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发300亿后,投影仪一哥留不住联合创始人

客服微996438432天前财经知识4

市值蒸发300亿后,投影仪一哥留不住联合创始人__市值蒸发300亿后,投影仪一哥留不住联合创始人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Chester

“市值蒸发超300亿”的中国投影仪一哥,正在缓慢回血。

最新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极米科技实现营收23.27亿元,同比微增1.99%,同时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7965万元,相比去年同期4033.08万元的亏损,极米科技正在爬出深坑。

或许是稳中向好的财务状况给了极米信心,9月底,极米科技递表港交所,“中国投影仪第一股”向港股IPO发起冲刺。

然而,好景不长。10月,极米又遭遇了今年第三次股东减持潮。今年前十个月,极米股东合计减持金额已近9亿元。

一边是营收缓慢回血,另一边却是股东陆续离场持续“放血”,用一道经典的“小学数学题”比喻极米今年的状况,再贴切不过:水池在不断放水的同时,还在努力注水,请问加满水需要多久?

这种鲜明的对比,也让极米的港股IPO之路,显得更加崎岖。

联合创始人清仓

早在今年一季报公布,极米科技就走出了2024年的亏损阴影,重新实现盈利。只是,账面上的好消息似乎没能留住股东们的信心——赚钱的第一反应,竟是“落袋为安”。

今年2月,极米员工持股平台“成都开心米花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以及公司监事会主席廖传,通过询价转让方式合计出售198万股,约占总股本2.83%,套现金额高达2.02亿元。

到了4月,公司联合创始人钟超与廖杨又先后出手,分别减持70万股与35万股,占比分别为1%和0.5%,减持价格为每股111.06元。

截至9月,极米科技的市值仅剩约76亿元,相比上市初期的高点,蒸发超过300亿元。

然而,“蒸发300亿”并未终结减持潮。10月10日,极米科技公告称,钟超、廖杨两人再次以“个人资金需求”为由,计划减持。此次钟超拟减持1.2%(当前持股2.4%),廖杨减持0.78%,减持完成后,廖杨彻底退出股东行列,也就是说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清仓了。

值得注意的是,极米的股价早在去年8月便跌至阶段性低点——50.71元。而到今年4月,两位创始人首次减持前,股价已回升至111.06元。也许正因如此,他们才选择在价格回暖后“体面离场”。

相比创始人还算体面的操作,大股东百度的态度则要狠辣很多。早在股份解禁的2022年3月3日当天,百度便宣布大幅减持。统计显示,2022年至2024年间,百度网讯及其一致行动人百度毕威累计六次减持,套现金额高达9.15亿元。

而在百度连续减持的两年中,极米科技的业绩一路下滑:营收从42.22亿元降至34.05亿元,缩水19.35%;归母净利润更从5.01亿元跌至1.2亿元,缩水幅度高达76.04%。百度眼中的极米,似乎颇有“昔日小甜甜,今日牛夫人”的味道。

即便今年盈利状况有所好转,极米的财务隐忧仍未消散。应收账款、存货与短期借款的攀升,揭开了现金流紧张的现实。

自去年末至今年上半年,极米的应收账款从1.9亿元增加至2.7亿元,存货余额由9.3亿升至11.5亿元,短期借款更是从2.6亿暴增至6.1亿元。盈利的表象之下,是流动性的告急——或许这才是股东们争相减持的真正缘由。

更棘手的是,消费者似乎也不再买“投影仪一哥”的账了。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纷纷抱怨极米维修费用昂贵,售后态度差,降价快却没有保价等问题。

甚至不少用户直言遇上“刚出保修期就故障”的品控问题,让质疑“是不是销量不行,现在就想靠维修费赚钱?”

投影仪全面打响价格战

作为中国“投影仪第一股”,极米也有过高光时刻。

2021年3月3日,极米科技登陆科创板,发行价高达133.73元/股,是当时少有的“百元新股”。上市首日,股价一度飙至530.01元,涨幅高达296.33%,一举成为当年“最赚钱的新股”,并刷新了科创板单签最高盈利纪录。那一刻,极米的高光足以照亮整个投影行业。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自2018年起,极米科技已连续七年稳居中国投影市场销量第一;自2020年起,更连续五年蝉联国内营收与销量双冠军。即便在2024年亏损的情况下,按营收计算,极米仍以14.1%的份额稳坐中国市场头把交椅;放眼全球,其市场份额也达到5.6%,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爱普生。

然而,当“龙头”也开始增长乏力,这本身就暴露出行业的疲态。极米的营收下滑,不仅是企业自身的调整,更是整个投影行业内卷化的缩影。

2023年5月,米公关负责人与坚果投影CPO在微博上掀起了一场“技术论战”。坚果主张三色激光是行业未来,反驳极米称其为“伪技术”的言论;极米则回击称三色激光存在散斑、彩边问题,而自家的“激光+LED”混光方案才是更优解。

这场争论表面上看是路线之争,实则是同质化加剧的体现——在产品体验趋同、创新空间有限的背景下,厂商不得不争夺行业话语权。

竞争的烈度,很快反映到市场端。IDC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投影机市场出货量增长不足10%,但销售额却同比下降7.6%。换句话说,量涨价跌,厂商们拼到最后,拼的仍是价格。

今年以来,价格战愈演愈烈。洛图科技报告显示,高亮度、高分辨率、光学技术的渗透率持续提升,3LCD的4K LED产品价格甚至跌破3000元,入门级4K投影的价格战已全面打响。

价格的持续下探,也在重塑消费结构。2025年第三季度,500-999元价位段与499元以下的智能投影产品,已占据线上销量最高份额。消费者不再盲目追求“技术领先”,而是转向“性价比优先”。

