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个东西很火,一个泡泡玛特,一个白酒,这两个我都讲过不少了。
泡泡玛特是典型的中老年人看不懂的东西,labubu火成这样,而且是在全球多国都爆火,火到通宵排队,火到不得不暂停线下销售,不就一个娃娃吗,还卖那么贵,怎么就那么多人喜欢呢?
这估计是很多人心里纳闷的,这东西是怎么提供情绪价值的?
说明你不懂年轻人的精神世界,其实我也没那么懂,因为我不会买。
据说初代产品拍卖价已经超过一百万了,我总觉得这东西的长期保值性存疑。
不过如果换个角度去想,那些游戏皮肤和道具,这么多年一直有人愿意花高价购买,逻辑也差不多,也就能理解了,千金难买开心,或许年轻人看到这东西心情就好。
但如果再换个角度去想,这种强IP性质的东西,周期非常快,所以想买着等升值的,建议谨慎。
至于泡泡玛特的价格问题,这是争议很大的,有人觉得还会继续大涨,有人认为现在已经有严重泡沫。
说会继续涨的,机构是主力军,我看有些机构说今年会做到八九十亿的利润,而且未来还会继续高速增长,意思就是现在的价格不贵。
然后有朋友就拿彼得林奇的那一套方法来跟我讨论,左算右算也觉得不贵。
我要提醒两点,任何估值方法,都没有高下之分,也没有完全准确这个说法,全都是毛估估,“毛估估”这三个字是巴菲特说的。
第二点是没有哪套估值方法或者估值公式,是万能的,你不能拿着一个公式去套用所有的公司,这肯定是不对的。
就像我的《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格内那些公司的估值,那些数据都只是结果,为了表格的格式整洁,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呈现。
实际上一家公司给多少倍PE,未来大概能赚多少钱,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公司不同的时间段,都是不一样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同一家公司的估值问题,一直都是争议的焦点。
泡泡玛特这个模式没问题,创新能力也很厉害,我是很佩服公司高层的,纯粹是创造出了一个需求,不管是不是伪需求,也不管这个需求能持续多久,总之到现在为止,公司的经营是成功的。
所以即便自己不喜欢他家的产品,但是也不能忽视人家拿到的结果。
为什么说泡泡玛特用彼得林奇的估值方式,可能不是那么合适呢?
刚才说了,IP的周期太快了,你不能因为labubu现在火了,就默认一直会火,更不能默认未来公司每推出一个IP,也都会有这么火。
所以这是一个风控的问题,如果你对自己仓位的风险控制要求越低,能够承受的成本就越高,那就可以给泡泡玛特比较多的空间。
如果你的风控要求比较高,现在的价格肯定就贵了。
另外再提一下潮玩和动漫这个行业,如果根据官方的产业研究报告,到明年这个行业的价值将会突破1100亿,年均增速20%以上。
这个我觉得是有可能的,这是文化出海的问题,不是泡泡玛特的的问题。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众多素材走向全世界,这是必然的事情,我们应该要有这个文化自信。
这里面最难的是文化兼容性的问题,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审美,很少有IP能够同时兼顾大相径庭的文化圈。
这可能也是labubu最成功的地方,他同时受到多个文化圈的认可,但是想要持续复制这种成功,同样也很难。
所以不管是现在一娃难求,还是机构不断上调公司估值,看到繁荣的同时,也还是要保持一丝理性。
我对泡泡玛特的看法没有变,之前在专栏有讲过直接的观点。
与泡泡玛特的火热截然相反的是白酒,现在好像有点像过街老鼠了,一片看衰的趋势,明天我再讲白酒。
我做了下面这张《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
#财经#
哦吼,开心,今天吃到大肉了。 薅羊毛赚了789块钱。 美滋滋 事情是这样的—— 我跟大伙聊过,上周我提示了一下,有两个基金的套利机会来了。 就是 原油lof易方达(161129)、黄金主题lof(16...
阳光电源是我重点关注的公司之一,也无疑是一家很优秀的公司。 事实上市场也是这样认为的,在新能源行业一片哭天喊地的情况下,阳光电源当时成为了光伏领域唯一一家市值千亿的公司。 虽然阳光电源也跌了很多,但是...
昨天A股放量大涨,今天借着昨晚美股的利好开盘冲高,沪指盘中再创新高3892.74点,随后就是持续的兑现,午盘更是小幅跳水。昨天这么暴涨,今天调整一下很合理,有瑕疵的是还放量了,兑现的压力还是挺大的。...
就如我昨天分析的那样,昨天跳水更多是技术性调整,今天深证成指、创业板指都反包了,上证指数差一点,但最高也摸到了3700点。量能上,虽然缩了一点,但还是有差不多2.3万亿,技术上暂时没啥瑕疵。 特别是今...
7月底三连阴后都觉得终于要回调了,谁知道反手三连阳,今天沪指收在3633.99,差一步又要新高了,而且这两天都是放量了,算是量价齐升了。我承认前两天保守了,我是看震荡,没想到要新高。 不过,相比7月...
【宏观要闻】 更大力度推动楼市止跌回稳,央地协同增量政策可期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下一阶段的房地产工作进行了最新部署,要多管齐下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