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蔚来,也不是小鹏。我国第二家盈利的造车新势力出现了:零跑汽车。
2025年8月18日,零跑汽车披露中期报告,其中提到:上半年实现0.3亿元净利润,首次实现盈利。可喜可贺。
今天我们深入探究其财务数据的肌理,看看这份盈利究竟是企业核心造血能力质变的体现,还是依赖于偶然因素?
零跑汽车2025年上半年销售成绩确实可圈可点:总交付量221,664台,同比增长155.7%,7月交付量更是突破5万台,达到50,129台。
从车型来看,C10上市13个月全球交付破10万台,单月交付量最高超1.4万台;
2025年6月,C11累计销量跨越25万台的里程碑;
截至2025年8月13日,C16连续8周在20万内中大型SUV销量榜上领先;
4月份B10上市次月交付即超万台,成为零跑最快交付破万的产品;
B01于7月下旬上市,上市72小时订单超1万台。
销量的狂欢直接推高了零跑汽车的业绩:上半年营收242.5亿元,同比增174%。
值得注意的是,零跑财报中提及,汽车收入的增加部分除了得益于整车交付量的增加,还因为“战略合作”以及“碳积分交易”带来的收入增加。这两种收入来源,其实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战略合作这边,零跑与Stellantis集团的合作是其近年来的战略亮点。不仅带来了海外渠道,更可能包含了技术授权、联合开发等带来的直接收入。
这种收入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体现了零跑技术实力的变现能力,助力其多元化发展;另一边其可持续性和规模又具有不确定性,与持续卖车的收入模式有本质区别。
再就是碳积分交易收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提升,车企会获得大量的碳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出售给碳排放不达标的传统车企,成为一笔可观的“意外之财”。
这部分收入几乎是纯利润,但其价格受政策和市场供需影响巨大,波动性强。在行业整体电动化转型的背景下,未来碳积分的价值存在长期下降的风险。
利润方面,如文初所说,零跑汽车上半年利润由负转正为0.3亿元;毛利率14.1%,更是刷新往期纪录。
不过以242.5亿元的营收计算,0.3亿元的净利润对应的净利润率约0.12%。这个利润率算是比较微薄的了。
任何一家制造企业的盈利,其含金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利润的来源。最优质的利润,源于核心业务——即卖车本身。
但通过目前披露数据杠杆游戏大胆推测了一下,零跑汽车核心的“卖车”业务,很可能依然还在亏损。
因为零跑自己财报里也说了,营收的大增不仅仅因为卖车数量增多,还因为战略合作与碳积分收入增加。
后两块业务具体收入多少虽然财报无具体披露,但部分从此前一些数据里可以看出个大概。比如碳积分收入。
今年7月该司披露的一份文件显示,彼时零跑汽车将自己的碳积分转让给了Stellantis,期限半年,价格为人民币15亿元,数值远大于净利润的0.3亿元。
如此来看,零跑汽车此次盈利虽然意义重大,但稳定性还有待观察。此次很可能因为这些非主业的对冲,所以整体实现盈利。而其经营性利润目前依然在亏损中,上半年亏损额为8863万元。
最后回归到产品。在杠杆游戏看来,零跑的市场立足之本,是其极致的性价比。其产品线高度聚焦于10-30万元的主流消费市场,通过“越级配置”和颠覆性的定价策略,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这种策略的A面是销量的飙升,B面则是对单车售价(ASP)和毛利率的天然压制。零跑汽车2025上半年的单车均价多少财报未披露,不过此前有分析指出其2025年一季度的单车均价约为11万元,且2024年全年的单车均价相比2023年有所下降。
这表明零跑汽车的规模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单车售价为代价的。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为了提升毛利率,需要依赖规模效应降本;而为了获取规模,又必须采取低价策略,从而压低了毛利率的上限。怎么破局?
此外,全域自研是零跑最引以为傲的标签,也是其控制成本、实现性价比的核心武器。
这套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实现核心部件的成本最优,并保证技术的快速迭代。
然而,全域自研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需要持续、巨额的研发投入来维持技术领先性,事实上零跑汽车在这块砸钱确实不少,上半年研发开支18.9亿元,同比增长约55%。
这就引出了零跑面临的另一层隐忧:在微利甚至亏损的边缘,如何平衡短期盈利目标与长期研发投入?
总的来说,零跑汽车2025年半年报所呈现的“首次盈利”,无疑是该司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积极信号。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次盈利的“含金量”似乎并不太高,其背后潜藏的几大隐忧——非主业对冲、毛利空间受限、研发盈利平衡等问题,每一项都可能关乎企业生死存亡。
零跑真正的考验,是如何将这场略显惊险的、悬崖边的狂欢,转化为一次坚实的、迈向广阔平原的战略性胜利。
九年前,当48岁的朱江明宣布,跨界造车时,业内一片质疑。 这位工程师出身的企业家,既没有李斌的资本号召力,也不具备李想的产品网红气质,更缺少何小鹏的互联网光环。 但今天,他带领的零跑,却成了绝对的领跑...
新能源汽车的江湖总是充满戏剧性。 前几天,长城与比亚迪隔空对轰,余承东与雷军公开互怼,各大新能源掌门人轮番霸占热搜头条。 然而当5月销量榜单揭晓,聚光灯却猝不及防地打在了一个沉默的选手身上——零跑。...
5月新势力表现如何? 2025年5月的销售周期刚刚过去,不少造车新势力厂商的销量数据,已经新鲜出炉。数据显示,5月份对于绝大部份新势力来说,总的来看依然是一个丰收的月度,但也有少部分的车企销量出现了下...
红星资本局6月1日消息,今日,新势力车企陆续公布5月销量数据。零跑汽车(09863.HK)再创历史新高,连续第三个月位居新势力销量榜首;小鹏汽车(09868.HK/XPEV.US)位居第三,连续7个月...
7月1日,多家新势力车企陆续公布了6月“成绩单”,有人欢喜有人愁。 6月是车企冲量的关键节点。乘联会曾表示,进入6月后,厂商密集加码促销力度以冲击季度、半年度目标,对终端销量产生直接拉动。 据《国际金...
以一个明显不贵的价位,卖没有短板,核心功能性都满足的产品,现在的零跑,在汽车行业里,就是一家如同优衣库一样的公司。 8.98万元起,顶配11.98万,这是零跑上个月发布的新车B01的售价。 这个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