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债务循环”中的投资思考:CoreWeave和Nebius还能买吗?

客服微9964384313小时前财经知识8

最近,我参与制作了《硅谷101》讲Nebius和CoreWeave的这期视频,做了一些研究,也和业内大佬请教了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油管《Neocloud云端对决:一场举债扩张下的AI高风险进击》、B站《英伟达“两个儿子”的战争:AI算力的杠杆游戏与潜在泡沫》。

相信关注GPU赛道、手握英伟达股票的朋友们,对这两家公司都不会陌生——它们可是当下AI基础设施领域最炙手可热的“当红炸子鸡”。

回顾一下它们今年的疯狂走势:Nebius (NBIS) 这位“潜力股”,一度飙升7倍,虽然一度回撤了30%,但又反弹,年内涨幅依然维持在惊人的6倍。

而CoreWeave (CRWV) 这位“急先锋”,自3月IPO以来,最高也冲到了6倍,但过程嘛,堪比坐过山车,一度腰斩,现在稳定在3.5倍涨幅左右。它们都超越了英伟达今年2倍的涨幅。

循环债务的故事__循环债券叫什么

关于这两家公司的发家史、商业模式、行业背景啥的,在“硅谷101”的视频里已经讲得挺透彻,这里就不赘述了。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主要聊聊我的投资思路——当然,基于合规,具体买卖点位就不提了,大家懂的。

先扔个结论:Nebius和CoreWeave,绝不是巴菲特老爷子那种能让你“买了就关电脑去睡觉”的安心投资。

把它们看作“加了杠杆的英伟达”可能更贴切,这意味着,它们的涨跌波动,往往会比英伟达来得更早、更猛。市场上任何关于“AI泡沫要破”、“数据中心需求见顶”的风吹草动,都可能让这两只股票率先跳水。

不过,现在就断言“泡沫要破”也为时尚早。硅谷那边,围绕AI Agent的创业热情丝毫未减,AI也实实在在地在改变着许多工作流程。

最近的回调,在我看来,更像是市场在消化前段时间过于密集的巨额订单消息——毕竟,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美金的合同签下来,落地、执行都需要时间,短期内很难再有同等级别的“猛料”刺激投机情绪了。

所以,只要价格合适(比如跌回几次重磅消息公布前的水平?),AI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逆转,这两家公司依然值得我们关注。

从商业模式上看,CoreWeave几乎是英伟达一手“奶”大的,打法极其激进,把财务杠杆拉到了极致,是所谓“AI债务循环”里的关键一环(下面细说):

循环债券叫什么__循环债务的故事

而Nebius则一直显得更稳健,甚至有点“财务保守”,靠着服务中小型AI初创公司起家(提供灵活订阅的算力服务),杠杆率远没有CoreWeave那么夸张。

当然,也有我访谈的大佬认为,这未必是Nebius自己选的,可能是因为早期没抢到CoreWeave那样的先发优势和规模,大客户都被别人绑走了。

有趣的是,在我访谈Nebius内部一位朋友时,问到他们何时能拿下真正的大客户,对方当时就暗示“快了,但不能说”。

没过多久,石破天惊——Nebius宣布拿下了微软高达190亿美元的大单,直接杀入了CoreWeave的核心地盘,股价当天暴涨50%。

访谈时,我就被Nebius的故事打动,还特地发了个朋友圈感慨了一下Arkady Volozh(Nebius创始人,前Yandex CEO),带着核心团队“出埃及记”般的创业历程,那确实是一段充满戏剧性和地缘政治色彩的传奇。

循环债券叫什么_循环债务的故事_

好了,感慨完毕,言归正传。接下来,我主要分三个部分来聊聊我的思考:

一、“AI债务循环”如何运作?

想在Nebius和CoreWeave身上赚钱,你就得先弄明白,现在AI基础设施领域里,最让人心惊肉跳的一个词:“AI债务循环”(或者叫“循环融资”)。

这玩意儿跟上世纪末互联网泡沫时期的“供应商融资”有点像,但玩法更猛,规模也大了N个数量级。

那时候,朗讯(Lucent)这样的设备商借钱给新兴的电信运营商,让后者能买得起自家的设备。账面上看着挺美,收入蹭蹭涨,结果小弟们一破产,朗讯就得自己吞下坏账,几乎把自己玩死。

本质上这就是“我借钱给你,让你买我的东西”,一种用自己的钱来创造(或者说透支)需求的骚操作。

现在的AI版“循环融资”,则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左手倒右手”,资金在几个巨头之间转圈,让人眼花缭乱。

WSJ和Bloomberg画的那几张关系图,简直就是一盘意大利面——线条缠绕,关系错综复杂。

循环债券叫什么_循环债务的故事_

我们来捋一捋这个“意大利面”的主要脉络:

英伟达 (Nvidia) 是核心引擎,也是最大受益者:

AI模型公司 (OpenAI, xAI, Anthropic等) 是算力“吞金兽”:

云服务商 (Hyperscalers & Neoclouds) 是中间管道和建设者:

资本市场是燃料供应站:

看明白了吗?资金就像血液一样,在英伟达、AI模型公司、云服务商和资本市场之间高速循环。

英伟达卖芯片赚钱,然后把一部分钱投给需要算力的公司;需要算力的公司拿着投资款和融来的钱(包括签下的未来合同),去向云服务商购买算力;云服务商拿着这些订单和借来的钱,再去向英伟达购买更多的芯片……

