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再刷新历史纪录!

客服微996438432个月前财经知识53

股价刷新纪录__历史股票记录

数据显示:自今年8月13日以来,A股市场成交额已连续28个交易日超过2万亿元,再刷新历史纪录。

另外,今年8月以来,两融余额已经连续突破2万亿元、2.1万亿元、2.2万亿元、2.3万亿元、2.4万亿元等多个整数关口,并不断创出历史新高。

目前A股在3800-3900点附近止步不前,大家对后市走向有分歧。

不过,高盛在这时候仍然坚定看好。高盛说这轮行情具有可持续性,上涨行情基础更为健康。它给出了三大理由:

一是参与者更加均衡。更多机构投资者买入中国股票,包括国内保险、养老基金、共同基金以及海外投资者。

这一点倒是颠覆大家的认知,大家普遍以为这轮行情参与者是散户,进来炒科技股。但我一直强调机构才是这轮行情的关键参与者,首先年初监管就明确: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未来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这是A股肯定拿到的钱。

另一方面,很多高净值客户也是这轮行情主力。7月私募备案规模为793亿元,环比上升164%,同比上升407%,回到2020~2021年高位水平,而且平均备案规模远超当时。说明高净值客户已经通过私募入市。

二是估值仍比较合理。沪深300指数中位数股票市盈率约为18倍,基本处于历史均值。而美股市盈率是23倍左右。

三是尽管两融余额创历史新高,但是两融余额占市值的比例实际上远低于2015年水平,没有过热。

这一点券商板块倒是说明了一些信息,尽管A股成交量在高位,指数一直突破阶段性新高,但券商板块表现一直不给力。说明市场远没到疯牛的地步。在行情上涨之余我们感受到的信息是,很多人还在抱怨牛市赚不到钱,这点恰恰说明还没到大叔大妈跑步进场的过热地步。

另外,有几个迹象也很重要:

1、指数进入到3800-3900点,虽然市场有分歧,但还没到恐慌的地步,你看最近波动很大,但再怎么跌跌幅很难超过2%,同时下跌后很多有抄底资金进入,没有出现恐慌抛盘,这与2015年有很大区别。

2、市场的热点非常多,赚钱效应仍然非常高。像科技的国产替代概念,虽然回调,但幅度不大,近期又有走强迹象。而前期有调整的反内卷概念,最近又有领跑大盘的迹象。后面国产替代、反内卷概念的故事还会越来越多,相关轮动行情有望延续。

3、中美谈判也有比较好的消息。中美领导人通了电话,TikTok问题有望得到妥善解决,中美短期内加关税的概率也不高。这些信息对中美股市都是利好。

目前A股反弹已经进入深水区,最容易涨的已经涨完了,接下来都是难啃的骨头,在这个市场,市场波动是正常。但是自去年9月份以来,A股成交量持续在高位,已经是典例的慢牛特征,有这么高的成交量且持续,市场走稳是大概率。

相关文章

官方报告未公布,高盛预计美国首申失业金人数升至23.5万

官方报告未公布,高盛预计美国首申失业金人数升至23.5万

当地时间周五,高盛经济学家Jan Hatzius等人在最新的研报中表示,截至10月4日当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金人数增加到了23.5万,高盛估算的前周首申失业金人数约为22.4万。 高盛经济学家们在上周...

高盛:人民币兑美元每升值1%,中国股市回报可上涨3%

高盛:人民币兑美元每升值1%,中国股市回报可上涨3%

蒋立冬 派生万物AI 图 高盛最新研报认为,人民币升值会使中国股市受益。 5月26日,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及其团队发布最新报告称,自4月2日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约1%,这背后的原因主要包括央...

高盛:中国主导新兴市场公募基金资金流入

高盛:中国主导新兴市场公募基金资金流入

高盛研究部最新数据显示,8月,全球对冲基金对中国的净买入创去年9月以来新高;对冲基金对中国的毛头寸达到两年来新高。 高盛主经纪商(Prime Services)数据显示,全球对冲基金对亚洲股票市场风险...

高盛对冲基金主管:在“闭眼买就能赚钱”的市场里,不要对抗牛市,“美股还有油”

高盛对冲基金主管:在“闭眼买就能赚钱”的市场里,不要对抗牛市,“美股还有油”

高盛集团对冲基金业务主管Tony Pasquariello在一份最新报告中指出,尽管市场部分领域已出现过热迹象,但投资者不应与当前的牛市趋势对抗。 Pasquariello承认,当前市场的一些指标正逼...

高盛刷屏!寒武纪,突传大消息!

高盛刷屏!寒武纪,突传大消息!

目标价再度被拔高! 今天早上七点,署名为“高盛”(Goldman Sachs)的研报在市场流传。该研报指出,仍对寒武纪持积极态度,上调12个月目标价14.7%至2104元/股(隐含2030年预期市盈...

如果真想美联储降息,特朗普应该怎么做?把就业搞崩!

如果真想美联储降息,特朗普应该怎么做?把就业搞崩!

市场对美联储降息路径猜测纷纭之际,来自顶级投行和美联储高官的分析却指向一个愈发清晰的结论:要想让犹豫不决的美联储真正扣下降息扳机,关键或许不在于通胀数据的细微波动或关税政策的短期噪音,而在于一个更直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