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香港特首顾问团名单公布,不出意外的意外,李嘉诚的大儿子李泽钜被排除在外。
这个被称为香港最顶尖政商门票的核心智囊团,精准地与李家完成切割。
与此同时,可能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一向坚持低价拿地、长线开发的李嘉诚,也开始搞甩卖了。
5月份,李嘉诚7折抛售北京御翠园,这个捂地23年的豪宅项目,李嘉诚突然急匆匆地清仓。
7月底,400套大湾区的房源被摆上货架,平均打6折,总价最低40万,李嘉诚再次抛售。
不仅在内地如此,李嘉诚在香港也开启了卖卖卖,甚至连他当年结婚的婚房,都挂了50亿港元出售。
而这一切的开端,还是始于3月份的卖港口事件,前脚特朗普刚对巴拿马港口点名,后脚李嘉诚就跟美国资本贝莱德媾和,想偷偷地卖掉全球43个港口,把生米做成熟饭。
然而,李嘉诚不幸被抓包,就注定了他过去那一套玩不下去了。
李嘉诚的外号是超人,但回看他的发家史,更准确的说是个投机者。
政策投机、土地投机,李家赚钱的路子,一般人还真学不来。
港英政府时期,李家靠着跟当局的关系,用超低价圈占土地,一度垄断了香港的电力、零售、通讯等民生行业,成就了李半城的赫赫威名。
李嘉诚的路子有多野?
1979年收购和记黄埔,当时汇丰银行开出的价格是每股14.4港元,结果李嘉诚每股只出7块1。
更绝的是,就连这7块1,他也没全给,而是只付了20%的首付,剩下的钱都是卖家汇丰银行借给他的。
这就相当于我找你买一辆车,车价是10万块钱,但我只出5万,而且这5万里,我实际只交了1万,剩下的4万还要你借给我,你说牛不牛?
李嘉诚为何能做成这么牛的生意?因为当时汇丰的主席是沈弼,有传言说这位就是李嘉诚背后的大金主,也是他的大贵人。
后来看到内地的发展机遇,李嘉诚大举进军后,又玩起了捂盘惜售。
明面上,李家积极参与城市建设,但实际上,李家最喜欢的还是囤地,等着地价涨上去以后,赚个一波肥。
然后2013到2019年,李嘉诚从内地撤资1700亿,转道英国投资燃气、通讯、电网等公共事业。
当时英国基础设施私有化加速,李嘉诚本身就跟英国政界关系很深,这位投机者,再一次看到了堪比当年香港的机会。
但李嘉诚人到晚年反而翻了车,没料到英国绅士不讲武德,反而让他损失惨重,只能打道回府,继续在中国寻找机会。
但中国的商业逻辑,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李泽钜被踢出顾问团,李嘉诚甩卖资产,背后实际上都是同一个信号,李家已经失去了上桌的资格。
用大公报的话来说,不顾国家利益的人,不适合进入顾问团,这几乎就是直接开骂了。
归根结底,国内对李嘉诚的态度,已经彻底变了,这点从商业上看最为明显。
李家多个楼盘销售惨淡,廉政公署彻查长实的项目质量问题,李泽楷的富卫集团刚上市就遇冷,种种趋势都在表明,李家的商业帝国,真的要完了。
再往深里说,这其实是香港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李家的商业帝国倒塌是一种必然。
以前的香港经济是金字塔结构,李嘉诚高高在上地坐在塔尖,有人说所有香港人都逃不开3件事,出生、死亡和李嘉诚,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而现在呢?
内地产业升级正在进行时,香港也到了求变图存的关键时刻,未来在于科技创新,在于融入国家大局。
你看这次顾问团加入的3名新成员,有人形机器人方向的宇树科技王兴兴,有脑机接口方向的强脑科技韩璧丞,还有一位主攻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专家朱民。
这其实就是我们的态度,未来的香港,将告别吸血鬼资本,谁能给香港带来新技术,新产业,才能获得更大话语权。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李家迈入黄昏,这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终结,更是一个时代的开启。
日前,英国政府正式推出价值6.5亿英镑的电动汽车补贴计划,为售价不超过3.7万英镑的零排放车型提供最高3750英镑即时折扣,将涵盖数十款电动汽车。 补贴资金池有效期至2028至2029财年,覆盖车型包...
“地表最强”CVC腾讯,又出手做LP了。 本周,苏州宽遇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出资额约224.3亿元。股权穿透下来,公司股东阵营中出现了腾讯的身影。 其中,腾讯关联公司深圳小薯商业管理...
6月12日,“零食第一股”来伊份(603777.SH)召开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管理层就投资者关心的业绩波动、渠道变革、食品安全等问题作出回应。 端午节前夕,“粽子中疑似出现创可...
一家A股上市公司,用自有资金跨界投资国内硬科技领域最炙手可热的独角兽之一,这是近几年资本市场常见的叙事框架。 比如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养元饮品”)在近日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文件中...
在2010年年底的时候,我的高管团队都走了。 他们走的时候,我怀疑人生。 这个时候,你就会反思,你就会痛苦。 我找过雷军,找过周鸿祎。他们告诉我,哎呀,这太正常了。 雷军告诉我,创办一个新公司,两年半...
因为一场巨额分红,科兴生物重回舆论焦点。 7月23日晚,未名医药(ST未名,002581)公告称,已与杭州强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杭州强新”)达成和解。杭州强新已同意将工商登记中厦门未名34%的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