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有关于“我们只是长大了不是发财了”的话题在社交平台上很火,像什么“这是什么葱,王思葱吗?这么贵”。“以前5毛的零食,现在要卖2块。”等有关价格的吐槽,让不少网友共鸣。
从这也能看得出来,现在年轻人商品的对价格越来越敏感了。而且总结最近几年年轻人的消费行为能发现,似乎“性价比”“理性”这两个词能够很好的概括他们的消费。
例如《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显示,72%的18-35岁年轻人主动削减非必要开支,60%将商品实用性与性价比列为首要考量。像在上海陆家嘴工作的00后林晓,手机里同时装着五款电商APP。“买一样东西,都会在这几个APP里面来回切,只要认准品牌,哪个卖得便宜就在哪家买。”
这也能看出,她既不放弃品质追求,又拒绝为品牌高溢价买单。而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据贝壳财经2024年消费调查显示,41.0%的年轻人购物时“经常比价”,19.3%甚至“买任何商品都会比价”,认准品牌的同时,性价比排在第一位。
作为消费主力军,这种带有理性思维的消费观念,也让市场有了不小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奢侈品行业。例如在这篇新华网的报道中,路威酩轩(LV)和开运集团(主品牌GUCCI、YSL)两家集团依旧面临增长难题。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COACH、MK等品牌的逆势增长。如25年Q1母公司Tapestry集团销售额同比增长7%,其中COACH单品牌贡献了13%的增速。这个品牌现在能够飞速成长,其一是将皮具均价降至3000-5000元区间,其二也是最关键——奢侈品特卖会。
例如在特卖电商唯品会开展的线上奢侈品特卖会中,5000多元的COACH包包“骨折”1300元左右售卖。甚至好几次奢侈品特卖会没有抢到的网友都调侃,“买到唯品会骨折奢侈品包都不吱声。”
回到开头,现在年轻人能喊出“我们只是长大了,不是发财了”,本质上是对“品牌高溢价”的拒绝。年轻人要的是货真价实的性价比,而不是靠童年回忆、品牌故事抬到天花板的高价。
这也就要求市场必须重新校准价值定位,现在巴宝莉新任CEO推出降价22%的手袋产品,LVMH集团罕见在财报中承认"过度涨价导致中国客户流失"。这些转变印证着一个新共识:在理性消费时代,品牌们都在重新制定增长计划。
新能源汽车,20万元+是主流 在2015年之前,我国汽车市场还处于燃油车时代。 在燃油车时代,国产汽车基本上很难卖到20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等厂商畅销的车型,例如:比亚迪F3、...
小米汽车为它的粉丝们造了一辆“豪车” 谁能想到有一天卖车会比卖手机更快销量更爆炸,这真不是段子。相信很多朋友都看到了,就在上周,据小米汽车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仅仅3分钟,小米YU7大定突破20000...
总第4205期 作者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2025年,自助风又起 主打性价比的自助,又“杀”回来了。 一方面,品类热度不减,自助仍是餐饮“顶流”。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4年,以“自助”为关键...
今天凌晨,阿里云正式发布了Qwen3系列,一口气开源了从0.6B到235B共8款模型:2个MoE大模型和6个Dense大模型,构成了阿里完整的模型矩阵。 这次Qwen3的开源重塑了大模型标准,可以...
斑马消费 任建新 最近两年,各种品牌的量贩零食店,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布全国的大街小巷。尤其是鸣鸣很忙旗下的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黄、红两色的醒目门店,在有些城市的部分热门街区,甚至比大街上的红绿灯还多。...
我自己这么多年最大的感觉就是工作之后对于自己选电脑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信创替代进程的推进,人们对个人电脑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无论是办公场景中的文档处理、数据分析,还是生活中的娱乐、社交,都需要一台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