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由览富财经网联合华为数字能源、伟仕佳杰主办的“智汇资本,创变无界——华为数智赋能推动资本融合新征程”在杭州成功举办。
在资本与研究机构观点分享环节,一位行业资深专家分享了对于A股市值管理现状的整体看法,并提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发现:
“现在市场上有超过5400家上市公司,有大大小小几十家券商研究所,但是竟然是有近一半的上市公司是没有得到任何一家券商研究所深刻覆盖的。”
上述专家认为,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市值比较小,所以大的券商研究所没有覆盖;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公司本身业务亮点不够多,所以没有被覆盖。此外,也有可能是上市公司自身没有太多关注到投资者关系管理,所以这一部分缺失。
令人好奇的是,上市公司为什么需要被券商关注?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上市公司想要进入公募基金的股票池,被券商研究所覆盖是最起码的前提之一。这两千余家上市公司没有被覆盖,也就意味着主流的公募基金就不能去买它们。
不仅如此,投资者关系管理在决定企业的PE上面同样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上市公司通过充分地与资本市场沟通,把自身亮点讲出来,与完全忽视这份工作的情况相比,最后在市值表现上也会有所差异。
“炒股票并不是一种零和博弈。一个公司的市值等于它的净利润乘以PE,净利润是可以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逐步增长,而PE是可以随着企业跟资本市场的充分交流与沟通而实现逐步提升的。这就是双击。”上述专家表示。
贵州茅台霸榜,机构青睐科创板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收盘,A股一共5415家上市公司,2024年获得机构评级的上市公司有3210家。其中,1157家上市公司评级机构家数超过或达到10家;557家上市公司评级机构家数有1家,占比达到10.2%。
值得关注的是,贵州茅台、珀莱雅、宁德时代、青岛啤酒、五粮液、爱美客、山西汾酒7家上市公司评级机构家数超过或达到50家。
从上市地点看,创业板有721家上市公司2024年评级机构家数超过或达到1家,宁德时代、爱美客、阳光电源、迈瑞医疗、贝泰妮、乖宝宠物、中际旭创、亿纬锂能、芒果超媒9家公司2024年评级机构家数超过或达到40家。此外,660家未获机构评级,占比47.7%。
科创板有477家上市公司2024年评级机构家数超过或达到1家,金山办公、海光信息、石头科技、中控技术4家公司2024年评级机构家数超过或达到40家。此外,110家未获机构评级,占比18.7%。
北交所有140家上市公司2024年评级机构家数超过或达到1家,锦波生物、奥迪威、贝特瑞、民士达、硅烷科技5家公司2024年评级机构家数超过或达到10家。此外,126家未获机构评级,占比47.3%。
从行业分布看,在上述获得较多机构评级的1157家上市公司中,医药生物、电子、电力设备这三个领域涉及的上市公司均超过百家。此外,机械设备、计算机、食品饮料领域的上市公司获得机构关注也较高。
从业绩表现看,在上述获得较多机构评级的1157家上市公司中,2024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的有552家,占比近50%。
超2200家上市公司未获机构评级
从行业分布看,在2200多家未获机构评级的上市公司中,机械设备、基础化工、医药生物、电力设备、电子、计算机、汽车等领域涉及上市公司均超过百家。
从业绩表现看,2024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的有672家,占比超过30%。
其中,正丹股份、扬电科技、廊坊发展、*ST万方、新宏泽、三晖电气、*ST同洲、科新发展、市北高新、恒宇信通、金圆股份、美丽生态等12家上市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超过100%,算得上“被埋没的金子”。
近期,多家公募基金密集发布自购公告,用“真金白银”彰显市场信心。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这一轮自购资金大多投向新发产品,既有基金公司对自身投研能力和产品未来表现的信心,也向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 业内人...
新指数一经推出,基金公司立马争相布局。 6月23日晚间证监会官网信息显示,华夏基金和易方达基金同时申报上证580ETF和上证580ETF联接基金。上证580指数刚于6月中旬发布,是一只聚焦上证小盘股...
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结束,公募年度财务数据同步浮出水面。整体来看,2024年近五成基金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若从净利润表现看,数据可统计的74家基金公司合计赚377.74亿元。中海基金、红塔红土...
对公募基金来说,科创债ETF是其补齐信用产品线的重要机会。1月成立的8只信用债ETF已经证明这类产品有着强烈的市场需求,其最新规模已然较成立时增长4倍以上,超过1100亿元。在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共振...
随着管理层完成新一轮“洗牌”,天弘基金又开始了招兵买马。近年来,天弘基金不仅管理层变动频繁,基金经理团队也在持续变阵中。 管理团队持续变阵中 自2023年7月原总经理郭树强因个人原因离任后,天弘基金...
红星资本局5月8日消息,泡泡玛特(9992.HK)股价创下新高之际,创始股东在一周内完成了清仓,累计套现超22亿港元。 资料图 图据视觉中国 创始股东一周内完成清仓 5月7日,知名风险投资机构蜂巧资...