销号,无任何官方出处。
原来,这些营销号发布的内容经微博AI抓取后,又被一些媒体在未核实的情况下直接引用。
事实上,香港浸会大学早在7月28日就曾回应此事,明确表示不会对个别个案发表评论。
更关键的是,按照浸会大学的博士招生政策,在武汉大学尚未撤销其硕士学位的前提下,浸会大学单方面取消录取资格缺乏充分依据。
也就是说,真要撤销,也得等“前置条件”成立。
更有包括知名人士在内的多名网友出,杨某压根不是浸大博士生,而是曾任该校研究助理,根本不存在“撤销博士录取”的问题。
综合以上信息来看,这场舆论大戏,有可能是“带节奏”的假消息,而制造该假消息的人,一方面试图对浸会大学造成压力,一方面也可能在倒逼武汉大学尽快给出处理结果。
但最难堪的,还是那些正儿八经的媒体。
在追求速度和流量的战场上,一些媒体忘了最基本的核实工作。几张营销号截图、几个模糊爆料,就急吼吼发稿蹭热度,结果被迫删稿、被网友讽刺“搬运工”。
这不是第一次,肯定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只是每一次跟风失误,都会进一步消耗公众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在AI和信息洪流的时代,媒体更应该守住核实底线,而不是被虚构内容牵着鼻子走。
继2月底路透社报道,关于星巴克可能出售中国业务股权的消息近期又在市场传开,引发广泛关注。 上周,彭博社报道称,星巴克已与包括私募基金、科技企业在内的多方潜在买家接洽,评估其在华未来布局。 此次没有具体...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王冬】美国政府针对进口金条征收关税的消息在国际金融市场引发剧烈震荡。在华盛顿公布针对瑞士进口商品实施39%关税后,英国《金融时报》8日的报道披露,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7月31日签...
红星资本局5月8日消息,今日,钧达股份(02865.HK)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截至发稿,涨19.41%,报26.45港元/股。 此次H股发行也意味着钧达股份成为光伏电池行业首家“A+H”上市公司。业...
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引擎。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信号愈发清晰,金融系统正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为民营经济注入“源头活水”。 《国际金融报》近期推出“优化金融...
4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视频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压紧压实责任推动中央企业坚决完成全年...
5月5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突然大跌,WTI原油、布伦特原油、美原油跌幅一度扩大至5%。 截至发稿,布伦特原油、美原油主力合约跌幅分别为3.31%、3.59%。 消息面上,主要产油国将连续两个月超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