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也没好到哪儿去:1-6月,上海4211家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行业合计利润只有12.55亿元,整个行业的利润率也只不过千分之三左右。
两座国际化的大城市相继让人大跌眼镜,无数身处其中的老板更是体感寒凉。为了增加收入,老板们不惜亲自下场,在直播间逗乐卖券,只为换取客人的到来。线上拼得头破血流,线下还要擦干眼泪,拿出200%的精力对顾客笑脸相迎……
以上种种,均说明了一个事实:今年,餐饮真是一门糟糕生意。
形式已经这么艰难了,餐饮的成本还在节节高升:2024-2025年,全国主要城市商业租金平均上涨8%,热门地段涨幅超过20%;北京餐饮租金同比再涨一成,部分商场餐饮铺位年租金甚至突破 200 万,逼的不少品牌从商场高层搬到负一层档口,只为租金腰斩。
食材端,肉、菜、食用油均价同比上涨12%,小龙虾、牛蛙等网红品类成本飙升:牛蛙价格从年初的“震荡式上升”到7月涨至高点,小龙虾进入6月下旬,一改上半年的低迷,突然反转,价格节节攀升。人力端,服务员月薪5000,厨师月薪8000以上已成常态,还需要给员工提供宿舍,加上社保等开支,占总营收的比重肉眼可见的攀升。与此同时,机器人传菜、AI点餐普及率提升20%…
上海某本帮菜的老板透露:“房租每年涨5%,食材每月涨3%,人工每季度涨5%,而菜价,三年都没敢动过了。”他的菜单上,红烧肉的标价58元与2019年完全一致,但成本已从28元飙升至47元。
不仅如此,还有各种杂费也咬人的很,空调水电、垃圾处理、外卖佣金。最后,再叠加禁酒令、外买大战、全员社保、监管收紧……今年的餐饮,就是在原本尚未愈合的伤口上,一层层往老板身上撒盐。
顾客变了!
“50块的聚餐不如回家吃三天”
如今的商业环境,并不是你做得多好就能成功。而是你如何帮顾客省钱,如何帮顾客解决真实需求,你才能成功。
水火锅的兴起,就实实在在的印证了这一点——人均50,能吃能喝。顾客的满意并不在于你用了什么稀有食材,或者做了怎样创意的摆盘,而是紧扣了消费的三大痛点:拒绝为过度包装买单、渴望真实自由的餐饮体验、追求物超所值的消费快感。
这届顾客,真的变了。
一是餐饮消费“下行浪潮”还在继续席卷。美团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外卖订单均价同比下降42%,而“单人餐”的搜索量暴涨300%。同时,人均消费下滑明显,从2022年的43.2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9.3元。
北京国贸CBD某日料店,曾接待过外国元首,如今,撤下了“黑松露鳌虾刺身”的招牌,换上了“工作日午市定食68元”的促销海报,同时,靠着外卖平台9.9元的寿司边角料套餐维持现金流;中国烹饪协会调查显示,超过40%的厨师被迫改行,某五星酒店主厨无奈转行做起了外卖厨师,时薪从200元降到50元……
与之相对的,是餐饮的“市井革命”轰轰烈烈。以长沙为例,这几年,笨萝卜、吴先生的破店、干蒸等一批苍蝇馆子走红,环境简陋、服务粗放,却凭借“实惠”成为排队神店。有时候为了抢一个座位,消费者还自己摆桌椅,甚至帮忙收拾餐具,主打一个不拘束。
客单价降低、消费降级是表象,这类餐厅的火爆,反映了顾客开始重新审视消费的意义——我们不再为“别人眼中的自己”买单,而是“为真实的幸福感和需求感”消费。
二是在减法中找回生活的掌控感。消费降级的本质,是一场价值观的重塑。当社会用“精致穷”绑架年轻人时,主动选择“降级和克制”成了一种有态度的“反抗”。
这一点,我们大致可以从“餐饮网红时代的落幕”看出端倪来。曾经深受年轻人向往的“氛围价值”“打卡经济”“颜值消费”,在今天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2025年,餐饮几乎没有跑出所谓的“现象级”,无论是网红品类,还是流量品牌,都变得更为低调。朋友圈里,也较少地看到老板们晒出数字惊人的排号单了。
这一切要拜消费者所赐:消费者变得理性、务实,对流量祛魅了。顾客在做减法,这种“去品牌化”(去流量化)的选择,让吃饭这件事也渐渐回归应有的本质。
形势过于艰难
倒逼餐饮寻找更优的生存法则
曾几何时,餐饮流行“高举高打”,开大店、做营销、搞人气。店还没开就豪掷千金,动辄好几千平,动辄好几百人等位,动辄“现象级黑马”。
然而,时代变了,今天的中国餐饮正处于“供给过剩、消费降级、通缩压力交织而成”的“死胡同”里。越来越多的餐饮人意识到——“三高三降”不是寒冬将至,而是一场大型的“温水煮青蛙”。高成本刀刀见血,低客单死气沉沉,低利润逼疯好汉。
武圣羊汤创始人曾公开表态:“为啥这几年做餐饮累?因为我们用最好的食材,跟消费市场的普通价格、人均消费来衡量的时候,我们的成本是hold不住的。在食材上,我们省不了钱,或者说省下的钱不足以cover住售价。”
