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的拐点,或许正是行业重生的起点。
原创ⓒ新熵 大文娱组
作者丨山竹 编辑丨九黎
2023年的报复性狂欢犹在眼前,2025年音乐节市场却迎来“消失潮“。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7月,全国共有40场音乐节延期或取消,数量甚至超过了延期频发的2024年。更残酷的是,其中仅有2场音乐节最终复办,绝大多数所谓的“延期”,实则是无限期搁置的体面说辞。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微博举办首届大眼音乐节,是跟风盲目入局?还是有绝招另辟蹊径?答案有待探讨。
行业困局:音乐节陷入消失潮

“又延期了?”“一觉醒来天塌了”网上乐迷们的抱怨随处可见。这年头,还有什么比一场“说没就没”的音乐节更让人心碎?
对无数乐迷而言,最破防的瞬间莫过于:所有行程规划、酒店预定已安排妥当,却被一张音乐会延期通知打得措手不及,备受心理和经济上的双重打击。
而行至年中,今年音乐节的“延期取消潮”不仅未见缓和,反而愈演愈烈。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许多主办方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条捷径:押注流量艺人。从薛之谦、陈楚生等“劳模”,到当红新生代,相似的面孔频繁出现在各音乐节阵容中。有主办方坦言:“一位粉丝粘性高的非头部流量演员,能保底一半票房,号召力不亚于半个薛之谦。”

然而,当整个行业都把流量当成救命稻草,也就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
为争取“带票保障”,主办方不断抬高艺人预算,制作预算被大幅挤压。阵容同质化、舞台设计趋同、现场体验降级,音乐节变得越来越缺乏新意。即便票价持续走低,滞销仍成为常态。不少项目开演前售票率不足50%,最终只能以“不可抗力”为由草草收场。
于是,音乐节市场洗牌加速,行业两极分化日益严峻。一边是草莓音乐节等头部IP,依然能吸引数万人参与,实现数千万营收;另一边是大量中小音乐节,规模不足千人,营收仅几百万,在亏损中暗淡收场。
这种分化预示着:音乐节行业资源和势能,越来越往头部聚拢,缺乏特色和运营能力的中小玩家,正被快速清退出场。在这种市场环境下,音乐节主办方也面临更高的消费者要求,需要在创意策划、艺人资源、执行落地和危机公关等方面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平台破局:星粉生态点燃线下

都说票房和流量是音乐节的命脉,这两点却正好踩在微博的平台优势上。
背靠国内第一宣发平台,首届大眼音乐节就邀请到了王嘉尔、华晨宇、刘雨昕、梓渝、黄子弘凡等多位当红艺人参与。从顶流明星到新生代偶像,从顶尖Rapper到实力唱将,几乎覆盖了各个粉丝群体,实现流量聚合效应。其中,王嘉尔时隔四年再度亮相国内音乐节,成为本次活动的最大亮点,当天还创下南京音乐节单日人数纪录。
当其他音乐节还在为“半个薛之谦”的档期争破头时,大眼音乐节通过“限定舞台”等差异化设计提升内容稀缺性。例如,王嘉尔携“MAGICMAN 2国内舞台”重磅登场,华晨宇则以“火星乐园番外篇”主题舞台惊艳亮相,梓渝在音乐节上首唱新歌《下一页》。
这种基于平台资源整合能力的稀缺内容,有效避免了当前音乐节市场普遍存在的同质化问题。从市场反馈来看,这种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大麦平台数据显示,截至演出前大眼音乐节“想看”热度值超过94%的同类演出,活动期间还打破了南京音乐节单日人数纪录,展现出强劲号召力。
这也印证了在音乐节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不能只光押注流量明星,稀缺内容才是核心竞争力。
在现场体验上,大眼音乐节还将平台独有的“星粉生态”转移到线下,通过“大眼音乐节星动图鉴”共创活动,把粉丝可以从观看者变为参与者,通过设计高参与感、强定制化的互动内容,强化星粉间的情感联结。比如,华晨宇现场收到热门造型定制玩偶,刘雨昕通过“桃里提问墙”回应粉丝,颜安参与“情绪比心挑战”,梓渝完成“拼歌词挑战”解锁专属镜头签,“拿云音乐人”闫桉、姚晓棠、R.E.D等也分别通过表情包复刻、盲盒任务等游戏设计,跟现场粉丝欢乐互动、拉近距离。

