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其 “四合一域控制器” 技术专利中解释了此举的原因:现有架构集成度低、协同少、硬件资源重复配置,且芯片选型受限。这一评价不仅仅指向了高通,也指向了英伟达在内的其他智驾芯片厂商。
除了对芯片能力的要求,中国伙伴在解决方案的推进节奏上也给高通带来了巨大压力。虎嗅汽车在峰会现场与多家伙伴沟通过程中,有三点反馈频繁出现——
这些评论与期望,高通自己心里应该也有数。
不过,一家同时拥有英伟达和高通解决方案的智驾Tier1供应商也向虎嗅汽车表示:高通之前的智驾软件工具链的确比不过英伟达的积累,过去生态之间的壁垒也无法将成果轻易转移(例如用英伟达训练的模型直接转移到高通上进行推理);但由于代码全部打包进了大模型,接口和输出反而都简化了,现在云端用英伟达GPU训练,然后车辆终端用高通推理也是完全可行的。
由此,目前形成的市场格局是,高通可以更专注于芯片的设计、研发与量产。即便其开发支持不完美,也能借助中国合作伙伴的软件能力,在市场中找到机会。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 “全民智驾” 浪潮中,高通的8620和8650芯片迅速成为市场热点,是英伟达Orin-X和地平线J6M之外的主流选择。许多智驾软硬件能力相对薄弱的传统车企,正是看中了 “高通硬件+中国伙伴软件” 方案的性价比与实际效果。
芯片型号 厂商 芯片定位 AI算力 芯片工艺 Thor-X 英伟达 旗舰 2000TOPS 4nm Thor-U 英伟达 旗舰 700TOPS 4nm Orin X 英伟达 高端 254TOPS 7nm SA8797 高通 高端 700TOPS 不详 SA8397 高通 高端 640TOPS 不详 SA8650 高通 高端 200TOPS 4nm SA8775 高通 高端 144TOPS 4nm SA8620 高通 中端 100TOPS+(等效) 4nm J6M 地平线 中端 128 7nm Orin N 英伟达 中端 84 7nm J6E 地平线 入门 60 7nm TDA4VN TI 入门 32 16nm
再加上高通在目前市场竞争中的中阶优势地位,在100~250TOPS这个算力范围,高通由移动平台技术延伸而来的智驾产品,普遍在成本和能耗比表现上比较突出。从今年年初,越来越多国内智驾供应商、车企通过对AI大模型的蒸馏,成功用这些算力“相对有限”的解决方案,搞定了“城区NOA”的智驾辅助驾驶能力。
在今年3月的一次媒体体验中,虎嗅汽车就曾乘坐过由卓驭的 “10摄像头 + 高通8650” 的卓驭成行平台3.0+。在整个试驾过程中,整套智驾系统表现充分良好,没有发生智驾降级;在道路上的行驶能够做到高效的跟车,也能够流畅地进行车道切换。整体驾驶风格足够 “端” 味,在实际操作习惯上也足够 “像人”。
纵观目前市面上公开的智驾芯片可选项(排除入华为生态才能用的昇腾610),在这个算力范围,目前可用的解决方案有且仅有地平线的J6M、英伟达的Orin X和高通的三款(8620、8650、8775)。相比高通的三款解决方案,英伟达2021年面世的Orin-X至今仍为7nm工艺制程,通常只能以更复杂的水冷方式散热(高通方案基本主动风冷散热就足够)。
换言之,接下来一年的时间里,大概率只有地平线J6M一款芯片,能和高通的三款芯片争夺 “中阶算力甜区” 的霸主。这一市场层面的局部竞争优势,完全是中国合作伙伴们“带”着高通往前跑的结果。
“中国策源地”,一场自下而上的全球汽车革命
表面上看,是中国市场的极致内卷,将高通 “逼” 成了一个跑得更快的自己。但更深层次的现实是,一场自下而上的全球汽车产业革命正在发生。中国的 “卷”,已非简单的价格战,而是一场多维度、高强度的创新马拉松。
具体到实际维度中:
高通技术公司产品管理副总裁Anshuman Saxena在峰会上以“汽车架构变革”这个切口,展示了中国的引领者地位,从在过去的3年间,中国(图标中的橙色部分)在汽车架构的多个变革领域中,都身处最前列。
这种极限压力环境,反而成为了创新的最佳 “培养皿”。它倒逼所有参与者,包括芯片巨头,必须放弃安逸、自上而下的传统研发模式,转向更敏捷、更贴近市场的共进化范式。在此过程中,如何有效借助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全球玩家最重要的议题。
高通技术公司汽车、工业及嵌入式物联网事业群总经理Nakul Duggal更是在媒体采访环节中直言:“回到五六年前,在第三代座舱平台(骁龙 8155)上,我们主要是先与全球生态系统合作,然后这些产品才进入中国市场。而现在这种情况发生了转变。我们首先支持中国客户所需的产品和方案,凭借在这里积累的经验和成果,也将进一步帮助我们扩展至全球市场。”
这种关键性的转变绝非高通一家,头部的全球车企也已经都行动了起来,大致逻辑都是一致的:将中国市场剥离出来,由中国本土的合资方和资源进行独立运作;在打造能够在中国市场有竞争力的产品之余,为全球车企海外目前受阻的新能源变革走出另外一条路。
就在上个月,广汽丰田的动作就很标志性:下一款中国专属车型“铂智7”除了继续采用“中国自研”的策略,还一口气跟华为、Momenta、小米这三家如今中国车圈最火热的伙伴实现了合作:其中华为提供了配备 15.6 英寸的中控显示屏和最新一代的鸿蒙座舱 5.0;Momenta提供了全新迭代的飞轮大模型,带来了业界最前沿的智能辅助驾驶能力;小米则带来了车载生态的拓展和开放,小米PAD、车载音响等配件都将会在铂智产品上实现应用。
从高通的战略重心转移,到丰田与华为、小米的深度携手,这些都已不再是孤立的市场策略,而是汇成了一股不可逆转的行业洪流。对于所有全球玩家而言,“在中国,为中国” 已经从一道选择题,变成了关乎未来竞争力的必答题。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527725.html?f=wyxwapp
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孙华秋 编辑|韩迅 【导语】 4月29日,格科微(688728.SH)披露了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 2024年,得益于消费市场复苏的东风,格科微交出了一份亮眼...
2025年,全球AI眼镜市场被认为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作为核心硬件的SoC(系统级芯片)技术路线成为产业链竞争的关键焦点。当前市场格局中,国际芯片巨头高通仍占据主导地位,而以恒玄科技和紫光展锐等为代表...
搞定汽车和芯片后,雷军下一个攻关目标会是什么?小米在最新一季财报中给出了部分线索。 5月27日晚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中,小米公告称由于进一步增加了对AI业务的投入,自2025年第一季度起,小米...
连续预热多日后,5月22日晚间,包括玄戒O1芯片在内的多款小米产品发布。 不同于以往由多位小米高管上台介绍产品的发布会,此次小米集团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全程由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主讲。 在创业15周...
尽管小米从未公布过小米5C的销量数据,但在后续产品迭代中,以“C”为后缀的机型再也没有出现过。 而自此之后,小米虽然在电池、快充、影像等“小芯片”上颇有建树,但再无涉足过SoC领域。 因此,玄戒O1的...
文/佳鑫 受益于消费电子市场回暖和新兴业务放量,英集芯(688209.SH)营收同比增长17.66%,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大增323%;2025年一季度再延续高增长态势,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39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