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霸权”Vs内容“霸权”,高德CEO的承诺可信吗丨正经深度

客服微996438432个月前财经知识44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3300字)

【正经社“科技前沿”观察之60】

2025年的本地生活服务赛道,一场关于数据“霸权”与内容“霸权”的战争正在上演。

近日,在阿里巴巴26周年庆典上,其旗下的高德地图CEO郭宁官宣,高德地图正式推出“扫街榜”。

_高德平台官方网站_高德地图承诺

外界普遍认为,高德地图这一举措是对于大众点评的正面挑战:高德扫街榜试图用导航行为数据重构线下服务评价体系,此举直指大众点评的基石——基于图文的内容评价。

同日,大众点评宣布“重启”品质外卖服务,将通过B端自研大模型,结合海量真实评价数据分析用户需求,进一步剔除非真实点评数据,以“AI+真实高分”为用户提供可靠决策。

事实上,二者的基本组成元素几乎是一致的,无非就是地点、菜系、评分、人均价格等等。所不同的,是底层组织逻辑,以及因之推动的决策路径差异,这导致了完全不同的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

用“人话”来说,二者最根本的差别不在于“有什么”,而在于“如何组织与生成”这些信息。

然而,对于如正经社分析师一样的个人消费者而言,这个差异重要吗?

给你一种“乐观”的差异化

大众点评的核心是“内容”,它的基石是用户生产的图文评价。对于被评价的一方,即各个商家来说,这些内容堪称“霸权”——评价越多、越详细,内容细节越丰富,店铺的可见度就越高。

高德扫街榜的核心是“行为”,它的基石是用户的行为数据:导航、搜索、停留、重复访问等等。用官宣的话来说,就是以“用脚投票”的真实行为来定义“好坏”。同样,对于各个商家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数据“霸权”呢。

基于此,也就推动产生了消费者的不同决策路径。

_高德平台官方网站_高德地图承诺

使用大众点评,思考和决策路径就可能是:我想吃火锅-打开点评搜索-看看哪家好评多-决定去哪家。用户的决策实际上是发生在了出门之前,也就是目的先行。

使用高德扫街榜,思考和决策路径就可能是:我在外面/不知道吃啥-打开高德地图看看周围有什么热门的-发现旁边200米有家很多人专程去的面馆-直接走过去。用户的决策大概率发生在了移动之中,也就是位置先行。

显然,对于用户而言,差异更多体现在不同使用场景的便利性。乐观地讲,二者体现了不同的“人生哲学”:规划人生VS感受世界。

大众点评就像工具,用于降低决策风险。它通过大量的前置信息帮助你做一个可能“不会错”的选择,体现了规划性的生活方式。

高德扫街榜就像是罗盘,用于发现未知的惊喜。它不提供为什么好的原因,只告诉你这里可能很棒,鼓励你去探索,体现了一种更加随机性的生活方式。

针尖对麦芒,都有争议

高德地图CEO郭宁在官宣时宣称:“真实是榜单的核心生命力,扫街榜的核心目标就是真实反映用户的选择。”

高德地图同时还宣称,此举旨在杜绝线下商家排行榜中的“刷分”、“水军”等弊端,希望营造“良币驱逐劣币”的健康生态。

显然,高德地图的话里话外都是直接针对了大众点评。

根据媒体的报道,高德扫街榜的核心在于其建立的“行为+信用”双引擎评分机制。不同于传统点评平台依赖用户主动评价的模式,高德将导航记录、到店频次、跨区专程前往等客观行为数据作为核心评分依据,同时引入支付宝芝麻信用体系对评价可信度加权。

