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不及防,“育儿通胀”要来了

客服微996438432个月前财经知识33

怎么理财防通胀_预防通胀_

作者 |王战新

预防通胀_怎么理财防通胀_

猝不及防,“育儿通胀”要来了。

最近一周,中国家长,陷入了又喜又悲的状态。

喜的是,国家直接发钱,让育儿负担沉重的家长们感到了一丝温暖。最近一周,国办连续发布了两份重磅文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和《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承诺将给三岁以下婴儿发放育儿补贴,并减免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保教费。

悲的是,这两项福利还没给到家长手里,一些商家却偷偷搞起了小动作。

生育补贴政策刚刚发布,部分母婴商家就跟闻着血腥味的鲨鱼似的,连夜修改价格标签。

某网友7月17日在平台购买的贝因美婴儿奶粉为191元,半个月后,同品牌同款同规格的价格已经涨到269元,涨幅高达40%。

“涨价”传闻并非空穴来风,贝因美官方旗舰店曾宣传“8.2奶粉全系列价格上调,还没囤货的宝妈抓紧时间,不要错过最后福利”,3日的直播间又改口称“贝因美所有品项都没有涨价,请勿信谣不传谣”。

预防通胀_怎么理财防通胀_

还有一位网友表示,她在某电商平台购买的babycare纸尿裤涨价了,此前的价格约为257元(34片*2),如今同规格的价格上涨到了318元,涨幅为61元。

除了奶粉和尿不湿,辅食和奶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价。不过,综合各方信息来看,母婴产品的涨价应该是零售商的自主行为,并未得到品牌方的授意。

有人算过一笔账:婴儿每个月要喝4-5罐奶粉、用100多片纸尿裤、吃若干辅食,如果每罐奶粉涨价几十元、每片纸尿裤涨价六七毛,那每月的养娃支出就会多出250-300元。

神奇的是,这刚好跟每月300元的育儿补贴对上了。

预防通胀__怎么理财防通胀

“国家发钱、商家获利、老百姓吃哑巴亏”的事情,并非第一次出现。

哪里有政府补贴,哪里就有商家套利。农业补贴一下发,化肥、种子就开始涨价;工人们最低工资上调,房租紧接着也会上涨。

据《齐鲁晚报》报道:2009年3月,“汽车下乡”补贴细则出台,济南农民老井异常高兴:盼了一个多月的五菱之光终于可以买了。但是到汽车销售处一看,老井又失望了。“现在五菱之光立业型的标价是3.35万元,经销商说之前那款2.98万元的没货了。”老井有些不甘心,微型客车按照国家规定补贴10%,可现在随着涨价,相当于没了补贴,这不成了空欢喜一场?

怎么理财防通胀__预防通胀

还记得去年发布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吗?一年多时间,国家累计发放了几千亿元的消费补贴。

但这笔补贴,并未完全落到消费者口袋里。

中消协曾经点名批评一种现象,原价6000元的家电,本来“优惠”到5000元,国补一来,商家立马按6000元基准算补贴,补完还是5000元,国补补了个寂寞。

还有某净水器,国补前叠加各种优惠卖2300,国补后商家提价对冲,消费者实付反而贵了80元。另外还得配合注册App、绑个人信息,纯纯把消费者当猴耍。

更狠的是有人“空手套补贴”:伪造交易记录,用个人信息套取补贴资金,形成灰色产业链……

如此看来,生育补贴政策发布后母婴产品涨价,不过是旧瓶装新酒。

不管国家政策的出发点有多好,始终会有人想钻空子。

预防通胀_怎么理财防通胀_

套补、骗补,借“补”涨价这种事情,在国外也经常发生。

过去20年间,韩国共投入约380万亿韩元应对少子化趋势,相关预算规模扩大了25倍。但是,韩国生育率依然是全球最低的。

中山大学副教授陈晨指出,韩国政府补贴的增长幅度似乎永远赶不上相关消费的上涨。在韩国,无论是月子中心、产后护理、婴儿用品,还是早教课程,政府一出台补贴政策,商家往往就同步抬价。补贴成了“涨价信号”。

