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文博热”,讲解服务成为文旅消费的热点板块。“五一”假期,许多游客提前预约正规讲解服务,在游目骋怀之余获取更多历史文化知识。但无论在线下旅游市场还是在线上短视频平台,都存在不少“假俗乱”讲解内容,令游客和受众颇为反感。
比如,在一些文化遗产景区、博物馆,有的讲解夸张媚俗,甚至胡编乱造;在短视频平台上,有人开展猎奇低俗的野史直播,将文化遗产降格为娱乐消费品,将历史故事演绎为耸人听闻的噱头。这样的做法,非但没有阐释好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价值,还消解了历史的严肃性,严重误导了公众的历史观、价值观,亟待强化治理、正本清源。
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在于以物证史、以物叙史。
以文物为基础的博物馆讲解服务,不同于其他娱乐服务,理应注重揭示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美学价值,将静态景观转化为可理解的知识体系,帮助游客提升游览深度。“假俗乱”讲解既不实事求是,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同时也低俗媚俗,让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停留在粗浅且荒诞的虚假故事上,背离了“让文物说话”的初衷,使“文博热”掺杂进没有内涵的浮躁风气。
讲解服务兼具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聚力、以文兴业的文化属性是根基,脱离了根基,产业便难以做强。
正因如此,讲解服务应注重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放在首位。有的讲解者编造未经考证的野史,将历史人物简单化、功利化,甚至用低俗桥段吸引流量、借机牟利。这种噱头式讲解,让庄重的文明传承低俗化、逐利化,在不知不觉中割裂公众与传统文化的精神联结,理应依法受到监管治理。
作为“把关人”,文博场馆和景区景点应强化监管主体责任。
讲解服务并不是简单的知识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筑牢历史记忆、传承优秀文化的重任。历史文化的讲解,不是信口开河的“随口说”,而是以史为镜的“传薪火”。文博场馆和景区景点作为文化传播的第一现场,要优化讲解的准入与评价制度,构建“技术防火墙+人文过滤网”的双重机制,以制度之尺、监管之绳,筑牢“历史真实”的防护栏。
讲解员应努力转型成为“传灯人”,将过去的知识搬运模式升级为美育引领模式。
讲解内容不能简单堆砌史料,而应多做悠久历史文化的“现代翻译”。讲解员当执“文脉之笔”,以史家之识、诗人之眼,在历史肌理中绘就美育长卷。美育讲解需要以专业且深厚的知识素养作支撑,正因为不容易,所以更值得也更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努力。
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本质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守护文化根基,摒弃功利浮躁,以制度刚性守住历史底线,以人文温度激活文化肌理,才能让文博解说和景区讲解成为连接古今的纽带,让“文博热”真正成为凸显文化自信、彰显文化自强的生动注脚。当游客不再仅仅满足于“听段子、拍照片”,文物便能够从“橱窗标本”化作“精神原乡”。
让讲解为文化代言,让游客为文明驻足,“文博热”才能沉淀出文化自信,焕发出文化自强。
7月初,一部以非遗文化为主角的竖屏短剧《傩戏》让网友们纷纷感慨,“看短剧吃上了非遗的细糠”。打动他们的,不只是精致独特的服道化和新颖的剧情,更是“民族文化的魅力”和“让人热泪盈眶的家国情怀”。 随着...
你能想象吗? 如果有一群日本人打着少林寺的旗号,在全球各地表演少林武术,那场面该有多违和? 他们甚至连和尚都不是,却冒充少林正宗,靠一些似是而非的招数套路,在国际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那对我们来说,是...
中国商报(记者 于佳鑫)近年来,在零售业态日趋多元、线上线下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扎根德州42年的民营企业山东德百集团通过业态融合创新、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场景焕新等方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实践案例...
作者 | 傅斯特 今年适逢荔枝大年,很多人都实现了荔枝自由。广东作为荔枝界的扛把子,更是凭实“荔”出圈。 岭南荔枝的鲜甜,不仅在国人的舌尖。今年有大量优质荔枝成功出海,世界都感受到了来自广东的甜蜜滋...
丹桂飘香季,月满中秋时。 2025的国庆假期,在中秋节的双重buff加持下,居民的消费热情被彻底激活,各大商圈人满为患。 然而,本应占据C位的月饼却显得格外落寞。 近年来,几乎每逢中秋,“月饼卖不动”...
中国商报(记者 蒋永霞)“一个品牌能够延续百年,本身就证明了其顽强的生命力。而这份生命力,正源于持续不断的求新求变。”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旭近日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专访时,道出了他对老字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