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党政机关要严格抓好过紧日子各项制度落实,勤俭办一切事业,从严从简、精打细算,强化约束、严控支出,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
过紧日子,我们显然在做长期的准备,这也是一场“持久战”。
从现实情况来看,如今确实也是不能容忍普涨浪费的时候。
在关税战的大背景下,国际形势变幻,宏观不确定性在增强,财政也面临复杂环境和新的压力。
今年第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189亿元,同比下降1.1%,降幅比1—2月收窄0.5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增长0.2%,月度增幅由负转正。
从税收情况看,主体税种有所回升,但企业所得税仍在承压。
国内增值税20467亿元,增长2.1%,其中3月份增长4.9%;
国内消费税5222亿元,增长2.2%;
企业所得税10980亿元,下降6.8%降幅比1—2月收窄3.6个百分点;
个人所得税4540亿元,增长7.1%;
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也还在低位调整,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7730亿元,同比下降10.3%(按可比口径计算)。这也决定了,土地出让金对财政的补充,短时间内还无法发挥强力支撑作用。
更何况,目前中美虽然互降关税,但仍有25%的关税属于“暂停实施90天”,接下来的博弈将更加复杂,也关系到外贸的整体形势走向。
提倡过紧日子,也是保持弹性、加强防备的题中之义。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要少花钱、不花钱了。
恰恰相反。在民间投资依然相对疲软的当下,国有资本更要担起“挑大梁”的角色。要知道,今年1-4月固定资产投资,主要还是靠国资。其中,国有控股资本增速6.2%,民间投资增速0.2%。
事实上,为了激活经济,国家给地方发了两个大礼包:14万亿的债务置换,和专项债扩容补充。这就好比给饿了三天的壮汉,端上满汉全席,大块的红烧肉管饱管够。
历史经验表明,每当地方手头宽裕,更容易犯“富贵病”,总有些“聪明人”会出来,修个景观喷泉比水库还气派,修个办公楼豪华程度堪比白宫。
所以,重提“八项规定”“过紧日子”,也是未雨绸缪,提前念个“紧箍咒”。
相比起2013年的版本,修订条例中新增的几条,都与这个指导思想有关,可谓慎重。新增的第七条、第十四条内容分别强调:
严禁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防止重大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浪费,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优化政府投资方向和结构加强政府投资全生命周期管理,坚决防止低效无效投资完善“半拉子工程”、已建未用项目等科学处置程序办法。
背后的目的,一方面防止地方化债松绑后,报复性挥霍;另一方面继续压制非必要支出,倒逼市场要素向实体经济回流。
简而言之就是,一定要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花出成效,拉动增长,惠及民生。
多一分浪费,就少一颗子弹。
对于必须打赢的国运之战来说,每一份力量都可贵。
参考资料:
1.堵钱眼的申公豹: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信号,13年来再次强调这四个字
2.中产说:风向变了:国家重提过紧日子,发生了什么事?
阳光电源是我重点关注的公司之一,也无疑是一家很优秀的公司。 事实上市场也是这样认为的,在新能源行业一片哭天喊地的情况下,阳光电源当时成为了光伏领域唯一一家市值千亿的公司。 虽然阳光电源也跌了很多,但是...
国内公募基金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分化。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2.83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头部机...
北方华创是一家很神奇的公司,神奇在什么地方呢? 看下面这张图。 上图是北方华创从2016年到现在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表现,今年正好是第10年,每年的利润同比增长都超过30%,整个股市你找不出第二家。...
【要闻资讯】 李强:把做强国内大循环作为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战略之举 5月15日,国务院召开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推进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会上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按照党中央决...
美国通胀意外降温。 今晚,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CPI同比上涨2.3%,为2021年2月以来最小涨幅,低于市场预期的2.4%;核心CPI同比上涨2.8%,保持在2021年3月以来最低...
国际上大事频发,川老头的关税还挂在嘴边,全球多地的硝烟还在弥漫,各国之间的博弈风云莫测。 在这个异常激烈和关键时刻,黑猫的《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本次估值更新完毕了,新数据已上传到专栏。 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