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布语
取消高速收费,终于打响了2025年的第一枪。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发布通告:
9月4日24时起,成绵高速公路停止收费;
9月17日24时起,成都城北出口高速公路同步终止收费。
事实上,近两年来陆续有地方宣布撤掉了部分高速的收费关卡,改为免费开放:
2022年12月11日,湖北第一条高速——武黄高速停止收费;
2023年9月8日,京平高速李天桥至京津界段停止收费;
2024年3月23日,广州北环高速停止收费;
奇怪的一幕出现了,为什么近年来不少地方纷纷宣布水电、燃气、交通等公共服务涨价,有的城市却反其道而行之,主动取消高速收费?
这笔经济账背后,巨大的连锁反应已经开始了。
高速公路收费到期结束,本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
根据《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政府还贷公路收费期限最长不超过15年,中西部最长不超过20年;经营性公路收费期限最长不超过25年,中西部最长不超过30年。
我国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是1988年10月通车的(2012年停止收费)。最早一批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目前已逐渐进入30年收费期限的尾端。
即便是按照最长的年限来看,到今年年底,约有1.5万公里政府还贷公路和0.5万公里经营性高速公路陆续到期。
而事实上,这几年来真正到期就免费的高速,却是寥寥无几。
更常见的情况是,有不少高速公路在收费期限届满后,又以各种理由延长收费时限。
比如西安的绕城高速,本应在2020年就到期了,结果当地以清偿新增债务为由继续延长至2023年,而到了2023年,又宣布延长至新修订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实施之日。
在2014 年,山东省政府还曾经发文,统一延长了东青高速、即墨至平度高速等15段高速公路的收费年限。
为什么这些地方可以不按照规定、到期取消高速收费?
其中一个原因是:钱没还清。
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普遍采用“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模式,即前期通过贷款来修路,通过收费来还本付息。
要知道,一条高标准的高速公路动辄是几十亿甚至数百亿投资,这种模式能够确保地方政府快速聚拢资金用于道路基建。
在2011年印发的《关于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实行“统贷统还”的政府还贷收费公路,其收费年限按照偿还完贷款即停止收费的原则执行。
换言之:只要贷款没还完,就得一直收钱。
此外还有一种“钻空子”的做法,就是在收费期之内对高速进行改扩建,比如拓宽车道,更新收费站等等。
这样一来,就可以算作一条“新路”,重新计算收费年限。
比如京石高速,2014年重建后又获得了22年的收费年限;2019年济青高速改扩建,也获得了25年的收费年限。
这些高速日后收费年限再次到期后,会不会再次扩建?
一切都说不准。
延长收费的做法,虽说合规,但总让人感觉似乎违背了“契约精神”。
近年来越来越多城市选择遵守承诺,主动取消高速收费。
比如广州,去年3月23日,广州北环高速正式取消收费,继东环、南环和西环后,广州环城高速全线实现免费通车。
要知道,北环高速公路是我国第一条环城高速和最早的高速公路之一,西连广佛高速,东接广深高速,扼守着广州北部进入城区的交通咽喉。
其日均车流量超过42万,最高车流突破52万,是广东省乃至全国车流密度最高的高速公路之一。
有网友估计,仅北环高速免费,广州可能每年要少收近10亿元的过路费。
不仅如此,许多已经实现免费的高速公路,都曾经是国内最赚钱的高速之一,堪称公路界的“印钞机”。
比如最早宣布免费的沪嘉高速,在免费之前年车流量超过2000万辆,按照平均收费10元计算,年收费高达2亿元,仅一年的收费就相当于这条高速当年的投资成本(2.3亿元)。
而2022年停止收费的广佛高速,根据相关财报显示,2017年-2020年,广佛高速年通行费收入分别为4.35亿元、4.75亿元、4.71亿元、3.3亿元。剔除1亿多的营业成本,2020年的净利润高达2亿左右。
这些高速能够按期实现免费,与它们多年来创造的收益早已远远覆盖建设成本有关系。
但考虑到这两年地方财政进入紧平衡的现状,放弃这些可以稳定入手的财源并不容易。
在高速收费这件事上,作为“先行示范区”的深圳早在十多年前,就给全国做了一个更超前的表率:
提前免费。
2014年深圳交委、龙华新区管委会与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梅观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以27亿元“赎回”了仍在收费期的梅观高速,让市民免费开放。
