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8月4日,上海银行杭州分行因资产池业务管理缺陷等六项违规行为被处以380万元罚款,两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各罚5万元。
这已是上海银行2025年内收到的第5张重大罚单。

就在5天前的8月1日,央行公布的行政处罚显示,上海银行因八项严重违规行为被警告、没收违法所得46.95万元,并处罚款2874.8万元,合计罚没金额超2921万元。15名时任高管同步追责,个人罚款总额达108.5万元。
这将上海银行年内累计被罚没金额推高至超过4200万元——一个足以匹敌一家中小型A股上市公司全年净利润的数字。
上海银行,究竟啥情况?
穿透违规全链条
以8月1日这张年内金额最大罚单为例。杠杆游戏看到,央行列明了上海银行的“八宗罪”直指业务关键环节,比如账户管理、支付清算、反假货币、财政资金管理、信用信息管理、反洗钱等。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银行这张罚单里八项违规中有三项涉及反洗钱管理失效,占比高达37.5%。
这些漏洞恰与2025年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重点规制内容高度吻合,在洗钱手段向虚拟资产转移的趋势下,直接威胁金融安全防线。

尤其是相关的客户身份识别、资料保存和可疑交易报告等环节的集体失守,这通常不被视为孤立的操作失误,而有可能指向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系统性、流程性的缺陷。
如此大规模、基础性的违规,反映出上海银行的合规文化、内部稽核以及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可能存在功能弱化的问题。
紧随其后,8月4日,金融监管总局浙江监管局的罚单进一步揭开了上海银行在资产业务端的风险敞口。
该罚单对上海银行杭州分行及相关责任人合计罚款390万元,违规事由有资产池业务管理缺陷、部分绩效考评行为不合规、“售后回租”国内信用证业务管理不审慎、贷款管理不审慎、票据贴现业务管理不审慎和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等。
其中资产池业务管理缺陷尤为值得警惕。
资产池业务因其“滚动发售、集合运作、期限错配”的特点,天然存在透明度不足、风险隔离困难等问题 。
监管部门近年来反复强调对资管业务的“穿透式监管”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必须穿透识别底层资产的风险状况 。
上海银行杭州分行在此处的违规,意味着其可能未能有效执行穿透核查,导致底层资产风险不明、风险计量失准,将潜在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隐藏于资产池之内。
尽管处罚公告未披露违规操作的具体技术细节和资金流向 但“管理缺陷”的定性已然表明其在该项复杂业务的风险管控能力上存在不足。
此外,贷款、信用证、票据等传统信贷业务的管理不审慎,进一步印证了其信贷风险控制流程存在漏洞 。
数字悖论
面对监管重锤,上海银行迅速回应:处罚源于央行2021年综合执法检查,问题发生在2020—2021年期间,且“均已整改完毕”
但历史数据却勾勒出不同的轨迹。
从往期披露里杠杆游戏看到,上海银行这几年没少收到罚单:2020—2023年累计被罚超1.15亿元;2023年5月因外汇违规被罚没9854.4万元;2024年深圳分行、宁波分行再因贷款违规被罚没657.7万元。

中国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官网日前披露了2025年的首批罚单,包括江西省分行开出的赣银罚决字〔2025〕3-13号、赣银罚决字〔2025〕14-33号,赣州市分行开出的虔银罚决字〔2025〕1-16号,抚...
连续四年财务造假 具体来看,2018年12月,东方通收购北京泰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策科技”)100%股权,泰策科技成为东方通全资子公司。2019年至2022年期间,东方通通过泰策科技虚构业务、...
渤海银行又被罚了。近期据监管部门公布的处罚信息显示,渤海银行山西两家分行合计被罚165万,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警告处理。 作为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渤海银行近年来多次被罚凸显出内控不力,资产质量有待改善,计...
红星资本局7月10日消息,甬金股份(603995.SH)近日披露,公司实际控制人曹佩凤因涉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被金华市公安局作出取保候审决定。 据华夏时报报道,曹佩凤系主动投案。据甬金股份一位...
希音,被罚了。 嗯,法国市场竞争、消费和反欺诈总局在官网宣布,对希音罚款4000万欧元。 大喇喇3.37亿,就这么没了… 希音为什么被罚?! 具体“罪名”是: 在官网上提供虚假的折扣信息,和无法证实...
据《华尔街日报》当地时间8月26日报道,美国政府近日正在加紧对非法移民施压。国土安全部(DHS)统计显示,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已向2.15万名身处移民法庭积案系统中的移民签发了罚单,总金额高达6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