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岚昇

8月1日,香港高等法院的一纸裁定,将宗馥莉再度推上风口浪尖:她在汇丰银行名下的一笔18亿美元资产被临时冻结,申请人正是她的三位同父异母兄妹。舆论哗然,外界解读为“争产首战失利”。
但对宗馥莉而言,真正的危机或许并不在法庭,而在企业本身。过去一个多月,她未曾现身杭州宏胜总部。而就在这段“隐身期”内,娃哈哈同时陷入两场撕裂战:一场是家族争产的公开对峙,另一场是她主导的内部改革。一外一内,皆已逼近深水区。
若宗馥莉无法及时在法律、管理、舆论与治理结构等关口稳住阵脚,她所面临的最坏局面,恐怕不是“败诉”而是“败落”:一个没有宗庆后,没有“家文化”护航,却尚未建立起全新秩序的娃哈哈,将驶向何方?
争产案论输赢尚早
根据香港高等法院8月1日的裁定,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被确认系宗庆后与杜建英所生,即宗馥莉的同父异母三兄妹。法院支持其关于冻结宗馥莉在香港汇丰银行一账户的诉求,该账户金额约为18亿美元。
对此,舆论普遍认为宗馥莉“首战失利”。但从法律角度来看,这不过是大战前的布防。香港此次裁定属于典型的财产保全。法院并未判定信托是否成立,仅因“存在合理争议”而临时冻结资产,以防日后难以执行判决。
根据香港普通法原则,信托设立无需所有手续完备,只要设立意图、信托财产、受益人三要素明确,即便文件未完全签署,法院也可能“推定成立”。此次判决中,法官多次提及“good arguable case”“serious issues to be tried”,表明原告方提供的证据具有一定说服力,包括宗庆后手写指示、信托草案、邮件往来、以及多家律所参与的起草文件等,这些都可能对宗馥莉构成一定压力。

宗庆后家族信托纠纷案时间线,图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不过,宗馥莉并未因此处于下风。相反,她手中握有迄今为止公开的最大一张底牌:2024年3月与三位原告共同签署的一份《协议》。协议内容明确:宗馥莉承诺设立21亿美元信托,供三人享有利息分配;而三人须放弃对娃哈哈29.4%股权的继承请求,并承认宗馥莉依据遗嘱取得对应资产。
香港法院在裁定中也明确表示该协议为“对价安排”,等同于两人各拿着枪指着对方,就看谁先把枪放下。
更关键的是,协议中还特别规定,所有争议必须提交杭州法院。这意味着,尽管原告三兄妹率先在香港出招,但决定信托是否成立的关键判决在杭州。而国内法律对信托设立的形式要求更为严格,远不如香港那样容易“推定成立”。
换言之,如果杭州法院最终认定信托未成立,那么香港的法律推定也将随之瓦解。这正是香港法官在此前及此次判决中反复强调“由杭州裁定实体争议”的原因,其自身仅做程序性配合。
宗馥莉的防线,还远不止这一层。
假使协议接下来被原告质疑无效,她仍可凭宗庆后遗嘱主张继承权;反之,若协议被认定有效,那同父异母三兄妹已放弃股权主张的承诺就具有法律约束力,无权再争;如若三人“撕毁协议”强行争夺股权,反而可能因“违约”而被剥夺原本能从信托中获得的收益。
换句话说,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宗馥莉均保有退路,占据主动。这也是外界认为她背后那个当年曾帮周星驰保住千万资产的箫一峰律师团队“身手不凡”的原因所在。
争产风波后久未露面
身处风暴的宗馥莉上一次公开露面,还是在6月的宏胜集团职工代表大会上。那时的她身着Gucci彩色裙装,胸前佩戴黄金玉兰胸针,手上是醒目的硕大钻戒,笑容自信,站在聚光灯下。然而,自争产风波爆发后,她便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多位接近娃哈哈的内部人士证实,宗馥莉已一个多月未出现在位于杭州萧山的宏胜饮料总部。关于她的去向,有人说在美国,有人说在香港,但始终没有确切消息。
在“隐身”的同时,宗馥莉正深陷两场战役:一是家族法律诉讼之战,另一则是她亲自推动的娃哈哈内部改革。一外一内,皆已进入难以回头的深水区。
自接手娃哈哈以来,宗馥莉试图全面改写“父亲的体系”。从更换高层、重塑组织结构,到员工合同转签、精简研发团队、渠道权力上收至宏胜饮料等,一系列“去宗庆后化”的动作意图十分明确:用更扁平、集中化的体系取代过去的“家文化”人治式架构。