据韩亚金融研究所统计,从2019年至2024年,韩国月子中心每笔交易的交易金额却年均增加23.6%。韩国学者把育儿产品或服务价格上涨的现象称之为“育儿通胀”。

韩国社会已经陷入了“低生育率—政府发补贴—商家涨价—育儿通胀—夫妻焦虑加重—生育率进一步下降”的恶性循环。

要打破这个怪圈,我们需要构建"补贴-定价-监督"的闭环体系。电商平台应当强制开通价保功能,对恶意取消订单的商家实施流量降权;监管部门可设立"母婴商品价格异常波动预警机制",对快速提价的商品启动调查。

消费者也要练就火眼金睛。购买前多渠道比价,保存商品历史价格截图;遇到“补贴价比日常价还高”的情况,立即通过12315平台举报。

这场生育补贴保卫战需要全社会参与。只有拧紧监管阀门、斩断投机链条,才能让财政资金真正转化为百姓福祉,让年轻人敢生、愿生孩子。

毕竟,生育率的高低,关乎整个民族的未来。

当下,贸易保护主义的阴霾笼罩全球,地缘冲突此起彼伏,通缩压力如影随形,普通人如何在这场风暴中守护钱袋子?

我们有份“智谷趋势内部研判”,每周为你解读宏观、经济、政策、楼市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动向,199元/年,全年48期,帮助大家看清趋势,直达本质的财富信号。

最近恰逢智谷趋势12周年庆!为回馈各位读者朋友,现在订阅,我们还将加赠——

1、《5节宏观分析框架课(音频)》

2、1场《下半年市场展望闭门分享》

扫码入圈,看清趋势,消除迷茫,仅限50个名额。

参考资料:

1、《育儿补贴还没到手,婴儿用品就涨价了?》,新闻哥

2、《“汽车下乡”刺激持币农民出手 微型客车借势纷纷涨价》,齐鲁晚报

3、《韩低出生率反致育儿成本上升:月子中心费用年均暴涨23.6%》,中韩语言文化探索与传播

4、《韩国教育疯狂内卷:补习费连续三年创新高,人均每月花2300元》,时代周报

5、《双回升,韩国能扭转生育趋势吗》,环球时报

6、《没了国补反而更省钱了,这真的在促进消费吗?》,堵钱眼的申公豹

相关文章

七部门: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医药全产业链”应用试点

七部门: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医药全产业链”应用试点

网易财经4月24日讯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提出,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应用。支持相关单位建立医药大模型创新平台,协同开展医药大模型技术产品研发、监管科学研究...

中国男人的西服难题,被报喜鸟“拿捏”了

中国男人的西服难题,被报喜鸟“拿捏”了

中国男装市场有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男生买西服的决策周期越来越长,从种草到买单的过程痛苦程度堪比“当代十大酷刑”之一,社交平台上也不乏选购西服的求助帖。 这其实不是男人的选择困难症,而是整个西服行业给...

明天,A股“最接近牛市的一周”要来了!如何应对?

明天,A股“最接近牛市的一周”要来了!如何应对?

刚过去的交易周(7月21日至25日),A股继续向上突破。主要股指中,因突破3600点而备受关注的沪指,其实是本周涨得最少的。 个股也接近普涨格局。Wind数据显示,本周上涨个股共计3857家,为近两...

中国太保“双降”背后

中国太保“双降”背后

A股上市险企在2024年普遍交出亮眼成绩单后,2025年一季开始出现分化。其中中国太保呈现双降的态势,在2024年资负两端改善后又迎来挑战。 【投资端表现不佳,业绩承压】 保险业在告别了2024年的盈...

刘晓曙:银行零售资产业务——困局、成因与出路

刘晓曙:银行零售资产业务——困局、成因与出路

刘晓曙、鞠卓系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本文原载于《清华金融评论》2025年第7期,有所修订。 【按语】招商银行在2004年率先启动了零售业务转型,成为国内银行业零售转型的先...

芦哲: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已明显减弱

芦哲: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已明显减弱

芦哲李昌萌 刘子博(芦哲系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 核心观点 理性看待经济动能转换过程中地产的负增长 Ø 自2017年“三道红线”实施以来,地产及其产业链拉动的增加值占GDP...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