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又在传消息,王兴真要买星巴克中国?

客服微996438432个月前财经知识54

继2月底路透社报道,关于星巴克可能出售中国业务股权的消息近期又在市场传开,引发广泛关注。

上周,彭博社报道称,星巴克已与包括私募基金、科技企业在内的多方潜在买家接洽,评估其在华未来布局。

此次没有具体点潜在卖家,但报道提及的“科技企业”,结合路透此前报道,可以大致得出结论:美团也出现在潜在买家名单之中。

美团若真有意“吃下”星巴克中国,意味着这家互联网巨头正在进一步从平台生态迈向实体控制,探索更深层的消费业态整合。

背后折射的,不仅是一个“外资品牌本地化”趋势的延续,更是中国新兴平台企业构建护城河的新图景。

作为全球最知名的咖啡品牌,星巴克的中国业务一度被视为“未来增长引擎”。

截至2025年3月末,星巴克在中国拥有7758家门店,覆盖超过1000个县级市场。

今年第一季度,星巴克中国营业收入达7.397亿美元,同比增长5%。

然而,这一增长轨迹正在受到本土品牌的严峻挑战。

以瑞幸为首的“低价咖啡阵营”迅速扩张——瑞幸门店数量在3月底为24097家,库迪则超过1万家。

2月13日,库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颖波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公司维持2025年底5万家门店终端的目标不变。

中国本土低价咖啡品牌市占率迅速攀升,直接冲击星巴克长期以来构筑的品牌高端定位。

在“补贴大战”的裹挟下,星巴克近两年来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在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以低至“18.8元一杯”的促销价格迎合市场。

_微信发消息要验证消息_买外围网站

而过往财报显示,2023年四个季度, 星巴克在中国平均客单价同比分别下降1%、1%、3%、9%。

2024年四个季度里,星巴克在中国平均客单价同比分别下滑8%、7%、8%、4%。

客单价连续八个季度下滑,价格体系的崩塌已非星巴克一己之愿,而是中国咖啡市场“内卷”的直接体现。

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尼科尔(Brian Niccol)在4月底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仍将长期致力于中国市场。”

尽管面临压力,但尼科尔说:“我们看到未来几年我们在中国的业务潜力巨大,并对如何实现这一增长持开放态度。”

这意味着,星巴克并非铁了心要退出中国市场,但出售部分股权以引入本地资源已成现实选项。

2月底路透社报道称,对于中国业务的出售,星巴克可能更倾向于与战略合作伙伴达成特许经营协议。

消息人士补充说,在特许经营权交易中,星巴克中国的估值将超过10亿美元。

高昂的业务估值,在外界看来,这笔交易并非轻松之举。但对美团而言,资金或许不是问题。

3月份的财报显示,美团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571亿元,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102亿元。

这样看,美团现金状况稳定且具备较强投融资能力。因此,从财力而言,美团完全有能力承担此类并购,且拥有整合经验和运营基础。

但并购不仅是资金实力的比拼,更是战略路径和业务协同的考验。

有人质疑:美团是个“平台型企业”,为何盯上星巴克这种“重资产、高运营”的线下咖啡连锁?

事实上,这与美团此前收购摩拜单车的逻辑如出一辙——通过并购撬动数据、用户与生态延展。

2018年美团收购摩拜,既丰富了其本地生活服务链条,也迅速将出行领域纳入生态之中,获得2亿+用户的数据资产。

如今,若星巴克中国纳入美团旗下,所形成的协同效应也可观:

数据与会员系统整合:星巴克中国拥有庞大的活跃用户及会员系统,若与美团数据体系打通,有助于构建更精准的餐饮用户画像;

餐饮生态延伸:美团不仅提供外卖、点评与团购服务,还涉足供应链与餐饮品牌投资。星巴克作为餐饮头部品牌,能强化美团在中高端消费链条的掌控力;

零售线下化布局:过去几年,美团一直试图拓展线下阵地,星巴克遍布全国的一二线商圈门店网络,将为美团实现平台向实体的“落地”。

更深层看,在本地生活服务进入“天花板期”后,美团亟需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而“咖啡”——这个融合快消、社交、品牌认知的品类,正是切入点。