宗馥莉关停多家工厂,图源网络
但改革也引发了强烈的反弹。去年8月底开始,上千名员工围绕围绕2018年职工股权回购不合理一事提起诉讼。到了今年6月底,又有六百多名销售人员集体前往宏胜总部,对薪酬体系变化和劳动合同调整表示抗议。
在这场改革风暴中,不满者涵盖生产一线员工、销售骨干及各地经销商。许多原本对娃哈哈有深厚归属感的员工,如今成为企业变革的直接“受害者”。
销售公司一位工作18年的区块经理刘冰对《中国企业家》表示,他年初连续两月工资从两万元骤降至千元以下,不得不离职并对公司提起诉讼。而更多一线销售的工资被压至0元、1元,甚至出现因扣除社保、公积金后“倒贴公司”的现象。
对此,娃哈哈集团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回应表示,其将员工劳动合同转签引起的投诉等现象,视为公司向内合规化改革带来的“短期阵痛”。
尽管阻力重重,宗馥莉的改革仍在推进。她在内部自称是“叛逆者”,不仅要继承父亲留下的企业,更要重塑一套属于她自己的规则体系。她的强势与高调令不少老员工难以接受,也使她在集团内部显得格格不入。
宗庆后弟弟,也是宗馥莉的叔叔宗泽后,前不久就对宗馥莉的做法提出过质疑,直指其“火力四开,锋芒毕露,应了古语‘刚易折’。”
娃哈哈何去何从?
对于作为“掌门人”的宗馥莉而言,真正的危机,也许并不在于香港法院的一纸冻结令,甚至不是争产案可能的“败诉”,而是娃哈哈正快速滑向一种更难扭转的“败落”局面。
一直以来,娃哈哈以“民族企业”和“家文化”所著称,支撑它的从来不只是饮料产品,更是一套建立在亲情、传承与责任之上的精神结构。
但当家族财产争端公开化,“家风”反倒成了娃哈哈的牵绊。家族成员对簿公堂,让外界对其内部稳定性产生怀疑,品牌信任度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销售端的震荡也在放大风险。据第三方数据平台显示,宗家纷争爆发后,娃哈哈在部分电商平台日销量出现下滑,从1万-1.2万区间下滑至5000-7500区间,关联直播数也锐减,从7月12日的317跌至7月15日的91,直播达人从此前的超200人跌至7月15日的75人。

娃哈哈电商平台相关数据下滑,图源网络
不过一位河南经销商称,舆论最热那周销量并无波动。多地经销商也表示,未接到任何应对通知。快消业内人士则指出,线下渠道反应慢,四五线市场或对家族纷争并不关心。但个别区域有传出经销商“倒戈”的动向。
与此同时,宗馥莉大力推行的“宏胜化”变革触动了多个层级的利益格局,从高层调整到渠道整合,再到员工合同重签,每一步都在撕裂既有秩序,引发员工维权、集体诉讼等连锁反应,企业内部的“家文化”正在分崩离析。
更深层的隐忧来自资本层面。宗家争产纷争不仅是民事纠纷,更可能波及娃哈哈的股权结构、国资持股比例及税务、外汇等合规问题。目前,持有娃哈哈46%股权的杭州市上城区财政局已成立专班介入。换言之,宗馥莉面对的不只是企业治理压力,还有来自监管与大股东的持续关注。
在多重压力交织之下,宗馥莉若不能在法律、管理、舆论和治理结构上稳定局面,娃哈哈这艘稳行三十年的巨轮,很可能在漩涡中失速偏航。
从更长远看,宗馥莉需要的不只是赢得一场官司,而是回答一个根本问题:一个没有宗庆后、没有“家文化”护航、也尚未建立起全新企业逻辑的娃哈哈,将走向哪里?
据财新网10月2日独家报道,宗馥莉“心腹”严学峰被调查。 报道援引独立信源称,娃哈哈集团的核心成员严学峰因涉嫌违纪,被杭州市上城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立案审查,立案通知书已经发送给娃哈哈集团党委。 据称,...
谁也没想到,宗庆后刚去世一年多,娃哈哈就真的不姓宗了。 娃哈哈宫斗又迎来了新剧情,这次是长公主宗馥莉辞职了,从今往后,娃哈哈的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这些头衔全都跟她没关系了,她将自立门户,打造一个全新...
一家民族品牌巨头的前途命运,正被家族内讧、品牌重塑与内部治理多重因素所左右。 杭州娃哈哈集团正面临自1987年创立以来最复杂的局面。家族遗产争夺战持续升级,品牌重塑计划引发广泛关注,核心高管又被立案...
娃哈哈的“分家”闹剧,突然出现大反转。 据界面新闻报道,10月23日,宏胜系销售各分公司接到通知,2026年继续使用娃哈哈品牌,不会出现其他品牌。 据第一财经报道,有山东娃哈哈经销商证实,已经接到宗馥...
花儿街参考 · 出品 作者 | 林默 宗家人的故事,终于凑齐了一场豪门争斗,所需要的全部角色。 据自媒体“财经无忌”,宗庆后的弟弟,也就是宗馥莉的叔叔宗泽后表态说,宗馥莉胸怀不够大,既然你继承了父亲...
声明最后提到,“娃哈哈”系列商标登记在集团公司名下期间,食品公司作为商标实际权力人长期自用,并持续授权集团公司及其关联方使用“娃哈哈”系列商标。 但这和宗庆后自传中的表述不相符。2007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