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锋:银行 ESG 信披的估值影响——从合规到价值创造的转型之路

客服微996438432天前财经知识2

原创 刘锋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2025年08月12日

_刘锋:银行 ESG 信披的估值影响——从合规到价值创造的转型之路_刘锋:银行 ESG 信披的估值影响——从合规到价值创造的转型之路

近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刘锋教授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针对国有五大行 ESG 信息披露,特别是是农业银行首份《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布情况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农业银行从“社会责任报告(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到“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名称变更,看似仅是形式调整,实则折射出银行业 ESG 治理体系的系统性升级 —— 这不仅标志着披露标准与国际主流框架(如 GRI、ISSB)的实质性接轨,更体现了金融机构对“环境风险量化管理”“战略议题深度回应”等核心能力的重视。在农业银行以 2.11 万亿元流通市值首次登顶 A 股“市值之王”的背景下,ESG 信息披露已不再是单纯的合规要求,正成为影响银行估值逻辑、驱动可持续价值创造的关键变量。

一、报告名称之变:战略转型的 "信号灯"

从农业银行将 “社会责任报告(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升级为 “可持续发展报告”,到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同步采用“可持续发展报告”命名,这一看似简单的名称调整,实则是银行业 ESG 治理体系深化的重要标志。

其一,这是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实质性跨越。“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命名直接对标 GRI(全球报告倡议组织)、ISSB(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等国际主流框架,实现了术语体系的统一。这意味着中国银行业的 ESG 实践将更易被国际投资者识别和认可,为跨境资本流动搭建了信息桥梁。

其二,披露内涵从“社会责任”向“可持续发展能力”延伸。以往的社会责任报告多聚焦慈善、扶贫等社会维度,而可持续发展报告更强调对环境风险、战略机遇的量化管理。以农业银行 2024 年报告为例,其首次系统披露绿色信贷余额 4.97 万亿元(年减排二氧化碳当量 14833 万吨)、养老产业贷款增速 68% 等数据,正是对 "双碳" 目标、人口老龄化等国家战略议题的主动回应,体现了金融机构对长期生存与增长能力的深度考量。

其三,背后是治理架构的系统性重构。农业银行在董事会设立战略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工商银行成立绿色金融(ESG与可持续金融)委员会,这些举措标志着 ESG 已从“部门职责”上升为“董事会战略”,并通过纳入高管绩效考核、建立总分行两级风险管理体系等方式,确保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信贷审批、产品创新全流程。

二、范围三披露:破局之路与战略价值

当前国有五大行中,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已率先披露范围三碳排放数据,这是行业的重要进步,但细究之下仍存在“方向一致但深度不足”的突出问题。

从披露现状看,三类问题尤为明显:一是覆盖类别零散,农业银行披露 “城市用水排放”(4049.06 吨 CO₂e),中国银行聚焦 “运营中产生废物的排放量”(11592 吨 CO₂e),建设银行涉及“外购商品和服务 — 纸张”等,均未覆盖范围三 15 类排放中最核心的“投融资活动碳排放”—— 银行业的气候风险主要集中于资产端,范围三排放通常是范围一、二的多倍以上,忽略这一领域就难以真实把握转型风险。二是核算标准不一,有的依据《温室气体核算体系》,有的引用《IPCC 2006 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标准异构性导致数据可比性严重不足。三是管理应用薄弱,目前披露多停留在“核算层面”,尚未像紫金矿业等实体企业那样,将范围三数据用于供应商低碳转型或内部减排路径设计。

即便如此,范围三披露的战略价值仍不容忽视。对银行而言,它是风险穿透管理的前提 —— 只有准确测算贷款和投资组合的碳足迹,才能摸清转型风险暴露程度;是监管合规的前瞻准备 —— 港交所要求 2026 年强制披露范围三数据,财政部《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也明确要求覆盖价值链,提前布局可避免合规危机;更是产业链影响力的杠杆 —— 当银行要求借款企业披露碳数据时,将产生“绿色涟漪效应”,推动整个产业链低碳转型,这与“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的政策导向高度契合。

三、现存短板:从“报喜不报忧”到可比性不足

对照国际先进实践,当前国有大行 ESG 信披仍有三大突出短板。

一是定量数据缺乏与负面信息回避。多数报告仍以定性描述为主,银行自身运营的能耗、水资源强度等基础环境指标普遍缺失;更值得关注的是“报喜不报忧”倾向,对争议事件、未达标事项避而不谈,使得报告一定程度上沦为“宣传工具”。

