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就是从估值的角度考虑。
今天来详细聊一下。
原来我采用沪深300指数,有人说不够有代表性,所以,这一次,我采用万得全A指数,也就是包含所有的A股的一个指数。
第一张图,就是2021年迄今的万得全A指数的TTM-PE估值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万得全A的TTM-PE估值,已经达到了19.7倍,这已经超越了2021年疫情牛市的年中,距离2021年年初的22倍估值,也仅有10%左右的距离。
有人又说了,那个时候的国债收益率高,现在的国债收益率低,那就用全A的盈利率-无风险收益率的股权风险溢价率(ERP)来对比和计算咯。
所以,今天文章的第二张图,就是全A指数的ERP情况。

很显然,全A指数的ERP达到了3年半以来的最低水平,这意味着,哪怕考虑到国债收益率的持续降低,当前A股的估值,也是过去3年半来的最高。
当然,我不是说这个ERP不能继续下降,比方说,为什么不能低到2021年的时候那么低,这样岂不意味着股市还能大涨?
理论上说,当然有很大可能是这样,但问题是,既然这个道理这么简单,为什么过去3年半以来,A股的ERP从未突破过这个水平呢?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2020-2021年的中国经济是个什么状态?
疫情控制中国最佳,举国体制全球艳羡,大国竞争一枝独秀,中国制造供不应求,城市房价稳在高位,企业盈利蒸蒸日上,……
接下来,我们会马上还会再次经历这样的时刻么?
如果你认为我们马上就将再次经历这样的时刻,其实我倒是很奇怪,2024年9月份之前,A股股市处于那么低的时候,我一直喊着大家入市的时候,你在干嘛呢?
不管别人相信什么,我个人更相信统计数据告诉我的结果——至少,我知道在上证指数3000点以下买入,大概率会挣钱,而4000点以上买入,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可能又有人会说了,A股的银行股证券股保险股以及石油石化股,在市值中的占比实在是太高了,而这些股票的估值普遍都很低,所以,全A指数的估值,并不能反映我们大A股的真实情况。
所以,我就画了第三张图——剔除了金融股、石油石化股之后,我们大A股过去15年的TTM-PE估值情况。

根据这张图,剔除金融石油石化之后的全A指数,当前估值其实已经超过了2021年年中时刻,接近2021年初和2020年7月份高点了,正向着2015年的估值高点前进。
当然,剔除了金融石油石化之后的万得全A指数,其TTM-PE估值在经历2020年年中和2021年初的高点之后,指数后来还是上涨了一些的——但我要说明的是,这个上涨,也是在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盈利明显改善的情况下才上涨的,并不是无缘无故的涨。
现在各上市公司正在公布三季度的财报,如果A股除金融石油石化公司所公布的财报里,盈利普遍都出现了大幅度增长,我倒是真的认可A股还将继续上涨,但如果普遍盈利不佳的话,我劝大家还是更重视风险一些。
毕竟,PE估值超过目前的这个点位之后,在没有实际业绩支撑的情况下,A股到底又涨了多少呢?你所承担的风险与看似可能盈利空间,到底哪个更大一些呢?
4月份,当特朗普的关税战来临的时候,那时候A股和港股大跌,普遍来到了几个月的低点附近,所以,那个时候让你买入股票,是真正的“抄底”;
但这个10月份,当特朗普再度宣布什么100%的关税的时候,股票稍有下跌的时候,那么多人,又喊着你来抄底的时候,我劝你还是慎重一点儿……
为啥呢?
贾谊当年写《过秦论》,论述秦国从崛起到灭亡的转换,说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前一次关税战的低点,大家可以成功抄底,是因为那个时候A股的估值足够低,风险低而机会大,而现在的情况是估值已经很高,风险高而盈利概率更低,所以不建议抄底……
A股的估值,其实就是贾谊口中的“仁义”。

2025年的中国商界,追觅科技创始人俞浩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狂人”。 这位清华学霸出身的企业家,正带领着他的扫地机器人帝国,发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无边界”扩张:从扫地机、洗地机,到手机、电视、无人机,...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最近的媒体又锣鼓喧天开始叫嚣牛市来了,最近的各大群聊现场都是普通人现在还来得及进场吗?!就连退休在家的老妈都在餐桌上问了我一句:隔壁张阿姨最近每天都赚到了买菜钱,要...
照例先来看下整体的业绩情况。 今年上半年,宁波银行实现营收371.60亿,同比增长7.91%; 实现净利润148.38亿,同比增长8.37%; 大家都知道,这两年,银行生意没以前好做了—— 能保持营...
ETF高速发展背后暗藏的“隐秘角落”与潜在风险不可轻视。 ETF发展势头迅猛,规模呈爆发式增长,继2024年突破3万亿元整数关口后,今年又接连迈过4万亿元、5万亿元两大里程碑,扩容速度备受瞩目。 值得...
出品|拾盐士 作者|多面金融工作组 在刚刚过去的4月,杭州银行陷入业绩增长与管理危机交织的“多事之春”。 当市场还在消化杭州银行双增长的亮眼“成绩单”时,行长虞利明的突然失联并辞职、外资股东清仓离场...
发布半年报的公司越来越多,我关注的公司基本上都翻阅了一遍,绝大部分都中规中矩,没有意外,也没有惊喜。 正常情况下,一家公司一年的财务财报安排,第一季度是定调,会综合考虑上一年度的表现以及今年规划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