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市场全天震荡走低,创业板指领跌,科创50指数跌超6%。截至收盘,沪指跌1.25%,深成指跌2.83%,创业板指跌4.25%。
板块方面,零售、食品、造纸、光伏等板块涨幅居前,CPO、半导体、元件、军工等板块跌幅居前。
全市场近3000只个股下跌。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54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802亿。
是不是感觉,很久都没有出现过这种幅度的调整了?
今天 大盘迎来三连跌,主要股指盘中出现破位迹象。具体而言:
沪指跌破20日线;
深指下穿10日线、触及20日线;
创业板指下穿5日、10日线;
科创50指数昨日逼近5日线,今日低开于10日线,接近20日线。
其他主要宽基指数中,总体格局是——偏核心资产的跌幅更大,小微盘股微跌或逆势上涨。比如 沪深300指数,今天创出4月8日以来最大跌幅。
也正因为权重股(尤其科技龙头股)跌幅太大,指数与个股情绪出现了一定的背离;但指数跌幅过于夸张,仍然压制了个股情绪。 尾盘,跌停家数反超涨停家数。
截至收盘,平均股价再度下跌2.36%,三日累计下跌5.79%。
因此,后市留给投资者的“思考题”主要有3个:
1)大盘,见顶了吗?
2)如果没有见顶,这次需要调整多久?
3)市场风格是否即将切换?
午后,大金融带队反攻
午后开盘,银行、 券商等金融板块异动拉升。
券商方面,太平洋触及涨停,华林证券涨超5%,国盛金控、信达证券、国海证券、第一创业、锦龙股份、天风证券等跟涨。
银行方面,依旧是几家国有大行翻红走强。农业银行尾盘持续拉升,收盘涨超5%。
此外,红利资产如电力、煤炭等板块也有异动“救场”。
实际效果而言,沪指一度从3733.34点触底回升,尾盘再创日内新低后再次拉起。其他股指受金融板块影响小,又受各自权重股影响大,因此总体在深水震荡。
跌破20日线后,沪指下一个支撑位在哪里?
据媒体报道,盘中,部分业内人士认为:
沪指3731点附近有支撑,最低到3674点附近将出现反弹。
关注指数3600点上方支撑,后续或围绕前期高点进行宽度震荡。
(若是)周线级别调整,沪指震荡区间大概在250点-300点左右。
而恰好,沪指今天的低点就在3731点上方,且尾盘回升至20日线附近。
如我们所说,连续4000家下跌的情况出现后,参考前次经验,大盘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止跌、整固,才有望再度上行。
此前,在7月底8月初,沪指也一度跌至20日线附近,随后开启反弹。既然20日线的支撑力度再度面临考验,明天将是比较关键的修复节点。
中原证券研报表示,当前A股市场正处于内外政策利好交织、流动性充裕的有利环境。市场资金面呈现明显改善迹象,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平稳,两市成交金额连续多日突破2万亿元。全球配置资金净流入A股市场,居民储蓄正在加速向资本市场转移,形成持续的增量资金来源。美联储释放降息信号,全球流动性预期宽松,美元走弱利于外资回流A股。
其预计,短期市场以稳步震荡上行为主,仍需密切关注政策面、资金面以及外盘的变化情况。短线建议关注游戏、光伏设备、电池以及电子化学品等行业的投资机会。
科技龙头股巨震
指数之外,今天市场最受关注的点,应该还是科技龙头股再度巨震。
全市场成交额榜居前的,是大面积飘绿的科技股:中际旭创、新易盛、寒武纪、胜宏科技、天孚通信、海光信息……仅有工业富联跌幅偏小,午后还两度翻红。
相较于本周二的下跌,今天这些龙头股的波动和成交量都进一步放大,给股民的感觉是——科技线“见顶”风险更强了。
即便消息面没有显著利空,在大盘滞涨时,“涨太多”就是资金出逃的核心原因之一。
本周以来,前期强势的科技线接连调整,处于相对低位的新能源赛道和大消费逐渐活跃。
中泰证券近期表示,科技板块的中期逻辑依旧坚实,若9月出现调整,应视为中期布局科技的战略性机会。
中信证券研报称,光伏产业链有望迎来价格合理回升和盈利修复,基本面有望得以夯实和改善。同时,技术创新仍将是光伏走出同质化竞争困境的根本路径,具备产品差异化、市场高端化、制造品牌化优势的厂商有望迎来业绩率先反转和长期成长。
华泰证券认为,2025年整车厂与电池厂将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实现飞速迭代,且当前固态电池装车进程持续提速,因此持续看好固态电池产业链。
投资有风险,独立判断很重要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买卖依据,入市风险自担。
图源:国联股份 刘泉与钱晓钧,努力澄清财务疑云。 7月下旬,两人创办的国联股份,发出一份长达36页的公告,详细回复上交所的疑问,全文超过3万字。 国联号称“工业品拼多多”,2024年营收高达535亿。...
4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洽洽食品作为坚果行业唯一入选品牌,引发市场关注。这不仅是对洽洽食品品质的认可,更是对其在坚果行业领先地位的肯定。 陈穆丽表示,洽洽食品入围工信部公布...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6月14日,方正证券回复了上交所对公司2024年年报的问询。针对上交所关心的金融资产投资问题,公司作了详细回复。 作为国内二线券商,2024年借助资本市场复苏,方正证券...
鲁政委、谢炫、胡琪(鲁政委系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港股,美联储降息 美联储已于9月18日重启降息,但本轮周期所处的复杂宏观背景——包括美国经济滞胀风险、以及中美经济周期的...
从国内外各家大模型的进度来看,AI产品体验上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往后考验的不仅仅是AI的纯技术能力,如何构建可持续的商业闭环与实现场景的深度落地,是接下来每一家AI领域科技公司需要面对的话题。 本刊特约...
如今,AI集群对光模块的需求,正从800G向1.6T跨越。2025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预计达235亿美元,较2024年大增32%。 新易盛,恰好站在浪潮的正中央。 2024年,它的近八成收入来自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