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品牌来看,安踏主品牌实现营收169.50亿元,同比增长5.4%;FILA品牌实现营收141.82亿元,同比增长8.6%;以迪桑特、可隆为代表的其他品牌收入同比暴涨61.1%至74.12亿元。三大业务板块收入占比分别为44%、37%和19.2%,较2024年同期,其他品牌占比从13.6%提升至19.2%,成为集团增长的重要引擎。
二、多品牌战略并非易事
多品牌战略看起来很好操作,无非就是烧钱。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简单,不少中资企业收购了衰退了知名品牌,并没有很好的做起来。
比如贝克汉姆巅峰时期穿的茵宝(当年翻译成恩宝);
比如齐达内巅峰时期穿的卡帕;
如今被中资收购后都没了知名度。
能够把分散在全球各地不同品牌不同客户群体整合在一起,也是一种强大的实力。
然而,烟花事件之后,始祖鸟官方发了一个声明,明显甩锅中国团队。这让星空君意识到,安踏对子品牌的整合,可能也没有看起来那么完美。
安踏也在不断的调整多品牌经营模式。
公司多品牌矩阵已形成"双轮驱动+多品牌补充"的新业务结构,2025年上半年三大业务板块收入占比分别为44%、37%和19.2%,较2022年的91.8%和8.2%有明显变化。品牌矩阵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安踏主品牌,定位大众专业运动市场,坚持"专业为本、品牌向上"战略,通过科技创新和渠道升级巩固市场地位。2025年上半年,安踏品牌DTC模式占比超80%,通过超级安踏店等创新业态提升单店效益。值得注意的是,安踏品牌在未显著扩张门店数量的情况下,通过优化门店结构和提升坪效,实现了营收的稳步增长。
二是FILA品牌,定位高端运动时尚,提出"ONE FILA一个斐乐"战略,聚焦网球、高尔夫等高端运动品类。2025年上半年,FILA新形象门店覆盖率约达30% ,围绕中产消费者构建多场景消费矩阵。FILA品牌时尚心智保持行业第一,网球、高尔夫等核心运动品类实现进一步突破。
三是其他品牌,包括迪桑特、可隆、MAIA ACTIVE及新收购的狼爪等,定位专业细分市场,收入同比大幅增长61.1%至74.12亿元。其中可隆品牌增长迅猛,迪桑特店效从约230万元提升至270万元。这些品牌在各自细分领域已形成较强的品牌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海外业务
前一段时间跑友圈里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场景,中国外交部长王毅送给匈牙利外交部长西雅尔多一双跑鞋。
这双跑鞋是安踏的顶级马拉松跑鞋C10PRO,售价2599。
王部长送跑鞋是投其所好,因为西雅尔多是一名马拉松爱好者。
现在中国体育用品的全球知名度越来越高,安踏的海外市场也长势喜人。
东南亚市场成为安踏全球化布局的"桥头堡",收入同比增长接近翻倍。安踏采取"快铺+快跑"的打法,PG7跑鞋成为先锋,在曼谷、新加坡的跑团活动中被大规模测试,验证了产品的缓震和舒适性能。集团计划未来三年在东南亚实现1000家店的千店计划,以新加坡总部为支点,辐射东南亚及南亚地区近20个国家的20亿人口。
在欧美市场,通过Foot Locker等主流体育用品零售渠道渗透,安踏品牌在北美市场取得突破。2025年8月,安踏在美国比弗利山开设首家旗舰店,推动品牌进一步扩张。FILA品牌在欧美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其高端定位使其在中高端运动时尚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在中东及非洲市场,安踏零售网络已覆盖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埃及和肯尼亚等市场,通过本地化运营和渠道建设,实现品牌在该区域的稳步渗透。
四、带给安踏的反思
始祖鸟和蔡国强的合作,是一个可以写入教科书的营销失败的案例。
不过星空君认为,只要公司态度诚恳,后续为恢复生态持续投入资金,甚至投资成立一个基金会,完全可以把一个负面案例经营成正面案例。
冯兴亚说,以前自主品牌比较分散,各自研究院独立运行,研发、生产、销售又是不同部门负责,协调效率不足导致市场反应速度较慢。这次改革的目标是要从研、产、供、销一体化打通,提高新时代企业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反...
几乎一夜之间,近千家中国企业在全球疯抢垃圾。 一些龙头公司,甚至投资三四十亿在当地建厂抢垃圾。A股的三峰环境,已经攻入美国、印度、泰国、越南等多个国家,每天垃圾处理量超22万吨,相当于全中国一天垃圾清...
联想,这家成立四十余年的公司,穿越了PC兴起、移动互联网浪潮,也经历了全球化布局与扩张,但它始终带着争议的标签——“没有技术含量”“组装厂”“贸工技”等等。作为最早尝试互联网转型的中国传统硬件厂商之一...
据广汽集团(601238.SH;02238.HK)所发布公告,其 2024 年年报展现出公司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多面发展态势。在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化加速重构的背景下,广汽集团全力推进战略转型与高质...
营收持续增长,海外市场高歌猛进,AI模型密集迭代,商业化路径逐渐清晰——昆仑万维2025年上半年的成绩单,看起来充满进取的节奏感。 其最新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37.33亿元,同比增长49.2...
今年以来,IP玩具行业获得了资本市场高度关注。港股市场上,泡泡玛特股价持续创出新高,截至5月29日收盘,年内股价涨幅已经达到152.01%,最新市值高达3021.62亿港元。今年1月上市的布鲁可,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