武圣羊汤的困局,就是大多数餐饮老板面临的实实在在的烦恼。
承压之下,倒逼着餐饮老板们通过成本管控和效率优化,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出路。
西贝2024年经历了客流下滑、增长乏力的“暴击”后,贾国龙彻底清醒,决定重新挂帅CEO,将折腾了十年的快餐业务彻底叫停、零售业务大幅收缩,将个人精力分配从“九成折腾新业务”调整为“全力聚焦正餐”,连续推出变革举措。
全力聚焦正餐,这是“克制”,将分散的精力集中到一项主要业务上,是效率整合。
鱼你在一起,今年正式推出“Mini店型”,相较于传统门店120㎡以上的面积以及5人以上的人力配置来说,Mini店型的面积约为30-50㎡,直接砍掉普通店型75%的面积,门店配置3-4人,投资费用上也大大降低。
缩减门店面积,以退为进,提高坪效,把每一处空间都变成“黄金角落”。
上海一家社区烘焙店,停止所有平台推广费用。将省下的钱用于升级面粉和黄油品质,并在店内设置开放式操作间。店主每天在社群分享烘焙知识、新品预告和少量“老客专享”福利。依靠产品力和社区粘性,复购率和老客带新率持续攀升,月均利润反超推广时期。
营销祛魅,摒弃流量依赖,聚焦核心价值,创造真实效率。
蛙淘厚汁干锅蛙创始人刘总坦言:人工成本的下降,不是靠压榨员工去省出来的,而是设计出来的。
“我们要去实现让现有的员工,能够一人兼职多个岗位,甚至一个人可以完成所有的岗位,同时提高他的收入,降低我们的总人工成本,这是我们要做的。当我们把杀蛙的、砍蛙的、炸蛙的、切配的、清洗的岗位都砍掉以后,自然我们的成本就下来了。”
一切以牺牲品质和体验为条件的低成本
都是耍流氓
环境在变,顾客在变,虽然餐饮行业不得不集体践行“抠搜原则”,但,无论低成本带来的利润增长如何诱人,对于餐饮来说,品质始终是底线。
成本最小化,可以是一个时代的群像,可以是策略,但不应是前提。它的底层逻辑,是效率的“向内优化”,而不是牺牲品质或者低价内卷。
对于餐厅来说,“成本的极致优化”不是万能钥匙,反而可能物极必反,过度压缩的结果大概率要被这种“低廉和功利”反噬。想要好生意,最核心的还是你的QSC(Quality-质量、Service-服务、Cleanliness-清洁卫生)是否扎实。这决定了顾客是否愿意复购。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再去谈“极致性价比”,再去用高手的思路,不断挖掘效率潜力。
毕竟,顾客只是捂紧了钱包,并没有失去味蕾和判断力。
客流量下降,利润腰斩,行业内卷……种种现实压力短期内无法改变。困在周期里的品牌们,反而可以趁着这个时间去“磨内功”,比如提高厨艺,开发新的菜品,提高服务水平等等。只要把功夫练到家了,未来餐饮行业恢复元气之时,就是列位大放异彩之日。
最后,用柠季副总裁郜枫的一句话和大家共勉:“餐饮行业,最终还是看产品力的,只要好吃好喝,从长远来看是不会有问题的。”
祝你在潦草而狼藉的时光里,稳住自己的底盘。
作者 |餐饮老板内参内参君 “阴阳菜单”事件频发...... 如今,餐馆也搞起“地域歧视”了? 近日,有网友向某博主爆料,称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某家火锅店存在“缺斤少两”和“阴阳菜单”的问题...
“现在单不多,等到五六点钟就开始忙了。”店员向内参君介绍,现在来点餐的基本上都是15-30岁左右的年轻人,尤其是附近的上班族。新店开业半个月,光是饿了么每天就有一百多单,加上其他平台和堂食订单,日均销...
还记得那句“月薪5000你就不要吃巴奴,哪怕吃个麻辣烫”吗? 是的,你没有听错,就是这个巴奴,居然要IPO上市了。 6月16日,香港联交所官网发布公告显示,巴奴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巴奴”)递交了招...
作者 |餐饮老板内参内参君 营收、利润“双杀”, 三大品牌集体失速 从去年年中开始“业绩打滑”的九毛九,至今仍未走出低谷。 8月22日,九毛九集团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九毛九202...
总第4299期 作者 |餐饮老板内参内参君 重庆火锅的一万种可能 凌晨三点的重庆街头,下浩里的火锅店还飘着牛油香,解放碑的门店刚送走最后一桌客人。这座被火锅浸润的城市,藏着一个惊人的数字:4万多...
作者 |餐饮老板内参内参君 当“主理人”开始“烂大街” “当我误入主理人咖啡店......” “重生之我是某某餐厅主理人......” “别叫我服务员,我是这家沙县bistro的主理人” 要说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