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亿光伏巨头,业绩又超预期!

客服微9964384323小时前财经知识4

2021年以来,整个光伏行业唯有一家企业历经波折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到现在还在不断创造新的传奇。这家公司就是安徽大佬曹仁贤掌舵的阳光电源,最近三个月,其股价涨幅超过160%,目前市值超过4000亿。

4000亿光伏巨头,业绩又超预期!

10月28日,阳光电源公告,今年前三季度营收为664.02亿元,同比增长32.95%;净利润118.81亿元,同比增长56.34%。其中,三季度营收228.69亿元,同比增长20.83%;净利润41.47亿元,同比增长57.04%。

光伏产业链可分为上、中、下三个环节,上游是硅料和硅片,中游是光伏电池片、光伏组件,下游则包括逆变器和光伏发电系统环节。

主营逆变器的阳光电源就像一个光伏异类,依然还能资本扩张。

2024年10月,阳光电源宣布拟通过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的方式在德国上市,募集大约49亿元人民币。几天之后,阳光电源又通过子公司阳光新能源实施对上市公司泰禾智能的收购,成为该年光伏行业唯一一例“A吃A”。

与此同时,阳光电源旗下的产业投资基金仁发投资也在迅速扩大版图。

据不完全统计,仁发投资目前累计投资了20多个项目,仅2024年一年就投出13个,覆盖光伏、储能、氢能、半导体等诸多新兴产业,所投公司不乏阳光氢能、阿基米德半导体、晶格半导体、株洲中车时代半导体、精工电子等优质企业。

在行业下行周期保持产业和资本双向扩张,阳光电源无疑是当下最有韧性的光伏企业,而如果把目光放长远,公司显然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020年-2024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等核心环节和光伏玻璃、胶膜、金钢线等辅材环节累计可查的总投资额超过3.4万亿,由此导致各领域完全陷入产能过剩的陷阱。更麻烦的一点在于,竞争格局已高度集中,头部企业很难再通过吃掉尾部企业的市场来实现发展。

逆变器领域则完全不同,过去十年在全球市场真正有绝对实力的只有阳光电源和华为,竞争环境相对宽松,目前两家企业合计控制了大约一半的市场,还有很大的进击空间。

2024年下半年以来,海外逆变器企业三巨头SMA、ENphase和Solar Edge纷纷陷入发展困境,其中SMA前三季度营收下降26%至10.6亿欧元,息税前利润(EBIT)更是从2023年同期的2.016亿欧元下降77%至4600万欧元。2024年9月,SMA被迫启动1100人的裁员计划,而这家企业在全球总共才拥有5500名员工。不出意外,阳光电源接下来将继续通过蚕食外资来扩大自身地盘。

逆变器只是个TNT,储能才是真正的核武器。

2019年,阳光电源的储能业务营收仅有5.4亿元,占总营收的约4%,而到2023年,该业务营收已达到178亿元,贡献了总营收的四分之一。

进入2024年,阳光电源的储能业务彻底爆发。7月,公司与沙特ALGIHAZ成功签约当时全球最大储能项目,容量达7.8GWh;11月,宣布与英国电池开发商Fidra Energy签署了4.4GWh的储能合作协议,该订单是欧洲最大储能合作协议;12月,又与菲律宾上市企业CREC(Citicore Renewable Energy Corporation)签订了东南亚迄今为止最大的电池储能供货协议,规模高达1.5GWh。

根据标普(S&P Global CommodityInsights)最新发布的《2024年储能系统集成商报告》中,阳光电源在全球的累计装机量和累计订单量均位列全球第一。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储能项目规划明显加速,以亚非拉地区为例,2024年7-12月已公告的储能项目规划超35GWh,且地区分布呈现多点开花趋势。根据中信建投的预测,未来5-6年储能有4-5倍的增长空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规模有希望在2025年和2030年分别达到259GWh和900GWh。

2023年,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全球发货10.5GWh,这块业务给公司带来了178亿的营收,按照这一数据,如果阳光电源在2030年能冲击100GWh的出货量,那么储能业务至少能带来1500亿的增量,这意味着可以在目前的基础上再造两个阳光电源。

2021年,曹仁贤以650亿元身家成为安徽首富并蝉联至今,现在来看,这还远不是他的上限。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合肥老板重押储能,飚上850亿

合肥老板重押储能,飚上850亿

图源:阳光电源 合肥光储一哥,赴港上市又有新进展。 9月12日,董事长曹仁贤主持阳光电源董事会,增选香港岭南大学金融系教授魏铼女士为独立董事,且确定9名董事在港股上市后的角色。 董事会决定,将于9月3...

光伏的后路又断了,怎么办……

光伏的后路又断了,怎么办……

事实证明,中国光伏企业通过第三国寻求对美国的出口这条路,已经走不下去了。怎么办? 01“双反”调查,在印度、印尼和老挝三国重演 面对东南亚四国双反调查的压力,中国光伏企业被迫向印尼、老挝等国家转移产...

异质结HJT已沦为小众路线,跨界豪赌的“琏升科技”能否熬到翻盘之日?

异质结HJT已沦为小众路线,跨界豪赌的“琏升科技”能否熬到翻盘之日?

琏升科技(300051.SZ)原名三五互联,主营互联网信息服务,2022年在新实控人黄明良入主后,战略重心全面转向光伏异质结(HJT)电池片领域,并于2023年更名为琏升科技。 在头部企业占据TOPC...

钙钛矿光伏:十年磨一剑,产业化突围路在何方?

钙钛矿光伏:十年磨一剑,产业化突围路在何方?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2013年,一种具有高效太阳能转化率、高电荷传输率、低成本、制作简单等优点的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钙钛矿突然出现在大众视野。 相比于又重又硬、转换效率通常只有2...

陕西“卷王”,想换个“卷法”

陕西“卷王”,想换个“卷法”

9月以来,各大光伏企业在海外签单消息密集爆出。根据已披露的信息统计,隆基绿能共斩获5个项目,成为海外业务“签约王”。 在此阶段,《中国企业家》相继采访了隆基绿能董事长、总经理钟宝申,以及隆基绿能副总裁...

营收同比大跌20%,晶升股份急购为准智能补链强链,能否对冲光伏疲软、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营收同比大跌20%,晶升股份急购为准智能补链强链,能否对冲光伏疲软、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在半导体行业并购重组热度持续攀升的背景下,产业整合正加速推进。 9月9日,半导体专用设备厂商晶升股份(688478.SH)公告披露,公司拟收购北京为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准智能”)的10...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