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开始,泡泡玛特利润修复,营收增速也逐步回稳。在蜜妹看来,主要打对了两张牌。
其一:重构IP矩阵。早期,泡泡玛特过度依赖Molly,该IP曾贡献该司接近三成营收。如今通过构建“IP孵化”流水线,保持稳定创新能力,目前形成50%自有IP、30%独家IP、20%非独家IP格局。
最近的顶流LABUBU,就是泡泡玛特签约艺术家龙家升(Kasing Lung)创作的北欧森林精灵形象,是其笔下THE MONSTERS精灵天团的成员。
泡泡玛特财报显示,LABUBU所在的IP THE MONSTERS去年营收达30.4亿元,同比增长726.6%,成为泡泡玛特旗下营收第一的IP,占全年营收的23.3%。
再就是第二张牌:出海成功。
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泡泡玛特海外营收飙至50.7亿元,同比增375.2%,占公司总营收38.9%。
2025年第一季度,该司在美洲的销售增速达895%~900%,欧洲超600%。泰国单店业绩甚至反超中国本土,LABUBU穿上东南亚民族服饰成为文化符号。
全球化并非简单复制粘贴。公开渠道蜜妹看到,泡泡玛特构建了一套“全球本土化”策略:米兰门店采用意大利国旗配色,阿姆斯特丹店陈列梵高联名款,韩国门店融入K-POP元素,以及泰国艺术家创作的Crybaby在当地受欢迎度远超中国……
泡泡玛特的这套海外打法,真的值得所有中国想要出海扩张的企业学一学。
此外,泡泡玛特现在不仅卖盲盒,还搞起了毛绒玩具,2024年毛绒品类收入暴涨1289% 至28.3亿元。
03
但正如硬币会有两面。LABUBU中外爆火让泡泡玛特市值达到历史巅峰,也助力创始人王宁登顶河南首富。
另一边,就是泡泡玛特仍面临的“头部IP依赖”风险。目前,泡泡玛特的IP孵化效率行业领先,但IP生命周期短、新品成功率波动不可控。
潮玩本质是流行文化,而流行终将退潮。
还值得注意的是,产品“金融化”炒作也可能反噬品牌价值。公开信息里蜜妹看到,部分LABUBU隐藏款被炒至万元高价。
2025年5月,合肥海关查获94个违规入境的隐藏款玩偶,涉案者利用海外限定款价差套利。东莞仿制工厂据说能在LABUBU3.0上市次日产出高仿品,甚至通过StockX正品检测。
一旦投机成为主旋律,产品的情感价值必然异化。
然后是海外风险。以东南亚为例,2024年泡泡玛特的港澳台及海外收入里,东南亚地区占据其中近“半壁江山”。但该地区政策稳定性指数平均仅 54分左右(满分100),外商投资政策随时可能调整,加征关税、限制股权比例等措施,将直接冲击泡泡玛特利润空间与市场布局。
此外,目前局势下,海外市场扩张还面临物流运输、供应链稳定性等挑战。
归根结底,泡泡玛特身后是庞大的Z世代消费群体,他们追求个性化、独特性与情感共鸣,需求不断变化。当Z世代审美与消费偏好转变,能否敏锐洞察、快速响应,维持IP的品牌价值,是其长期生存发展的根本考验。
LABUBU爆火之下,已经有新闻曝出网友吐槽的产品“五花八门”的品控问题:掉漆、露白、搪胶裂痕……
泰国曼谷Central World商场,清晨6点的人流已蜿蜒百米。一位74岁的泰国老太太在管家搀扶下加入排队行列,只为第一时间购入泡泡玛特新发售的Labubu毛绒挂件。一周前,她刚豪掷千金买下全系列产...
花朵财经观察出品 撰文丨华见 泡泡玛特(HK09992)终于被“做空”了? 最近,泡泡玛特创始股东蜂巧资本的一系列减持动作,迅速成为微博上的热门话题。 作为泡泡玛特的早期投资者,蜂巧资本近期通过大宗...
最近,泡泡玛特旗下的Labubu火得一塌糊涂。 全球断货,门店“一娃难求”,原价99元的盲盒被黄牛炒至2600元天价;二手价被疯狂拔高,隐藏款Labubu的年化收益甚至高达300%。 有资深玩家表示:...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颖宝 还记得去年夏天“一张小马宝莉卡炒到25万天价”事件吗? 背后的盲盒卡牌公司“卡游”,在最近更新了招股书,准备冲击港股上市。 从吸...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阿珂可 编辑、题图 | 渣渣郡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应该没有...
年度大牛股泡泡玛特,迎来了“收获”时刻。 有投资人宣布清仓泡泡玛特。 近期,泡泡玛特早期投资人蜂巧资本发文称,由于公司人民币一期基金即将到期,因此蜂巧资本通过大宗交易集中出清了所有在上市前买入的泡泡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