在主舞台之外,微博大眼音乐节还打造了沉浸式“乐迷星动游园会”,艺人专属打卡点、主题花墙与限定展台成为粉丝互动焦点。这种粉丝全程深度参与,创造和偶像之间独一无二的情感记忆,正是传统音乐节所缺失的心动体验。
除了用明星号召力、限定舞台、星粉文化为音乐节票房托底,平台的流量优势也非常明显:凭借微博成熟的宣发经验,音乐节从预热到收官,从热搜预定到话题引导,实现了全周期的热度管理,这种“主场作战”的便利,更是那些为音乐节买流量、造话题而绞尽脑汁的主办方无法企及的。
竞争加剧:多家平台强势入局
而当下音乐节市场中,逆势入场的互联网玩家可不止微博一家。
抖音推出汽水音乐节,致力扶持音乐创作人;小红书推出慢人音乐节,迎合年轻人反内卷、慢生活文化;B站推出干杯音乐节,聚焦电子、潮流音乐;微博推出大眼音乐节,把星粉生态移到线下。互联网平台推出音乐节品牌,几乎都融合了各自的受众文化、平台基因和资源优势,当其他音乐节还在卷阵容、卷体验、卷宣发,平台入场可谓带资进组,都是buff叠满。
经历了三年的野蛮生长,如今的音乐节市场其实已经进入冷静期,商业化难度加大,但为何各平台仍要抢着来分一杯羹?
其实平台入局,往往醉翁之意不在酒。以微博为例,打造音乐节IP的深层逻辑,一方面当然是想要拓宽线下业务新的增长点,但实际第一目标并非短期盈利,而是生态反哺: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交媒体,微博拥有最懂娱乐的用户、最活跃的星粉生态、最即时的传播渠道,通过音乐节将线上优势系统性运用到线下场景,实现生态价值最大化。
另一方面,微博作为最懂年轻人的社交平台,能深刻洞察到年轻人“想看什么”与“想要什么”,通过大眼音乐节这一线下触点,不仅能将线上期待转化为线下爆点,提升星粉活跃度,还能收集更丰富的用户数据,反哺线上用户粘性和内容运营,形成双向赋能。与传统音乐节依赖单次门票收入不同,大眼音乐节更注重用户终身价值的挖掘。

但随着音乐节市场从粗放增长,进入精耕细作阶段,平台即使有流量和资源优势,与传统头部厂牌的护城河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以摩登天空为例,其通过草莓音乐节覆盖大众市场,MDSK深耕说唱垂类,五百里音乐节融合在地文化,形成了多层次、差异化的IP矩阵。这种基于多年经验积累的运营体系和精细化运作能力,是平台短期内难以企及的。
而且,线下音乐节运营,非常考验资源整合、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像今年最曲折多舛的干杯音乐节,因为原定压轴的电子音乐祖师爷发电站临时缺席,就招惹了不小的舆论风暴。加上音乐节多在户外举行,像线下的场地选择、现场布置和交通配置等,每一个细节都考验着主办方的活动筹备能力以及危机公关能力。
尽管如此,微博进军音乐节仍为行业带来了新思路。
以星粉文化带来深度互动,打破传统音乐节“你演我看”的单向模式,给粉丝深度参与感,以及线上线下联动的运营模式,为音乐节行业提供了创新样本。
当前音乐节市场虽已进入深度洗牌期,但市场的拐点,或许正是行业重生的起点。
通过稀缺内容和深度互动,打造好口碑、可持续的音乐节IP,或许正是行业走出同质化困境的关键。而微博带来的新玩法、新思路,也将推动音乐节从资源竞争向用户体验升级。
“猫箱在字节的位置可能并不稳,至少接下来一年里是这样。” 今年4月猫箱更换负责人后,这款国内主流AI社交应用的变化还没完。 一大直观改变在于用户增长的停滞。今年年初开始,国内几大主力AI社交应用投放...
斑马消费 陈碧婷 前段时间,一张有关“中国人主流娱乐方式在三年前和目前参与人数”的调研截图广为流传并引发热议。 据截图中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增长率最高的娱乐方式前三名分别为逛公园、city walk和瑜...
2025年的国庆,音乐节又火起来了。据不完全统计,国庆档将有超30场音乐节举行,但热闹背后,乱象与争议也在不断发酵。 一边是粉丝的“夜排大战”: 夜排,即粉丝为近距离接触偶像,在音乐节开场前便到场外排...
近日,桃李面包的一则电梯广告,将该品牌无情地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那颇具争议的文案“五仁月饼不好吃是因为还没饱尝生活毒打”,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折射出传统烘焙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营销困境。...
魔幻的保险中介圈,热闹了。 作者 |笔锋 来源 |投资家(ID:touzijias) 魔幻的保险中介圈,热闹了。 一边是年内18家机构年内黯然退场,卡行天下保险经纪牌照从5000万估值十次流拍后,以...
引言 今晚,是沪深主板上市公司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预告的日子。 虽然数据并不完全,但已经能反映问题本质了。尽管今年上半年出现531抢装等因素的刺激,光伏主材企业上半年的业绩仍在进一步恶化,而不是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