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国内属于首例。不仅如此,在2016年深圳又再次出手,130亿元的价格回购了龙大高速公路深圳段和南光、盐排、盐坝四条高速公路,再次提前免费。
深圳的操作,仅仅是因为政府“不差钱”吗?并非如此。
当时深圳交委曾经解释过理由:
按照测算,未来梅观高速路实际上可收30亿元。消除高速路的封闭性分割之后,沿线500米范围土地将大大增值,经测算,至少有300亿元的增值空间。
以30亿的收费收入,换取300亿的土地增值空间,如果再加上对企业物流成本的减免,深圳的这笔账其实相当划算。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曾对媒体表示,广州宣布北环高速免费,是优化城市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品牌效能的重大举动:
“通过高速免费这一行为,将吸引更多人来广州经商就业或者生活。
换言之,取消高速收费所损失的一点经济利益,最终会转化为物流成本、营商环境、城市形象等红利,造福于城市的长远发展。
从根本上看,高速是否按期免费,反映了一个本质问题:
一座城市在基建上的投入,能否有效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红利?
答案也许很明了:
选择继续收费,短期内可能缓解了财政的燃眉之急,但长远来看损失的是城市的信誉、吸引力和发展机会;
选择遵守约定,虽然确实损失了“钱袋子”,但是对于降低物流成本、加快经济循环、吸引外地企业投资等方面意义重大。
更重要的是,赢得了当地居民的口碑和掌声。
在城市形象和营商环境上,老百姓和企业往往会用脚投票。
比如深圳多年来都是“民营经济第一城”,除了产业因素,也有当地政府令行禁止、对企业信守承诺的功劳。
无论是就从国家今年以来投资于人、顺应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期待的政策取向,还是加强国内大循环、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的长远目标来看,高速公路逐渐从收费经营转向免费的公共服务,都将成为大趋势。
收费这件事,不能只看眼前的经济账。
当下,贸易保护主义的阴霾笼罩全球,地缘冲突此起彼伏,通缩压力如影随形,普通人如何在这场风暴中守护钱袋子?
我们有份“智谷趋势内部研判”,每周为你解读宏观、经济、政策、楼市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动向,199元/年,全年48期,帮助大家看清趋势,直达本质的财富信号。
最近恰逢智谷趋势12周年庆!为回馈各位读者朋友,现在订阅,我们还将加赠——
1、《5节宏观分析框架课(音频)》
2、1场《下半年市场展望闭门分享》
扫码入圈,看清趋势,消除迷茫,仅限50个名额。
这篇文章,我们会结合娃哈哈的发展经历,以及旗下公司复杂的股权结构,尝试回答这三个问题: (1)娃哈哈的“核心资产”都有哪些?它们由谁掌控? (2)娃哈哈复杂的股权结构和利益分配体系如何形成? (3)...
拆解拼多多的收入结构,杠杆游戏更清晰地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拼多多收入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在线营销服务(广告)和交易服务(佣金)。 作为拼多多的“现金牛”,在线营销服务业务上半年虽然仍在增长——第一季度同...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2600字) 【正经社“银行升级战”观察之33】 原本只是花800万元赞助一下省内的一个业余足球联赛,竟意外坐上了风口。 这个故事具有不可复...
最近A股市场重组并购热一浪接着一浪,一些涉及并购的公司,其股价动不动就涨个不停。一些敢于冒险的股民,特别是以做龙头著称,敢于打板的游资,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笔者发现,在这些轰轰烈烈的并购大军中,有一...
2025年5月9日,上海——傅利叶十周年庆典暨首届具身智能生态峰会在上海正式召开。本次大会以“十年共创,具身成翼”为主题,汇聚了来自通用机器人与医疗康复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合作伙伴与投资机构,共同探索...
头顶“国内首家专业科技保险”光环,背靠太平财险与浙江金控等九大实力股东,太平科技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平科技”)却在成立七年间累计亏损4.31亿元。这家曾被寄予厚望的“试验田”,在科技与保险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