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被重罚。

*ST高鸿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经查明,高鸿股份及相关人员存在两项违法事实:
一是高鸿股份通过参与、组织开展虚假贸易业务的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2015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合计虚增营业收入合计198.76亿元,虚增利润总额合计7622.59万元。
二是高鸿股份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相关文件,引用了上述2018年至2020年虚假业务收入和利润的数据,存在虚假记载,构成欺诈发行。
公司及9名责任人连同配合造假的第三方被处以总计1.6亿元的天价罚单。
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我们无法左右上市公司的行为,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警惕性。
事实上,只要稍微懂一些财务知识,可能就不会踩雷了。
就拿当年的康美药业来说,只需搞懂货币资金这个会计科目,就能一眼看出公司的猫腻。
货币资金通俗的理解就是一家上市公司账上究竟有多少钱,是流动性最强的一种资产,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根子。
其实现金流量表这一整张报表都在解释货币资金。
首先,货币资金不能太少。货币资金太少意味着短期流动性不足,特别是当货币资金远远小于短期负债,这个时候一定要小心,因为企业很可能要还不起钱了。
当然,货币资金也不能太高。一般来说货币资金占总资产的比重不会超过30%,超过这个数据就要注意。
出现这个现象基本有3种可能。
第一是企业因为IPO或者再融资拿到了一大笔钱,这些钱还没来得及花出去,暂时存在银行。
第二种是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运作的能力本身很差,或者是所在的行业已经没有太大前途,以前赚到的钱只能存在银行赚利息。
第三种最可怕,就是这些所谓货币资金是假的,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实际上企业账上早就没钱了。
值得强调,30%这个数据只是一个平均水平,很多特殊行业和企业是可以例外的。
比如海澜之家,货币资金占总资产的比重就一长期在30%以上,但这是由公司商业模式决定的,属于正常现象。
其实区分一家上市公司货币资金偏高是不是正常现象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连续看几年的变化。
如果这家企业过去货币资金的占比一直就很高,那很可能就是因为商业模式特殊。但如果之前货币资金占比一直很低,突然在几年内升高,投资者一定要高度警惕。
回到康美药业,当年公司最大的一个问题其实是“存贷双高”,也就是存款和贷款都很高。
很显然,存款高说明企业不缺钱,既然不缺钱为什么还要大规模贷款呢?
答案只有一种。就是所谓存在银行的那些货币资金都是虚假的,公司实际已经被债务拖垮了。
在A股市场上,每天都活跃着大量的散户,这些人平时都喜欢听各种小道消息来炒股,完全不看自己买的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结果就是被一次又一次的割韭菜。
学会看财报并不能保证让人赚到钱,毕竟不可能人人都是巴菲特,但会看财报真能让你少亏一些冤枉钱。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作为中国首家合资险企,中宏人寿近30年历程,似乎是外资险企叩开中国市场的缩影。 发展至今,有高峰也有低谷,曾年度净利润突破10亿元,也曾陷入“盈利三连降”的困境。如今,深圳分公司因“财务数据不真实”被...
当并购扩张沦为“财报美容术”,当“数字化转型”异化为概念炒作,当回购变得随心所欲,即便曾贵为行业龙头,也终将付出代价。 文/每日资本论 “针织行业第一股”站在了悬崖边缘。 4月14日,浙江证监局发布...
5月29日晚间,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600190.SH,下称“*ST锦港”)发布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辽宁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锦州港《2022年年度报告》《2023年年度报告》《2024年第...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800字) 上市公司中,又一位年轻美女高管引发市场关注。 不过,这一次却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近日,浙江东尼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尼电子)披露...
红星资本局7月14日消息,连续4年财务造假,*ST苏吴(600200.SH)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7月13日晚间,*ST苏吴发布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公司因连续多年...
多年前的旧案余波再起,瑞斯康达(SH603803)两名涉案高管,终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瑞斯康达7月7日晚披露,公司收到相关人员家属通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月杰、董事朱春城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