二是第三方鉴证流于形式。目前报告的鉴证声明多采用“未发现重大错报”等有限保证措辞,而非“真实公允反映”的积极保证,且鉴证范围多局限于范围一、二排放,对社会影响、公司治理等“软性指标”避而不谈,公信力难以被市场充分认可。

三是可比性障碍显著。以普惠金融为例,工商银行强调“数字普惠”模式创新,农业银行突出县域网点覆盖,建设银行侧重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披露内容、指标口径差异巨大,导致投资者难以开展同业对比,削弱了 ESG 数据的决策参考价值。

四、改进路径:四大维度构建高质量信披体系

要推动 ESG 信披从“形式合规”迈向“实质赋能”,需从四个维度系统发力:

强化监管标准是基础。建议财政部、证监会等借鉴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完善针对银行业的ESG披露要求,对绿色信贷、普惠金融等关键指标定义继续明确,定量数据占比不低于 60%,并建立“不披露即解释”的负面信息强制披露规则,破解选择性披露顽疾。

升级鉴证机制是保障。可由相关行业协会推动制定《ESG 报告鉴证业务准则》,要求鉴证意见明确测试范围、样本方法和关键发现,对范围三数据等高风险领域增设“额外核查程序”,推动鉴证从“走过场”转向“深度验证”。

再造治理架构是核心。需在董事会层面设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配置专职 ESG 部门并直接向 CEO 汇报,其核心职责应包括建立 ESG 数据收集系统、监测投融资组合碳足迹、管理供应链 ESG 风险,确保 ESG 从“报告输出”变为“决策输入”。

提升供应链协同是关键。发挥国有大行产业链枢纽作用,将 ESG 表现纳入供应商准入标准,对借款企业开展碳核算培训,搭建“ESG 数据共享平台”破解范围三数据瓶颈,通过“生态共建”提升全价值链透明度。

对国有大行而言,ESG 信披不应是成本负担,而应成为风险管理、业务创新的“催化剂”。当环境风险定价纳入信贷审批,当 ESG 指标影响高管考核,中国银行业才能真正实现从“规模领先”到“质量引领”的跨越,在全球金融竞争中占据战略主动。

相关文章

从合规到战略,ESG如何让大参林1.6万家药店更具价值?​

从合规到战略,ESG如何让大参林1.6万家药店更具价值?​

凌晨两点,住在广州的小张突发急性肠胃炎,他立刻通过手机,线上在大参林药店购买肠胃相关的药品。半个小时后,药品被送到小张手中。 目前,大参林通过美团、饿了么、京东、天猫、拼多多等不同平台全面发展及运营...

“2025 ESG与高质量发展创新论坛”成功举办 嘉宾共话AI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2025 ESG与高质量发展创新论坛”成功举办 嘉宾共话AI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6月13日,广东时代传媒集团主办的“2025 ESG与高质量发展创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论坛主题为“越过山丘 方见江海”。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已于2024年5月在北京成功举办首届ESG主题论坛,今年再...

6.13亿元!太阳纸业ESG践行下的共赢

6.13亿元!太阳纸业ESG践行下的共赢

“造纸业会有什么样的污染?”或许很多人对造纸业存在的环境风险了解不多。 一个过度包装的快递纸盒,在我们手上停留或许都不到一天,就会扔进垃圾桶里;办公室打印机旁的碎纸机永远忙碌,错打的文件、废弃的草稿...

数字赋能低碳运营,中国人寿打造金融科技驱动ESG新样本

数字赋能低碳运营,中国人寿打造金融科技驱动ESG新样本

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推进与国家“双碳”目标纵深布局,我国保险业正以使命驱动加速构建ESG管理体系,将环境、社会和治理责任深度融入战略基因。近年来,《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

“越过山丘 方见江海” 时代传媒集团成功举办第二届“ESG与高质量发展创新论坛”

“越过山丘 方见江海” 时代传媒集团成功举办第二届“ESG与高质量发展创新论坛”

6月13日,“2025 ESG与高质量发展创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 本届论坛主题为“越过山丘 方见江海”,由广东时代传媒集团主办,时代周报、时代财经、时代商业研究院和《创业圈》杂志联合承办,Win...

牧原股份:业绩增长、港股上市拓出海赛道、多项ESG指标居行业末位|ESG案例

牧原股份:业绩增长、港股上市拓出海赛道、多项ESG指标居行业末位|ESG案例

在碳排放管理方面,2024年牧原股份范围一和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量总计为1000.28万吨CO2e,较此前大幅提升,2023年这一总量为798.01万吨CO2e,2022年为730.01万吨CO2e。...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