此外,美团若成功买下星巴克中国股权,也将延续近年“外资品牌本地化”的趋势。

回看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轨迹,2017年由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股份、中信资本控股和凯雷投资集团组成的财团收购其中国业务,随后将麦当劳中国打造为“金拱门”,在本土化营销、本地口味和渠道拓展上快速推进,门店数在2023年底达到5903家。

2023年,麦当劳同意回购凯雷在麦当劳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战略合作公司中持有的少数股权,再度加码中国市场。

这一案例说明,外资品牌通过引入本地资本、形成战略合作,是一种互利共赢的演进模式。

星巴克若能与美团达成类似合作,亦可能推动“星巴克中国”加速走向更本地化的治理与运营机制,进一步对抗瑞幸、库迪等本土对手的冲击。

目前,竞购星巴克中国业务的不止美团一方。据路透社2月底消息,包括KKR、太盟投资集团(PAG)、方源资本、华润集团等均有意参与。

其中,华润作为“并购狂人”,旗下已控股数十家大型消费品牌(包括华润万家、华润啤酒、华润怡宝等),其在消费零售行业经验丰富。

若获得星巴克中国控制权,亦可与现有品牌形成交叉协同。

相比之下,私募基金如KKR、方源资本等,则更擅长结构化收购与财务优化,但对运营深度与本地化理解或不及产业投资人。

由此可见,美团与华润的参与,将对交易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前者代表“平台型互联网生态”,后者则象征“实体消费集团”的系统化运作。

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星巴克出售中国业务股权尚处初步探索阶段。

尼科尔表态星巴克“对中国市场长期承诺不变”,同时也“对合作方式持开放态度”。

未来交易是否成行,还需看潜在买家的报价、战略资源以及对品牌发展的承诺。

但无论最终买家是谁,这起潜在交易都意味着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市场正成为全球品牌结构调整的重要“定锚”,而中国本土企业,也正借由并购等资本手段,从平台、资本走向“品牌+实体”的实业深耕。

美团若能成功拿下星巴克中国,不仅将成为其向线下消费场景深入的里程碑,更将标志着一场围绕用户、品牌、数据和场景的本地生活战争,开启了新的篇章。

相关文章

从小工厂起家,如今年营收2900亿!横跨两个世纪,凭什么?

从小工厂起家,如今年营收2900亿!横跨两个世纪,凭什么?

现代工业革命离不开技术基石,而提到全球工业的代表,就绕不开施耐德。 成立于1836年的施耐德,从一个小铸钢厂起家,到两次世界大战的军火巨头,再到电气领域的世界级公司,上演了一次又一次的华丽蜕变。 施...

负面清单再“瘦身”!这些领域,市场准入限制放宽

负面清单再“瘦身”!这些领域,市场准入限制放宽

文/王恩博 最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又缩短了。 将时间拨回2018年,首张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当中列明151项事项,各类经营主体“非禁即入”。24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市...

600亿,阿里投资的水果大王暴雷了

600亿,阿里投资的水果大王暴雷了

文/王涛 来源 | 融中财经 近日,一则重磅公告在行业内引发了轩然大波。 数日前,洪九果品对外发布了一则公告。公告中提到,公司董事长邓洪九、董事彭何、江宗英、杨俊文、谭波以及监事会主席余利霞等相关人...

猛增超50%,上市公司、国资、私募都出手了

猛增超50%,上市公司、国资、私募都出手了

【导读】国内并购交易规模同比增长超50%,上市公司、国资、私募积极参与并购基金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 任子青 自去年9月“并购六条”政策实施以来,并购市场规模与活跃度均显著提升,今年一季度国内并购交...

大学生开学准备全攻略:如何打包你的梦想与未来

大学生开学准备全攻略:如何打包你的梦想与未来

进入大学,标志着人生一个全新的阶段,无论你是即将入读心仪的名校,还是前往一座陌生城市开始新的生活,开学前的准备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有条不紊的开学准备,不仅能帮助你在开学季轻松入校,还能为你在接下来...

迎战关税:红利悖论与回不去的美国制造

迎战关税:红利悖论与回不去的美国制造

当前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关税战之下,自由贸易的历史进程,将会如何演绎?关税战,能让美国制造业回流吗,能否让美国“再次伟大”、“摆脱衰退风险”?先进、更有效率、更有性价比的生产力,能否继续淘汰看起来先进但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