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战场上的两个常年劲敌——OpenAI和谷歌——出人意料地站到了一起。
6月10日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称,二者的合作已经于今年5月正式敲定,谷歌云将为OpenAI提供新的算力,用于训练和运行AI模型。
在此之前,OpenAI与其最大的支持者微软产生分歧与对抗,已经超过半年之久,这期间双方紧密的合作关系逐渐恶化,直到如今OpenAI和谷歌达成合作,可以视作前者和微软正式“分道扬镳”。
虽然在股东名单上,微软还是OpenAI“名义上”的靠山,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如今彼此之间的竞争关系已经超越了合作关系。
斗争始末
矛盾早有预兆。
2023年11月,Sam Altman被OpenAI董事会罢免CEO职位之时,微软CEO Satya Nadella的言行意味深长。
一边,Nadella在幕后努力帮助Altman复职,另一边在当时的采访中,Nadella却话锋一转,“如果OpenAI明天消失,我们将拥有所有知识产权和所有能力。”
嫌隙的发生,或许源于双方都没有想到ChatGPT给彼此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如今两方的状态和需求,较投资初期已不可同日而语。
因为颠覆性的ChatGPT,OpenAI成为技术龙头、微软拿到AI时代的最强船票,前者最新估值达到3000亿美元,后者市值也飙升至3.5万亿美元。
各自需求从合作中被满足后,双方都已经强大到了可以压制对方的阶段,一山难容二虎,利益需要重新分配。
从Nadella 2023年年底的话中可以发现,大模型爆发后,微软对通过OpenAI上市获得大量现金注入的兴趣,不如对OpenAI技术的长期使用权兴趣大。后者能够帮助微软保持并扩大人工智能的领先地位。
而成熟后的OpenAI也改变了想法。此前作为巨额投资的回报,OpenAI将使用知识产权的独家权利交到了微软手中,如今OpenAI显然不再愿意把自己的技术核心向微软和盘托出。
据路透社报道,去年3月,Altman和COO Brad Lightcap在纽约、旧金山和伦敦招募了300多名企业高管,试图说服他们从微软转向OpenAI,“与其通过微软的Copilot二手获取技术,不如直接与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技术的开发者合作。”
围绕知识产权产生的分歧,是微软与OpenAI关系恶化的关键。
在The Information的报道中,o1模型发布后,OpenAI不愿交出这一模型的相关信息。微软AI CEO Mustafa Suleym在与两家公司代表的视频电话会议上要求解释,却遭到拒绝,让他勃然大怒。
在一系列明枪暗箭的争执之后,微软开始收紧对OpenAI计算资源的投资和供应。与此同时,OpenAI也加紧给自己找后路。
去年11月,OpenAI与甲骨文达成合作的“Stargate”项目,是OpenAI算力供给多元化策略的第一步。
随后在今年1月,微软调整了与OpenAI的合作协议,允许其使用竞争对手的云服务,削弱了原本的排他性。
今年3月,据报道,微软正在内部开发自己的AI模型,并且还在测试包括xAI、Meta和DeepSeek在内的多种模型,为微软的Copilot寻找ChatGPT的替代品。
直至近期OpenAI和谷歌达成合作,半年时间,可以说微软与OpenAI展开了公开战争,但双方未完全对立,仍有复杂的交涉在进行中。
艰难的重组
眼下微软与OpenAI难舍难分有一层很重要的原因,是OpenAI在进行公司结构重组。
去年年底,OpenAI曾宣布将在2025年转型为一家营利性公司,新架构将由其营利部门掌控。
然而OpenAI似乎没能找到实现这一目标的合适路径。5月6日,OpenAI宣布放弃全面营利性转型,改为公司继续由非盈利母公司控制,但将现有营利部门改造成公共利益公司(PBC)。
据证券时报报道,PBC是一种既能盈利、又能兼顾社会公益的组织架构,也是Anthropic和xAI等OpenAI的主要竞争对手所采取的公司形式。
OpenAI发言人Steve Sharpe表示,转型为PBC后将取消利润上限结构,PBC将采用传统的资本结构,允许员工、投资者和非营利组织直接持有股权——重组瞄准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和上市。
因此OpenAI的架构重组,需要从两个相矛盾的层面上和微软协商。
一方面,一旦OpenAI开始重组,最先涉及的问题便是微软在新实体中的股权占比,而OpenAI自然想趁机压低微软所占比例。
但另一方面,为推动上市而进行的重组中,微软作为大股东的同意与支持至关重要,只有和微软达成友好协议,才更有可能提高监管机构批准新架构的可能性。
而股权之外,在宣布转型当天,OpenAI还告知投资者,在推进公司重组计划的同时,将大幅减少与微软的收入分成比例。
根据此前双方达成的协议,2030年前,OpenAI应向微软分享20%的收入。但OpenAI最新的态度表明,该期限内,公司与微软的收入分成将下降至少一半。
5月以来,双方持续就重组的利益分配进行协商。
最新消息是,微软愿意放弃部分股权,以换取其能够在2030年后使用OpenAI新技术的权利。而OpenAI希望微软在重组后的部门中只占约33%的股份,以换取其放弃未来利润分配权。
可以看出,对于OpenAI而言,在现阶段IPO和利润的优先级更高,微软则有很大可能性继续获得OpenAI的技术使用权。
行业评估机构Everest Group实践总监Abhivyakti Sengar指出,如果微软用股权换取更多的模型访问权,这标志着其从所有权转向运营杠杆的务实转变。
“这将使微软能够继续在企业应用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又不必承担OpenAI日益复杂的治理结构的负担。”
但微软和OpenAI的谈判仍在进行中,有消息人士表示过程“异常艰难”。甚至由于不满,OpenAI高管在讨论起诉微软垄断行为作为反击。
谈判的结果依旧扑朔迷离,但可以确定的是,“兄弟情义”不再,斗争才刚刚开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微软最新财报意外披露了OpenAI的财务状况,这家AI明星公司在单季度内可能遭遇超过11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这一数字远超市场预期,凸显出人工智能领域持续的烧钱速度。 微软在截至9月30日的季度财报中透...
经过了两年对 Edge 浏览器 AI 功能的小修小补之后,微软在昨天(7月29日)为 Edge 浏览器加入 Copilot 模式,正式进军 AI 浏览器市场。 具体来说,Edge 浏览器中的 AI 功...
奥特曼的日子是真的不好过啊。 当地时间7月11日下午,连着两个坏消息传来。 第一个坏消息,是扎克伯格又又又出手了,Meta又挖走了OpenAI的两名研究员。 而且,其中又有一名华人Lu Liu,是4...
10月28日消息,OpenAI 完成营利性重组,并与微软达成一项新协议。 据官宣文,其营利性组织现已转型为一家公益公司,名为 OpenAI Group PBC。非营利组织现名为OpenAI 基金会,持...
近日,微软正加速推进其人工智能生态独立化战略。 据知情人士透露,公司近期与哈佛医学院达成合作协议,计划利用哈佛健康出版公司(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出版的专业健康内容,强化...
英伟达进军云计算激化竞争,威胁亚马逊等传统巨头既有版图。 周三,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英伟达两年前推出的DGX Cloud服务增长迅速,瑞银分析师预计其年收入规模有望超过100亿美元。 英伟达在AI云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