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涂料一哥”三棵树(603737.SH)日前发布业绩预告: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8亿元至4.6亿元,同比增加80.94%至119.04%。
7月7日,三棵树收涨1.58%,每股报38.46元,总市值为283.76亿元。
业绩报喜背后,是三棵树费用管控等战略奏效。
然而,三棵树是否已真正恢复元气?记者注意到,三棵树的两期员工持股计划数度延期,即将再次届满,能否如期兑付尚不明确。
业绩增长靠“节衣缩食”
2022年年初,三棵树创始人洪杰喊出“未来五年奋进千亿”的口号。
如今三年过去,三棵树尚未从房企爆雷的阴影中恢复,反而要收敛营销见长的风格,依靠“节衣缩食”保住业绩。
据三棵树披露,今年上半年盈利增长原因包括三方面:一是公司根据市场环境及需求变化,积极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零售业务规模及整体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均有所增长;二是公司通过精准施策强化费用管控,优化开支结构并提升资金使用效能,有效降低了各项成本费用支出;三是相关需计提的减值准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公开资料显示,三棵树成立于2003年,2016年登陆上交所。作为“国内涂料一哥”,三棵树主营业务是建筑涂料(墙面涂料)、防水材料、地坪材料、木器涂料、保温材料及保温一体化板、基辅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数年来,三棵树凭借真金白银“闯”进市场,打响品牌国民度——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巨资广告、成为“神舟六号”“神舟七号”搭载涂料品牌、成为北京冬奥会官方涂料独家供应商……相对应的是销售费用的增加,2016年至2021年,三棵树的销售费用合计超过60亿元。
然而伴随恒大等多家房企爆雷,三棵树被倒下的“多米诺骨牌”重击,于2021年亏损4.17年,而后仍不断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024年,该公司继续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共计3.49亿元。
三棵树与房企等方面的诉讼纠纷也未能彻底解决。截至今年4月25日,三棵树及下属子公司连续12个月内发生的诉讼、仲裁事项涉案金额累计人民币2.69亿元(含本次),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0.01%。
尤其是房地产红利消退已成定局,三棵树隐藏在繁荣业绩之下的应收票据和账款等问题也浮出水面。财报数据显示,公司营收从2016年的19.4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21.05亿元,同期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则从4.18亿元增长至32.5亿元。
多重压力之下,三棵树转向保守打法。2024年,三棵树销售费用同比下降7.45%至19.65亿元。三棵树解释称,这主要是销售人员薪酬、广告及宣传费等减少所致。对应来看,由于公司员工人数减少,其应付职工薪酬金额也大幅下降32.12%至3.25亿元。
需要指明的是,减少的员工还包括研发人员。2024年,三棵树研发人员合计690人,上年同期为697人。此外,公司研发投入也从2023年的2.89亿元微降至2024年的2.85亿元。
员工持股计划即将届满
事实上,市场更为关注的是,在多次延期且存续期即将届满的背景下,三棵树的员工持股计划何时能够兑付?
根据此前公告,三棵树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和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存续期将分别于2025年10月12日、2025年7月12日届满。其中,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已两度延期,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也延期了一次。
截至4月25日,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共持有公司股份244.6万股,占公司目前股本总额的0.46%;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共持有公司股份1810.24万股,占公司目前股本总额的3.43%。
以近期股价40元/股左右测算,两期员工持股计划对应市值合计约8亿元,但这相较于此前持股成本已大幅缩水。
拉长时间线来看,三棵树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和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分别提出于2020年、2021年。彼时,三棵树股价正水涨船高,并于2021年年中达到历史高点95.82元/股。
另据披露,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和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持股均价分别为156.63元/股、148.48元/股。
如今伴随着三棵树股价的持续回落,参与持股计划的员工不仅面临着股票浮亏严重的情况,还不知何时能够“解套”。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三棵树资产负债率77.15%,公司流动资产为61.98亿元,其中货币资金为16.31亿元;流动负债为82.81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为20.5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余额4.39亿元。显然,公司还背负着一定的财务压力。
而在最初的计划中,三棵树实控人洪杰作出过兜底承诺。
其中提到,在员工持股计划清算阶段,所有股票变现后,在扣除计划存续期内发生的全部费用并归还全部对外融资本息(若有)后,根据可分配给员工的最终金额所计算出的员工自有(自筹)资金年化收益率如低于10%,则由洪杰对员工自有资金本金兜底补足,且为员工自有(自筹)资金提供年化利率10%(单利)的补偿,涉及应交税金由员工个人承担(若有)。公司实控人保障资金来源包含但不限于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贷款。
但洪杰后续能否托底尚不明确。
截至目前,洪杰对三棵树持股比例为67.02%,其中约7183.06万股仍处于质押状态,占其持股比的20.34%。记者还注意到,多笔股票质押于2025年,资金用途多为个人融资需求。
35 岁这年,我第一次把目光投向了香港。 最近几年,一个很直观的感受,内地好的理财越来越少了。随着银行利率持续下调,之前那种存钱在银行吃高息的日子再也一去不复返了。 近年来,我发现周围很多爱好理财的...
网络流传一个段子,“在山东,月入百万不如体制内一碗饭。” 但也有山东平度小伙硬气地说,“我老丈人都不逼我考公务员了。” 在编制就是正义的氛围下,什么东西能给小伙这样的底气? 答案竟然是:一副小小的...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曾是全球科技经济的核心:全球市值前十的公司中有一半来自日本——NTT、住友银行、东京电力、松下、日立……而今天的AI时代,主角却几乎都来自中美两国。 能跑出一家DeepSeek,本...
财联社6月16日讯(记者 夏淑媛) 在2.5%预定利率普通型保险产品退场倒计时之际,新一轮保险“降息”已经提前启幕。 据财联社记者从业内独家获悉,进入6月,人身险产品停售现象日益增多,市场多款2.5%...
大星仔细研究了夸克的思考过程,也去做了多方考证。发现它有个强大的高考知识库,信息源来自官方考试院、高校、教育部等官方平台。覆盖了2900多所高校,1600个专业的信息,还包含产业就业趋势、地域经济研究...
对公募基金来说,科创债ETF是其补齐信用产品线的重要机会。1月成立的8只信用债ETF已经证明这类产品有着强烈的市场需求,其最新规模已然较成立时增长4倍以上,超过1100亿元。在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