极米也不得不随之下场“卷价格”。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极米三大产品线平均售价全线走低——长焦投影从3400元跌至2700元,短焦投影从1.54万元骤降至6600元,创新类产品从4500元降至3900元。极米坦言,售价下调正是业绩下滑的直接原因。

与此同时,大屏电视也在参与竞争。近年来,电视的价格持续下探,设计更轻薄,功能更智能化;相比之下,投影仪不仅在亮度与清晰度上受限,还受环境光影响更大。对消费者而言,电视的性价比正在重新被定义。

极米面对的,不仅是同行的围剿,更是整个家庭娱乐生态格局的挤压。

越缺钱越要上市

竞争愈演愈烈,市场却在收缩。

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大陆投影机市场出货量为689.3万台,同比下降3.1%;全球占比也从2023年的37.9%降至2024年的34.2%。进入2025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投影市场的销量继续下滑至277.8万台,同比减少3.9%。

国内市场的承压,迫使极米科技开始向海外寻找增量。

2022-2024年,极米科技的境外营收逐年上升,分别为7.9亿元、9.13亿元和10.86亿元,营收占比也从18.7%升至25.7%、再到31.9%。更具吸引力的是,2024年极米境外毛利率高达45.44%,远高于国内市场的23.88%。

然而,出海并非一条坦途。

在今年初的CES美国消费电子展上,除了极米科技,坚果、当贝、峰米、TCL等中国品牌也纷纷亮相。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制造的投影机在全球市场占比已达78%。换言之,极米的海外征途,依然要与“自己人”相互厮杀。

北美是极米的第二大市场,但中美贸易摩擦的阴影正为其业务蒙上不确定性。为了规避关税风险,极米不得不投入1400万美元,在越南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并于今年8月正式投产。

面对激烈的竞争与外部压力,极米寄望于“创新”突围。

去年1月,公司将车规投影业务升级为战略核心方向,并制定三年规划,成立专属车载事业部。截至今年上半年,极米的车规投影产品已落地赛力斯、江淮汽车、北汽集团等品牌车型。

不过,从用户反馈来看,车载投影更多被用作露营或长途出行的娱乐功能,并非高频使用场景,距离真正的“刚需”仍有距离。

另一条创新路径,是吸顶式投影仪:一款集投影、吸顶灯与音响于一体的产品。听上去颇具未来感,但从用户反馈看体验并不理想。有人吐槽:“做灯太小、做投影太近、音响又吵到楼上邻居”。卧室空间受限、屏幕尺寸偏小、音响位置尴尬,让消费者感觉“踩坑”。

因此,极米的创新产品仍然是小众的探索。招股书显示,2022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其创新产品业务收入分别为1.61亿元、1.91亿元、1.22亿元和1.16亿元,业务占比始终不足5%。距离“第二增长曲线”,仍有不小距离。

最新招股书披露,极米计划通过IPO融资约1亿美元,资金将主要用于海外渠道拓展、车载投影技术研发、工程级产品线升级及补充流动资金。无论是出海布局,还是技术突破,“营收回血”的极米,依然在为现金流奔忙。

然而,当股东纷纷落袋为安,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现金流仍旧紧张……极米科技的港股IPO,也许是最后一次高光,既要解燃眉之急,更要讲出新故事。

参考资料:

国际金融报《极米遇困,百度“撤退”》

DoNews《主业触顶、股东离场,极米科技赴港IPO》

定焦One《三五千的投影仪,卖不动了?》

第一财经《极米、坚果打起“口水仗”》

相关文章

新易盛业绩暴增股价三年涨32倍 股东高管忙减持累计套现超20亿

新易盛业绩暴增股价三年涨32倍 股东高管忙减持累计套现超20亿

新易盛业绩暴增股价三年涨32倍 资料图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上周,A股市场科技板块风起云涌,除了“寒王”寒武纪一度挑战贵州茅台夺得“股王”宝座外,光模块领域的“易中天”(新易盛、中际旭...

永辉“胖改”近半却亏超7亿,董事长拟套现4亿离场

永辉“胖改”近半却亏超7亿,董事长拟套现4亿离场

11月11日晚间,永辉超市(601933)发布股东减持公告。 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长张轩松及一致行动人“上海喜世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喜世润合润6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因自身资金需求,拟减持最多9...

诉讼缠身之际元老股东剑南春宣布减持,华西证券遭遇信心考验?

诉讼缠身之际元老股东剑南春宣布减持,华西证券遭遇信心考验?

作者|多面金融工作组 2025年上半年,华西证券的业绩看起来颇为亮眼。营业收入20.73亿元,同比增长46.71%;归母净利润5.12亿元,同比暴涨1195.02%。但在亮眼数据的背后,这家背靠泸州老...

云工场交易异动引关注 市场推测或涉大股东减持

云工场交易异动引关注 市场推测或涉大股东减持

云工场(02512.HK)近期在二级市场表现活跃,自 9 月中旬以来成交显著放量,股价波动加剧,引发市场对其资金动向与股东行为的密切关注。 据香港中央结算系统(CCASS)数据显示,该公司股份持仓结...

银行资讯|拉卡拉股东联想控股减持至25% 乌鲁木齐银行再迎新行长

银行资讯|拉卡拉股东联想控股减持至25% 乌鲁木齐银行再迎新行长

拉卡拉股东联想控股减持至25% 8月13日消息,卡拉卡支付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司股东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持续减持公司股份,持股比例从28.24%降至25.00%,触及权...

1000亿医疗器械龙头,遭股东减持17.8亿

1000亿医疗器械龙头,遭股东减持17.8亿

医疗器械行业的东风还未吹起。 行业的“BD时刻”也未来临,但作为医药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器械行业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底部也已夯实。 进入2025年以后,行业龙头的业绩开始止跌回暖,对于行业的底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