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邦人寿激战“后银保时代”:“高价值”人设,还扛得住?

客服微9964384311小时前财经知识2

导语:下行周期,没有险企能绕过银保这场“大考”。

头部险企在银保渠道厮杀正酣。暂停银保渠道近10年后的友邦人寿,现在也加入了这场混战。

2025年上半年的经营数据显示,上半年银保业务贡献的新业务价值,占了友邦人寿整体的16%,业内预计这一比例今年全年可能会超过30%。

长期以来,友邦人寿始终以高端代理人渠道为显著标识,银保业务几乎被有意回避。如今这一悄然转变,业内人士认为,其凸显了外资险企在中国市场压力下的结构性调整。

友邦人寿激战“后银保时代”:“高价值”人设,还扛得住?__友邦人寿激战“后银保时代”:“高价值”人设,还扛得住?

过去一年,银保渠道的竞争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头部险企在下行周期里,在银保的铺量速度和力度远超以往,直接压缩了银行系保险公司与中小险企的生存空间。

当大盘承压时,银保几乎成了唯一能“跑出规模”的选择,没有公司能真正置身事外。连友邦都开始重启银保,这本身就是一种信号。

友邦并不是首次尝试这一渠道。早年,它也曾通过花旗、东亚、中信、浦发等银行开展合作,主打的是高端化路线,实际效果一般。

此后很长时间内,友邦几乎放弃了这一渠道,把核心资源集中在高端代理人和重疾险、健康险上。业内人士透露,友邦内部曾有共识,银保与品牌调性冲突,因此“不做也罢”。

如今的“回头”,背后是渠道逻辑与市场压力的双重作用。市场格局巨变之后,这一坚持被迫修正。

转折点出现在2024年。与此前不同的是,友邦重启银保,不只限于外资银行,而是将重点投向邮储银行这样拥有庞大下沉网络的国内银行。

投资中邮人寿巨亏120亿元之后,友邦近期再度增资中邮人寿,把持股比例提高到24.99%。业内人士将此解读为:友邦试图通过股权关系,锁定邮储银行的渠道支持。

_友邦人寿激战“后银保时代”:“高价值”人设,还扛得住?_友邦人寿激战“后银保时代”:“高价值”人设,还扛得住?

中邮人寿与邮储银行关系紧密,双方同受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控制。

通过中邮人寿与邮储银行的分销合作关系,可触达中国最大的零售金融分销网络,包括遍布中国的约 4 万个金融网点及超过 6 亿零售客户。

但问题在于,这些客户对高端健康险的接受度有限,更偏好具有储蓄属性的分红险和长期年金产品。

对此,友邦不得不从过去强调的重疾险,逐步转向更适合银保销售逻辑的储蓄类产品。业内人士表示,这种转型策略,短期内有助于拉升规模,却与友邦一直强调的“高价值增长”有所背离。

聚焦银保,的确有成效。2025年上半年,友邦人寿总加权保费收入达到67.74亿美元,同比增长14%;新业务价值为7.43亿美元,剔除经济假设变动后同比增长10%。其中,银保渠道贡献的份额迅速放大。

业内预计,友邦将在未来一年把银保占比提升至三成以上,同时将新业务价值率目标定在45%以上。

银保渠道,天然存在“高规模、低价值”的矛盾。银行渠道销售的主流产品大多以储蓄为主,高价值率产品在这种环境下并不占优。

一位熟悉渠道的人士直言,“友邦想在邮储卖高价值产品,不是没有可能,但难度极大。竞争这么激烈,邮储更倾向于推能迅速走量的,而不是高费率产品。”

如果不能在邮储渠道实现产品差异化,友邦的高价值率目标恐怕难以兑现。

市场的关注点,逐渐转向了邮储之外的布局。业内人士认为,友邦未来的“增值率”,或许更依赖其他合作层面。

例如,友邦 (01299.HK)已经与东亚银行达成独家合作,继续在高净值客群中保持一定的差异化。同时,友邦也在尝试与中行、建行、中信、浦发等国内大型银行合作,重点聚焦高端客户服务,计划共同建设高净值客户中心。

如果友邦能在这一细分市场上延续其传统优势,甚至将此转化为高端服务的纽带,就可能在新一轮“银保大战”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定位。

未来一两年,将是检验友邦这套逻辑的关键窗口。

相关文章

保险股沸腾!新华保险创新高,太保、平安涨逾3%,是何原因?

保险股沸腾!新华保险创新高,太保、平安涨逾3%,是何原因?

保险股全线飙涨! 截至7月28日收盘,A股保险板块(申万二级行业)以3.50%的涨幅领涨市场。具体来看,新华保险涨超4%,盘中创历史新高;中国太保、中国平安涨逾3%;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涨超2%。 港股...

新华保险:负债端完善价值转型 资产端铸高收益弹性

新华保险:负债端完善价值转型 资产端铸高收益弹性

2024年,新华保险资产负债两端表现优异:在负债端,公司不断完善寿险业务结构和业务品质,寿险规模和价值大幅提升;在资产端,公司投资表现优异,凸显资产端高弹性。新华保险持续推进负债端价值转型,业务价值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