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鹤翔吴广奇(薛鹤翔系申银万国期货研究所所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
报告正文
从国内宏观看,首先,流动性宽松与风险偏好回升,SHIBOR利率持续下行(3个月期预期1.65%),银行间流动性充裕,叠加存款利率上调吸引资金从储蓄转向投资;金融业景气指数全面回升(银行/保险/投行预期上调),政策催生“慢牛”基础。其次,产业政策驱动结构性机会科创引领,中美科技博弈倒逼自主创新,科创板指数预期显著上调;消费复苏:服务消费(养老、医疗、数字消费)占比提升至43.4%,金融支持政策精准滴灌相关产业链;地产边际改善:一线城市新房止跌,REITs盘活存量资产,地产链估值修复可期(家电、建材)。最后,估值与全球配置吸引力。股指相较商品期货的贴水结构更具安全边际;跨境资本流向非美市场,美国经济“硬着陆”风险上升,资金或回流新兴市场。
当前宏观核心矛盾是“弱需求+强政策”的组合,权益资产在政策传导链条中更靠近终端(流动性→估值→盈利预期),而商品则受限于实体供需的滞后性。下半年权益市场将受益于“政策红利释放+科创消费转型+全球资金再配置”三重驱动,商品市场则受制于“地产拖累未消+产能出清缓慢+外部需求转弱”的三重压制。未来权益市场有望好于商品期货市场。
7月1日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明确要求“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这是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后最高级别定调。政策目标直指光伏、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通过行业自律(如限产)和行政引导(淘汰标准)优化供给结构。反内卷政策短期重塑商品估值,多晶硅、玻璃等品种弹性显著;但产能出清需时间验证,且需求疲软制约反转空间。投资者需区分“政策题材炒作”与“实质供需改善”,重点关注光伏限产执行率、钢铁出口政策及地产回暖信号。短期注意多晶硅、玻璃等品种短期做多机会。
近期贵金属与铜期货均呈现强势上行态势,但驱动逻辑与未来潜力存在显著差异。铜价短期受益于挤仓行情和供给刚性,但“淡季需求疲软+关税风险”将限制其高度;贵金属则在“降息周期+滞胀风险+美元信用重塑”三重驱动下,具备更持续的上涨动能与更大潜在涨幅。
集运方面,2025年下半年全球集装箱船预计交付170万TEU(全年284万TEU),较上半年增长45%,运力扩张速度远超需求增速。叠加美线运力外溢(上半年超10万TEU转移至欧线),欧线有效运力过剩矛盾突出。弱现实(货量不足+挺价松动)与弱预期(关税升级+运力过剩)共振,集运指数期货短期反弹空间有限,三季度或呈冲高回落形态。重点关注7月9日欧美关税谈判结果、船司7月下旬实际订舱量及红海局势突变风险。
综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未来权益市场好于商品期货市场,看多方面,反内卷品种(多晶硅、玻璃)、贵金属、铜等品种值得关注;中短期看空集运指数期货。
风险提示:宏观基本面不及预期导致股指较弱,反内卷品种(多晶硅、玻璃)价格弹性较小,铜、黄金由于需求疲软走弱,集运旺季需求超预期。
芦哲系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 核心观点 国内宏观观点: Ø 6-7月内需连续走弱,预计下半年经济小幅走弱的趋势不会改变,但全年5%目标仍能顺利实现。 Ø 国内经济关注4方面风...
国债市场迎来大抛盘! 9月10日午后,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午后加速上行,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上行1.5BP报1.81%,时隔五个月重回1.8%上方。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逾2BP,创该债券上市...
上周(2025年7月21日-7月27日),A股公募调研热度高,128家公募调研104只个股共539次。调研股平均涨幅4.46%,跑赢沪深300指数,80只上涨,雅江热门概念股不仅表现突出,且获较多公募...
5月27日,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迎来一场管理费的静默革命。包括天弘品质价值混合(A类024435 C类024436)在内的首批16只新模式浮动管理费率基金,仅耗时7个交易日,就火速开启发售。 监管机构打破...
8月10日晚间,南方基金发布公告以2.3亿元自购旗下三只权益类ETF。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自购不断加码,截至8月10日,年内已有近130家公募基金启动自购,自购总额超50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产品的自购...
“上周有不少客户在赎回产品,大家觉得债市可能机会不大了,向权益市场转向的想法比较多。”上海一位私募人士王亮(化名)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随着上周债券市场大幅调整,债券类产品的赎回开始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