这个循环的“优点”在于,它极大地加速了AI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满足了当前看似无穷无尽的算力需求。大家都在这个链条上“赚钱”(至少是账面上),股价都在涨,皆大欢喜。

但风险也恰恰在于它的“循环”特性。这个系统高度依赖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持续运转:

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卡壳,整个链条就可能发生连锁反应式的崩溃。这就是为什么WSJ将其与互联网泡沫时期的“供应商融资”相提并论——繁荣时看似双赢,一旦退潮,可能一地鸡毛。理解了这个大背景,我们再来看CoreWeave的风险,就更加清晰了。

二、CoreWeave增长有多激进,未来就有多危险

如果说Nebius是那个背负着历史包袱、步步为营的“技术流”,那么CoreWeave就是那个踩着时代风口、靠着金融炼金术一路狂飙的“资本运作大师”。他们从以太坊矿工摇身一变,成为AI算力巨头的故事,本身就是这个疯狂时代的缩影。

CoreWeave的模式,简单粗暴但极其有效:速度、规模、杠杆。

这种“胆大、钱多、速度快”的打法,让CoreWeave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抢占了Neocloud市场的头把交椅,也赢得了资本市场的追捧(虽然IPO后的股价波动很大)。但这种激进模式背后隐藏的风险,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总而言之,CoreWeave是一家被AI浪潮和资本杠杆推到浪尖的公司。它的高速增长令人瞩目,但也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它的未来,不仅取决于AI革命能否真正兑现承诺,也取决于它能否在高速奔跑中管理好自身的巨大风险。

三、一些投资判断

好了,说了这么多“意大利面”和“高空钢丝”,最后谈谈我个人对这两家公司的一些投资看法。再次强调,以下仅为个人观点,请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独立交易。

核心前提:AI需求仍在,但预期需调整

首先,我相信AI驱动的算力需求在未来几年内仍将保持强劲。无论是黄老板说的“通用计算向加速计算迁移”的大趋势,还是AI Agent、多模态模型带来的增量需求,都指向了一个方向:我们需要更多的GPU,更多的算力。这个基本盘在短期内(比如未来1-2年),我个人认为不会有大的改变。

但是,市场对增长速度的预期可能需要调整。过去一年那种动辄翻倍的爆发式增长,以及支撑这种增长的“不计成本也要抢到算力”的恐慌情绪,可能会逐渐降温。

我对Neocloud行业的整体预期是:增长仍会继续,但增速可能放缓,竞争将加剧,利润率可能承压。指望它们继续像之前那样动辄好几倍的涨幅,可能不太现实。

Nebius vs. CoreWeave:我的偏好

基于以上的判断,再结合两家公司的具体情况,我目前在投资组合中的偏好倾向于Nebius。

看好 Nebius 的理由:

对 Nebius 的担忧:

对 CoreWeave 的看法:

对 CoreWeave 的主要担忧:

投资策略思考(非建议):

循环债务的故事_循环债券叫什么_

相关文章

迈瑞联影等待复苏

迈瑞联影等待复苏

海外市场增速更高 从迈瑞医疗和联影医疗两家企业年中报来看,海外市场虽面临宏观环境变化等挑战,但仍有更好的增长动力,上半年二者的海外业务营收表现好于国内。 财报显示,上半年迈瑞医疗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长跑21年!奇瑞汽车今日终于上市,系年内港股最大规模的车企IPO

长跑21年!奇瑞汽车今日终于上市,系年内港股最大规模的车企IPO

红星资本局9月25日消息 长跑21年,奇瑞汽车终于上市。 9月25日,奇瑞汽车(09973.HK)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开盘价为34.2港元/股,涨11.22%;盘中最高涨幅达13.17%,市值一度超...

先进封装破瓶颈、FPGA上量……国产芯片在工博会交出实绩

先进封装破瓶颈、FPGA上量……国产芯片在工博会交出实绩

今年工博会,国产企业硬核上芯了。 9月23日至27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CIIF)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作为今年工博会核心板块,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展集成电路展区汇集70余家全球顶尖企...

红塔证券及总裁遭限高,因何虚惊一场?

红塔证券及总裁遭限高,因何虚惊一场?

近日,作为注册地在云南省、实际控制人为中国烟草总公司的“烟草系唯一上市券商”,红塔证券(601236.SH)及其总裁沈春晖一同被限高的消息,迅速引发媒体广泛报道与市场热议。 面对舆论关切,红塔证券迅速...

苹果股东起诉“证券欺诈”,Apple智能跳票谁之过?

苹果股东起诉“证券欺诈”,Apple智能跳票谁之过?

IT之家 6 月 23 日消息,据外媒 Phonearena 报道,当地时间6月20 日,有一批苹果股东联名向苹果公司发起诉讼,指控苹果公司涉嫌“证券欺诈”,称苹果公司在Apple智能方面误导投资者。...

中国超半数城市人口下滑,什么信号?

中国超半数城市人口下滑,什么信号?

作者 | 女兆 人口减少,正在成为新常态。 根据城市财经的统计,去年中国337个城市中,有173座城市常住人口出现下降,7座持平,123座增加,另有34座未公布数据。 在已公布数据的城市中,人口减少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