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糖果市场上,巧克力必不可少的糖果类型,很多人也都非常喜欢吃巧克力,但是就在最近世界三大糖果巨头集体宣布涨价,面对着价格的大涨,让人不禁想问这巧克力我们还能吃得起吗?
一、三大巨头集体宣布涨价?
据央视财经的报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全球可可主产区加纳和科特迪瓦近年来持续歉收,造成全球可可期货价格过去两年连续大涨。目前可可价格虽较峰值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而可可涨价也直接影响了巧克力生产成本,近期美国多个巧克力主流品牌宣布提价。
国际可可组织公布的伦敦和纽约日均价格显示,可可期货价格为每吨7380美元。这一数字比去年12月11984美元的峰值有所下降,但比两年前高出121%。作为制作巧克力的核心原料,可可价格上涨直接影响了巧克力生产成本。
根据消费品及服务市场研究机构尼尔森IQ的数据,2021年7月,美国巧克力棒的平均单价为2.43美元。截至上周,这一价格为3.45美元,上涨了41%。
近期,雀巢、费列罗等巧克力巨头纷纷宣布涨价。美国巧克力生产商好时公司22日表示,已告知零售商,将上调旗下巧克力产品的平均价格,涨幅或达到两位数。
其实早在一年前,据界面新闻的报道,去年上半年底国际可可组织(ICCO)更新了其对全球可可短缺的预估。具体而言,ICCO将全球可可产量的预测进行了小幅调整,增加了1.2万吨,达到446万吨;将本生产年度的全球可可豆供应赤字预估调整至43.9万吨,这一数字高于2月份预测的37.4万吨。此外,由于主要消费国家的可可磨粉量增加,ICCO还提高了对全球可可磨粉量的预测,从之前的478万吨增加至486万吨。
二、价格飙升的巧克力还能吃得起吗?
面对着巧克力价格的持续大涨,让人不禁想问我们还能吃得起巧克力吗?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这件事呢?
首先,巧克力的核心原材料是可可豆,而可可树对生长环境极为挑剔,仅适宜在南北纬10度左右的热带地区生长。全球主要的可可豆产区集中在非洲的加纳、科特迪瓦以及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等少数几个国家。这种高度集中的产地分布,使得可可豆的供应极易受到当地政治、经济、自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抗风险能力极为脆弱。
此外,产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制约着可可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可可豆种植园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缺乏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和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这不仅导致可可豆的产量不稳定,而且品质也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巧克力生产企业对高品质原材料的需求。
其次,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趋势愈发明显,给可可豆的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大主要产区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其中异常降水和疾病尤为突出。过多的雨水不仅会淹没农田,破坏土壤结构,还会滋生各种病菌和害虫,侵蚀可可树的健康。例如,在一些地区,持续的暴雨引发了洪水,冲毁了大片的可可种植园;而在另一些地方,潮湿的环境则为真菌等病原体提供了温床,导致可可树感染疾病,产量锐减。去年,这种情况已经初现端倪,而今年则更为严重,可可豆的减产幅度进一步扩大,使得原材料供应愈发紧张。
第三,对于当前的这些糖果生产企业而言,在巧克力涨价的浪潮中,日子并不好过。起初,企业或许还能通过内部调整来勉强控制成本,比如优化生产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生产效率;或者对供应链进行精细化管理,降低采购成本等。但随着可可价格持续居高不下,且上涨趋势愈发明显,企业内部调整的空间已经被压缩到了极致,如今已几乎不可能仅通过内部手段来消化成本的增加。以使用纯可可制作巧克力产品的企业为例,可可价格的大幅上涨对其成本影响尤为显著,这类企业往往不得不选择直接涨价,以维持基本的利润空间。而那些使用代可可脂制作巧克力产品的企业,虽然代可可脂可通过工业合成,价格上涨幅度相对较小,但在整个市场大环境下,也难以独善其身,面临着一定的涨价压力。
第四,从长远来看,巧克力行业若想摆脱当前因气候影响而导致的成本上涨困境,最关键的是要尽可能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通过技术创新,一方面可以培育出更具气候适应性的可可树品种,使其能够在更为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下保持稳定的产量;另一方面,可以研发新的生产工艺,降低生产过程中对可可豆的依赖程度,或者提高可可豆的利用率,从而真正控制成本上涨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例如,一些企业可以加大在基因编辑技术方面的投入,尝试培育出抗病虫害、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可可树新品种;也可以探索新的巧克力制作配方,在不影响口感的前提下,适当减少可可豆的使用量,增加其他可替代原料的比例。
可以说,对于当前的巧克力涨价来说,几乎已经难以避免,对于普通消费者来上要么忍受高价,要么也只能降低巧克力的消费量了。
作者| 马骏「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工作组共同主席、可持续投资能力建设联盟主席、“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席、自愿碳市场诚信委员会高级顾...
本文是#ESG进步观察#系列第147篇文章 本次观察关键词:森林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 从事森林修复十三年,方晔认为原始森林被破坏的现状是触目惊心的。 2008年方晔以志愿者身份跟着团队进山,2013年...
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10年来,全球气候治理虽然历经风雨,但绿色低碳发展终成时代潮流。能源绿色转型获得广泛认同,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当下,这条转型之路依然面...
作者 | 布语 最近,一种陌生的传染病突然冲上热搜: 基孔肯雅,一个源于非洲坦桑尼亚南部的词汇,用来描述人们感染该病毒后,痛到弯腰驼背的样子。 如今,它来折磨广东人了。 根据广东疾控最新数据,7月2...
特朗普最近颁布的3.4万亿美元税收和支出法案,史称大美丽法案,将从根本上改变美国能源行业的未来格局。 这项大规模财政方案已于7月4日签署生效,旨在支持某些化石燃料和核能行业,同时减少美国政府对风能和太...
本文是#ESG进步观察#系列第134篇文章 本次观察关键词:气候变化 近期,全国多地遭遇历史级大旱,这场干旱的范围广、程度深、持续时间长,为国内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今年是三十年来难遇的一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