由于传统点评平台以用户产生的文字内容和五星评分,本质上就是主观表达。因而也就引发了很多商家诱导消费者点赞、写好评,甚至购买水军刷好评等行为。

与高德地图同为阿里巴巴旗下产品的淘宝、天猫等,在刷好评这一弊端上,同样也是重灾区。

正经社分析师亲自体验高德扫街榜之后发现,由于其榜单主要基于导航等行为数据,确实存在更“真实”的一面,理论上作弊难度较大。

然而,正经社分析师还同时发现,当用户看到榜单推荐,想进一步深入了解具体商家信息时,在相关页面,也同样具有用户产生的图文评价等主观表达内容。

抛开此点不谈,在舆论中,高德扫街榜还面临了数据偏差、信用加权的公平性、数据安全风险等不少的争议。

比如,数据偏差方面:对于很多熟客或本地人常去的、藏在街头巷尾的小店,他们可能不需要导航就能直接到店,但这些真实消费行为无法被记录,导致这些店铺很可能难现于榜单之上;而老人、儿童等不使用或较少使用导航的群体,其消费偏好更容易被忽略,也可能引起数据偏差;而大型商超或商业楼宇内部的店铺,由于导航精度的缺陷,这些店铺的数据就可能被抹平。

信用加权的公平性方面:芝麻信用分高低能否完全代表一个人对美食、酒店等评价的可靠度和参考价值?这是否变相剥夺了信用分较低用户评价的话语权?

数据安全风险则更为舆论所关注:扫街榜的运行依赖于对用户行踪轨迹等敏感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虽然在授权流程上,平台声称获得用户同意,但其整体透明度、是否充分满足“单独明示同意”等法律法规的原则要求仍受关注。

事实上,国内当前的数据信息安全可谓是重灾区,比如滴滴此前就曾因为严重侵犯用户隐私、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违法处理用户个人精准位置信息等众多问题,而被监管处以超过80亿元的严厉惩处。

高德地图也曾由于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强制索取权限等问题,而被监管部门通报并责令整改。

显然,如何确保用户数据隐私及安全,以及合法合规的使用,是高德地图必须妥善应对的问题。

“不看广告,看疗效”

值得注意的是,高德地图CEO郭宁官宣时还表示,高德扫街榜永不商业化,“它不是一个流量榜,也不是一个广告榜,更不是一个网红榜。”

事实上,对于此点,舆论中也有较多不同的声音。

_高德平台官方网站_高德地图承诺

从不商业化承诺看,其目的在于标榜榜单的独立性不会被商业利益侵蚀,有助于快速建立用户信任。但这一承诺在现实商业环境中显得尤为理想化,甚至脆弱。

高德扫街榜的运营需要持续投入巨大的数据采集、算法优化、人力审核和系统维护等成本,在阿里巴巴整体处于降本增效的战略周期、本地生活服务业务面临严峻盈利压力的背景下,“永不商业化”的承诺缺乏事实上可持续的底层商业逻辑支撑。

在阿里巴巴现有的组织架构中,高德地图隶属于本地生活集团。尽管2024自然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曾宣称高德地图首次实现盈利。

但在2025财年(具体时间跨度为2024自然年第二季度至2025自然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旗下的本地生活集团收入为670.76亿元,同比增长12%。阿里巴巴在财报中解释,主要由高德和饿了么订单增长,以及市场营销服务收入增长所带动;经调整EBITA亏损虽同比收窄,但仍录得36.89亿元的亏损。

也就是说,从2014年并入阿里巴巴至今,高德地图就从未实现过财年盈利。而据相关的市场估算,高德地图每年的亏损至少在10-20亿元左右。

这意味着,高德地图巨大的财务压力显而易见,亟需找到清晰的货币化路径。

更值得玩味的是美团在本地生活赛道的强势表现——其核心本地商业业务2024年实现收入2502亿元,利润高达524亿元,利润同比增长35.4%。这一对比不仅凸显出本地生活市场的巨大利润空间,也更清晰地映射出阿里巴巴对于本地生活业务的盈利期待。

在此背景下,高德扫街榜如若坚持“永不商业化”,无异于主动放弃一个潜在的财务增长点。因此,尽管高德欲以“永不商业化”为扫街榜树立公正形象,以争取用户信任,但在阿里巴巴的增长诉求、高德自身的盈利压力,以及同行丰厚利益的对比之下,这一承诺更像是一套用于推广初期的话语策略。

正经社分析师认为,一旦该榜单形成足够强的用户认知与市场影响力,或许很难排除其在未来以更隐蔽的方式探索商业化,譬如通过数据服务、导流分成、品牌合作等多种“非广告”模式实现变现。

事实上,阿里在历史上确实有过承诺免费,但后期却通过推出新服务、调整规则等方式尝试收费或引发“变相收费”争议的情况。

比如淘宝在2003年曾经公开承诺3年不收费,2005年再次宣布将继续免费3年,但2006年就推出了“招财进宝”竞价排名服务,从而被许多卖家视为“变相收费”。

由于强烈的反对和抗议,淘宝在推行约一个月后即取消了这项服务。不过最终,类似的服务还是在其强势推进之下,成为了常规的收费服务项目。

总结来说,高德扫街榜或许精准地捕捉到了一个核心问题——“我们该如何更真实地评估商家?”

但它所尝试的解答方式,即用行为数据量化一切,本身可能就陷入了一种理想化的困境。毕竟,市井生活中的烟火气、逛街时临时起意的消费、每个人独特的体验感受,这些都很难完全被“导航数据”或“信用分”这样的指标所衡量。

其最大的价值,或许在于它作为另外一种数据维度的参考工具,与大众点评这类以内容评价为主的平台形成互补与制衡,迫使本地生活服务赛道走向更加透明、更加真实的发展方向。由刘强东掀起的外卖大战或许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尽管这一“战事”本身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但也同样推动了整个行业更加重视外卖小哥们的福祉等问题。【《正经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相关文章

普通人就别为万世开太平了

普通人就别为万世开太平了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别误会,我并没有站队。 估计连大儒张载都没想到,在21世纪互联网时代,他最为著名的“横渠四句”动不动就引起一场骂仗。 令人意外的是,这传世四句竟然成为“引骂贴”,只...

阿里大文娱更名虎鲸文娱集团,将以创业心态进一步聚焦核心业务

阿里大文娱更名虎鲸文娱集团,将以创业心态进一步聚焦核心业务

5月21日,阿里大文娱集团举办品牌焕新发布会,宣布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旗下阿里影业拟更名为大麦娱乐。当日,虎鲸文娱发布全员信称,将以创业心态进一步聚焦核心业务,以更清晰的形象贴近用户和行业伙伴。 谈到...

亿纬锂能港股IPO:不甘“龙二”的宿命

亿纬锂能港股IPO:不甘“龙二”的宿命

亿纬锂能要维持“二线龙头”命定地位并有效抵御“黑天鹅”冲击,未雨绸缪、广集资金水源已是当务之急。 “A+H”第二股亿纬锂能(300014.SZ)港股IPO消息发布后,资本市场并未如对待宁德时代(30...

陈航回归,叶军离职,钉钉变阵

陈航回归,叶军离职,钉钉变阵

陈航回归,叶军离职,这场人事变动揭示了阿里巴巴在AI时代的战略重构。从规模导向到价值导向,再到AI驱动,钉钉的战略转型折射出整个企业服务市场的变化。 7月14日,钉钉前CEO叶军(花名:不穷)正式离职...

成立仅7个月,这家公司斩获近亿融资

成立仅7个月,这家公司斩获近亿融资

「虎投财经」获悉,日前,武汉生命科学领域传来一则利好消息,自成立仅7个月的精灵生命科学(武汉)有限公司,顺利完成近亿元规模的天使轮融资。本轮投资由明熙资本与君联资本联合主导,湖北科投参与跟投,所筹...

星巴克,惨痛的教训

星巴克,惨痛的教训

作 者:豆汁儿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2025年夏天,星巴克中国业务“卖身”的消息,在资本圈不胫而走。 估值50亿至100亿美元,潜在买家包括大钲资本、高瓴、KKR等一线机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